《KeilC51单片机语言应用编程与实践》详细介绍了V9.00版本的KeilC51编译器和Vision4的强大功能和具体使用方法,完整地介绍了版本C51编译器控制命令,给出了全部C51运行库函数及其应用范例,对KeilC51软件包中各种应用工具,如A51宏汇编器、BL51/Lx51链接定位器、LIB51库管理程序以及OH51符号转换程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RTX51TINY等都做了详细介绍,阐述了Vision4新增加的各种功能和应用方法,包括软件模拟调试和硬件目标板实时在线仿真。《KeilC51单片机语言应用编程与实践》的特点是强调先进性和实用性,给出了大量应用实例,并带有一张-ROM,其中包括Keil公司提供的KeilC51全功能评估软件包、本书各章中列出的全部程序代码、带FLASHMON51监控程序的硬件目标板照片、原理电路图以及使用说明。
本书讲解了栈、堆、指针、文件等各类编程概念和数据结构及其应用,通过对比编程中的常见错误与正确的程序之间的区别来提高读者的编程技能,介绍如何成为程序员的经验和技巧。尤其是本书将离散数学中的相关概念与程序设计紧密相连,细致地阐述递归程序的思想、实现和应用,使读者能够从中习得更多知识,掌握编程技巧。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C语言相关课程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中等编程水平的学生提升编程技能的参考书。
上海是中国近代邮政的发祥地之一,历经海关邮政、大清邮政、 邮政、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几度沧桑。上海邮政的历史,是中国邮政发展的缩影。在上海邮政发展中有很多可圈可点的事件值得回顾,这些跌宕起伏的变迁,多姿多彩的轨迹,对于研究中国邮政的历史,以及探究今后邮政发展的道路,都是 价值的。 《上海市志(邮政电信分志邮政业卷1978-2010)(精)》以各种史实和数据翔实记载了上海邮政事业,尤以本卷1978年至2010年的33年间的发生、嬗变和发展,不仅填补了上海邮政有史无志的空白,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化 案例集(2020)》专门打造网络货运平台应用案例专题,收录16篇企业经典案例,分享网络货运平台在煤炭、钢铁、快递快运、园区、商贸等各细分领域独特的经营模式及核心竞争力,为正在观望、期待转型的企业提供参考。除此之外,本册案例集还收录了物流企业信息化应用案例13篇、物流服务平台应用案例15篇、共享共建创新应用案例2篇、智能商用车及车联网技术创新应用案例3篇,智能物流技术与装备创新应用案例5篇、大数据、云服务、区块链创新应用案例8篇。分别从物流企业内部信息化系统建设、社会化物流平台服务、车后市场及智能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等方面分享企业发展经验,记录行业发展路径。
《张宪荣印存》收录了张宪荣一生的主要篆刻作品,其中也收录了部分新印谱时期简化字入印的作品,这些作品记录了其六十余年学习创作的成果。张宪荣篆刻师从马公愚,作品有自己独特风格,以简化字为基,结合诸体入印。纵观其印作,大体可分为四个部分:首先1970年以前的篆刻作品,印面注重章法,取法比较丰富;其次是《新印谱》,本印谱也收入了其中的八方印章,凭借对楷隶的把握,作者很好地驾驭了简化字的印章创作;再次就是赴日本留学时期的印稿,大部分是为日本书道会友人所刻的姓名章; 乃归国之后所作。张宪荣的印章章法巧妙,刀法爽利,营造出奇崛的效果,让人印象深刻。
《中国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化 案例集(2020)》专门打造网络货运平台应用案例专题,收录16篇企业经典案例,分享网络货运平台在煤炭、钢铁、快递快运、园区、商贸等各细分领域独特的经营模式及核心竞争力,为正在观望、期待转型的企业提供参考。除此之外,本册案例集还收录了物流企业信息化应用案例13篇、物流服务平台应用案例15篇、共享共建创新应用案例2篇、智能商用车及车联网技术创新应用案例3篇,智能物流技术与装备创新应用案例5篇、大数据、云服务、区块链创新应用案例8篇。分别从物流企业内部信息化系统建设、社会化物流平台服务、车后市场及智能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等方面分享企业发展经验,记录行业发展路径。
