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历史的原因,由于帝王个人、家族以至国家的原因,历史上的皇宫的建筑、收藏及其人物故事,往往凝聚了、代表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艺术。所以,它们对普通民众都有着无穷的吸引力。 不过,走进一座座皇宫(王宫),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面对皇冠宫的建筑、皇宫的历史,面对曾经生活在皇宫里的人、发生在皇宫里的事,以及皇宫的兴替,每个人的感悟也不尽一致——这也正是天下皇宫总是人们追寻游走的*原因。本书就是一个专家、作家的感悟,比寻常人士自然眼光更加敏锐、知识背景更加深厚,文笔也更加独到。
本书主要分三部分,上篇为图说规划,中篇为图说营造,下篇为图说内廷。在规划部分中,从营国旧事始,明朝朱棣定都北京,再到清朝康熙、乾隆等对于紫禁城的变动,紫禁城始终与国家象征密不可分。 在中篇部分,作者谈及古建筑的数据分析方法,并用该方法对于太和殿、英华殿、体仁阁、弘义阁等建筑进行了分析,从而阐释了各建筑在营造上的不同手法以及局部特点。随着作者分析数据的思维路径,并逐渐揣摩出古代工匠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没有丝毫的枯燥之感,反而有种解谜般的阅读乐趣。 下篇为图说内廷,主要讲述的是紫禁城内的诸多使用者,以及他们对于室内装饰设计的不同审美情趣,还穿插了关于帝后生活起居的趣事,细节感十足,有着不逊于文学作品的故事性。
本书包括善用文字,不立文字;教外传,气宇如王;直指直指,离相而指;一念回机,见自性佛;真理,无二无终;顿悟纪实等内容。
颐和园排云殿-佛香阁-长廊修缮的范围,包括排云殿景区、转轮藏景区、五方阁景区、佛香阁景区和长廊景区。古建筑维修面积共约9389.95m2。工程自2005年1月开工,至2006年9月竣工。在修缮工程中主要依据了特有的万寿山工程则例进行。为了保存颐和园古建筑原工艺技术的做法和保存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在修缮工程中,把原来不同于一般官式建筑的做法保存了下来。这样的科学态度,十分重要。 这次颐和园重点修缮的古建筑,都是颐和园的重要景区建筑,排云殿、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面临昆明湖,高踞万寿山,极为雄伟壮观。而728m的长廊则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长的古建筑画廊。对颐和园这一世界遗产的保护与价值展示来说,排云殿、佛香阁和长廊的形象至关重要。其维修将在即将到来的2008北京奥运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人文奥运”增光添彩。
石窟寺是佛教思想和艺术的载体。它起源于古代印度,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和中印文化的相互交流逐渐传入中国,在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不断碰撞和交融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石窟寺艺术。从古代西域到中原大地,从雪原西藏到扬子江畔,都可以领略到异彩纷呈、魅力无穷的石窟寺艺术。中国石窟寺是世界古代文化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著名的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大足石刻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本书详尽地描述了中国石窟寺艺术发展的脉络和各个地区石窟寺艺术的特色,引领读者徜徉于中国石窟寺艺术的殿堂中……
本书介绍了佛教建筑艺术、北京雍和宫、北京云居寺、北京法源寺、北京碧云寺、北京大钟寺、北京灵光寺等寺庙建筑。
佛教从后汉传入中国,佛经的翻译事业也随之而起。桓帝灵帝时代,有安世高、支娄迦谶等译出数十部经典,自此直到清末,亘续一千七百多年,不断地有许多人在从事翻译工作。从译场组织的发展来划分,约可分为四个阶段:阶段,草创时期:后汉桓帝一—西晋(公元148—316)第二阶段,发展时期:东晋一一隋(公元317-617)第三阶段,极盛时期:唐—一北宋(公元618—1126)第四阶段,衰微时期:南宋一一清(公元1127-1912)在佛教的译经史上,从后汉到鸠摩罗什以前为止,是一个阶段——古译时期;从罗什起到玄奘以前为止,是一个阶段一一旧译时期;从玄奘起到北宋末,是一个阶段一—新译时期。在这三个阶段中,每时期有每时期不同的译语译文译风与译品。现在配合着译经史的划期,把译场发展的情况作一个概括的介绍。民国以来,虽然有一些从藏文、巴利
从婚前准备谈起,详细讲述了优生知识、孕前心理准备、孕前检查、孕前健身、孕前营养、物质准备、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等内容。语言通俗易懂,方法科学实用,非常适合正在准备生育的年轻夫妇阅读。 把握现在,赢在未来。只要精心准备就能预约一个健康宝宝。
对于重建圆明园,各界议论纷纷,反对者和支持者都有,当然也各有各的理由。比如反对者认为对国人而言,毁在英法联军铁蹄之下的圆明园,不仅是代表中国高超建筑工艺的经典皇家园林,更是国耻的象征。在程度上,复建并不能提升国人的自豪感;而支持者则认为,异地重建可以与北京圆明园颓败的旧址形成鲜明对比,对渐渐淡忘这段历史的青少年是的教育。本书是对是否重建圆明园争论的总结与归纳。
《藏族十明文化传世经典丛书·觉囊派系列丛书:觉囊事部汇编(藏文版)》讲述古老悠久的藏族文化有着极为丰富的蕴藏量,它素以“十明”文化著称。《藏族十明文化传世经典丛书·觉囊派系列丛书:觉囊事部汇编(藏文版)》的绝大部分内容就是藏族众多学者对“十明”文化诸多根本典籍的诠释、校正、补充、注疏,并根据社会文化不断发展的需要予以创新和发展。
《中国古代鬼神文化大观》分为上下册,主要内容包括:神仙篇、鬼魂篇、精怪篇、仙境篇、篇、篇、梦幻篇、祭祀篇、修行篇等。
鸠摩罗什把一生都献给了佛教事业。他自七岁随母出家后,即游学各国,孜孜不倦地学习佛法,传播佛学。在长安的十二年中,致力于汉译佛经的工程,为中土培养了大批的佛教人才,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佛教思想,也因此而源远流长。 本书是中外名人画传系列中的一册,以大量彩图和文字结合,讲述了关于鸠摩罗什大师的故事。 本书图片清晰,人物形象逼真,事情情节生动,适合广大读者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