《技术史》共八卷,本卷为第五卷,主要关注19世纪下半叶(约1850年至约1900年)的技术。这一时期是现代科学工业新纪元的开端,各领域的发明创造和技术进步不断快速出现。本卷对各种重大技术进展的技术基础进行了详细讨论,描绘出各行各业所使用的工艺和方法的 初轮廓。应用科学的重要性是本卷的一个突出主题,不过工业对科学的依赖在某种程度上仍具有偶然性。比起前几卷,本卷还讨论了技术教育的发展及其与工业进步的相关性、新技术对人类的影响,让 多人能够意识到日常生活具有技术色彩这一事实。
《 Qt on Android 核心编程》以“从零开始也能学会 Qton Android 开发”为目标,基于 Qt SDK 5.2 ,从 Qt 基本机制讲起,帮助读者建立 Qt 开发的概念;介绍信号与槽、各种 GUI 控件、布局管理器等各种 Qt 基础主题,同时辅以简洁有效有针对性的实例程序;有了使用 Qt 开发的基础后,作者进一步将重点转移到安卓平台,详细介绍 Qt on Android 的开发环境搭建、 APK 部署、 APK 调试等基础性的主题,然后深入讲解 Qt onAndroid 是如何在 Java 的世界中发生的,最后着重讲述 Qt on Android 的各种针对移动开发的技术主题,控件、布局、文件处理、 XML 、网络、多线程、按键、触摸、感应器、多媒体,为读者顺利在 Android (安卓)平台开发提供深入浅出的指南。 《 Qt on Android 核心编程》首先是一本介绍 Qt 程序设计技术的书籍,其次是讲述如何在移动平台 Android 上使用 Qt 框架进行开发的书
《深入理解Android:卷2》是“深入理解Android”系列的第2本,第1本书上市后获得广大读者高度评价,在Android开发者社群内口口相传。本书不仅继承了第1本书的优点并改正了其在细微处存在的一些不足,而且还在写作的总体思想上进行了创新,更强调从系统设计者的角度去分析Android系统中各个模块内部的实现原理和工作机制。从具体内容上讲,本书的重点是AndroidFramework的Java层,对Java层涉及的核心模块和服务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分析。通过本书,读者不仅能对Android系统本身有更深入的理解,而且还能掌握分析大型复杂源代码的能力。 《深入理解Android:卷2》一共8章:第1章介绍了阅读本书所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包括Android4.0源码的下载和编译、Eclipse环境的搭建,以及Android系统进程(system_process)的调试等;第2章对JavaBinder和MessageQueue的实现进行了深入分析;
《技术史》共八卷,本卷为第五卷,主要关注19世纪下半叶(约1850年至约1900年)的技术。这一时期是现代科学工业新纪元的开端,各领域的发明创造和技术进步不断快速出现。本卷对各种重大技术进展的技术基础进行了详细讨论,描绘出各行各业所使用的工艺和方法的 初轮廓。应用科学的重要性是本卷的一个突出主题,不过工业对科学的依赖在某种程度上仍具有偶然性。比起前几卷,本卷还讨论了技术教育的发展及其与工业进步的相关性、新技术对人类的影响,让 多人能够意识到日常生活具有技术色彩这一事实。
《技术史》共八卷,本卷为第二卷,主要关注从地中海文明至中世纪(约公元前700年至约公元1500年)的技术。在两千多年的岁月中,古代近东帝国将它所拥有的技术优势通过希腊—罗马世界向西方未开化民族传播。在希腊时期、罗马时期、后罗马时期及中世纪这四个历史阶段,基本生产、制造、运输、实用技术和应用化学都在缓慢而稳步发展。至中世纪末,技术与科学的触点极少且未被重视,技术讲授几乎全部是一种师徒传承关系。本卷追踪的技术发展,可以看作是对之后几卷中展现的西欧上升中的技术霸权的初步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