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东成西就 罗元旭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正版书】
    •   ( 0 条评论 )
    • 罗元旭 /2014-05-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本书从太平天国到改革开放、由上海工部局到1997年前的香港立法局,以人物世家带出清末至今不平凡的中国历史。这些人出身寒微在旧社会根本没有向上发展的支撑力量,但教会给予他们教育机会,他们掌握了英文及西方科学知识,这些新知识在新社会中,在清末乱世引发的中、西交流中大派用场,这七家人通过宗教及出国留学而时势造英雄,改写自己家族的命运,亦改写整个中国的命运。本书是把上海地区七个基督教家族,以巧妙的架构和流畅的笔法,编织成的一部基督教的“家族复合史”,是一部以崭新的视角对这些家族之间纵错交叉的“姻亲互联网”的研究。卜舫济、夏瑞芳、颜惠庆、王正廷、晏阳初、李政道、宋庆龄三姐妹所属的七个家族创建上海圣约翰大学、商务印书馆、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中国红十字会等多家机构,成为近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 ¥131 ¥509 折扣:2.6折
    • 历史建筑保护和修复的全过程—从柏林到上海 魏闽 编著 东南大学出版社【正版书】
    •   ( 0 条评论 )
    • 魏闽 编著 /2011-12-01/ 东南大学出版社
    • 现在越来越重视历史风貌保护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相关项目也随之增多。然而,历史建筑保护和修复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巨大的系统工程,大多数的建筑师仍缺乏相关经验。当他们接手一个历史建筑项目时,在全过程中应经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应完成哪些工作?涉及哪些保护和修复技术?又有哪些工种与之配合?魏闽编著的《历史建筑保护和修复的全过程——从柏林到上海》将就以上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 本书参照柏林的规范系统,将历史建筑保护和修复的全过程划分为四个工作阶段。“阶段——前期调研”一般由历史调研、照片汇编、建筑测绘、建筑检测与专项鉴定等5部分工作组成。“第二阶段——设计阶段”包括概念设计、方案设计、扩初设计与施工图设计等4部分工作。“第三阶段——施工阶段”包括施工准备、施工协作、施工管理、

    • ¥119 ¥579.37 折扣:2.1折
    • 后现代城市美学【售后无忧】
    •   ( 0 条评论 )
    • 周膺 著 /2009-05-01/ 当代中国出版社
    • 现代城市是一种人类生存模式,也是一种美学巨构,曾经为人类带来自信、效率与福利,但它的好处正被种种“欲望制造”抵销殆尽,已然成为“国王的新衣”或柏拉图的洞穴。于是,后现代城市和后现代城市美学日益凸显于人类的思维图像之中。后现代城市没有像现代城市那样的预先设定好的图景,具有非确定性、整体性、相关性、动态性和目的性等特征,不可能用简单的工具理性设计完成,也不可能通过社会工程学来运作,而是人类持续不断的自我检视、批判和改良的成果,需要的不仅仅是理性支撑的政治责任与道德责任,因而是一种永远在途中的设计与建设。后现代城市美学认为,在人的“能动的”设计和建造之前,存在已然先行聚集于城市的一切“设计”之中,已然先行栖居于城市的所有“建造”之中,人与城市的关系是从根本上得到思考的栖居。后现代

    • ¥121.98 ¥531.96 折扣:2.3折
    • 我的加州建筑之旅【放心购买】
    •   ( 0 条评论 )
    • 李文虹 /2017-01-01/ 清华大学出版社
    • 现代派建筑兴起于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拥有重要的影响力。“建筑之旅”在美国十分常见,对于知名建筑师的介绍亦十分普及。本书作者——一位的女性建筑师,独辟蹊径,以亲自走访的方式,拜访了美国加州众多知名建筑,其中不各个建筑的详细实用信息和介绍,更有她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建筑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此外,作者还将自己在加州的建筑之旅以路线图的形式展现出来,本书对于建筑专业人士和关注文化的旅游爱好者来说,都不失为一本内容丰富的建筑参考书。建筑师赖特作为现代派建筑代表人物,在美国可谓家喻户晓。作者身为一名建筑师,同时也是赖特的“粉丝”,不仅以专业视角描述了赖特大师的多个经典作品,尤其是一些一般读者较难接触到的私家住宅和不对外开放的建筑,更有对赖特个人风格和作品轨迹的解读,十分可贵。

    • ¥116.65 ¥521.3 折扣:2.2折
    • 建筑创作与表现 自在生成论-走出风格与流派的困感【可开电子发票】
    •   ( 0 条评论 )
    • 布正伟 著 /2004-01-01/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本书系统地提出了“无法之法”,一种否定理论的理论,一种非“概念领先”、非“主义、流派至上”的实践理论。“自在生成论”不仅提出了突破目前困境的策略,而且,还提示了更潜在层次上的否定理论的思想路径。布正伟的可贵之处是他应机随缘地反映丁特定建筑的当地文脉、环境和乡土传统;促成“传统”从抽象的大概念转变成具体的、多元而丰富的文化所指;并在建筑语言民间化、市井化过程中贴近人情和人性,成为人陆当今文化和建筑发展走向的构成力量。

    • ¥103.57 ¥385.14 折扣:2.7折
    • 走近上海高校老建筑【可开电子发票】
    •   ( 0 条评论 )
    • 陶祎珺,娄承浩 /2017-04-01/ 同济大学出版社
    • 《上海城市记忆丛书》的编写运用文献、影像、人物采访等多种手段,立体式呈现近现代上海城市与市民生活发展的轨迹,反映上海国际大都市的沧桑巨变和风土人情。《走近上海高校老建筑/上海城市记忆丛书》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上海高校老建筑因缘,上海交通、上海理工、华东政法、复旦、同济、华东师范及其他院校的老建筑。

    • ¥113.38 ¥514.76 折扣:2.2折
    • 日本茶室与茶庭【放心购买】
    •   ( 0 条评论 )
    • 王英健 /2019-11-01/ 机械工业出版社
    • 本书内容包括日本茶道概说,茶室、茶庭概说,茶道师匠与流派,茶室建筑,茶庭,茶室与茶庭实例分析6章内容。日本茶室在建筑和造园方面有独到之处,许多处理手法被直接借鉴到建筑与景观设计中,且对现代建筑设计及审美有较大影响。但仅从表面观察而不对细节进行剖析的话,茶室的内涵很容易被忽视。本书聚焦于茶室在建筑及造园方面的细节,并试图通过研究这些细节的背后原因,达到对茶室的深入把握和理解。本书不仅为相关研究和设计人员提供参考资料,也供对茶道感兴趣的读者学习参考。

    • ¥137.63 ¥563.26 折扣:2.4折
    • 远逝的辉煌—圆明园建筑园林研究与保护 郭黛姮 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正版】
    •   ( 0 条评论 )
    • 郭黛姮 主编 /2009-08-01/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本书内容源自中国建筑史领域知名学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郭黛妲教授带领的课题组所做的关于圆明园建筑、山形、水系特色及变迁史的研究,并结合圆明园的保护问题,探讨了历史园林保护的理念,是圆明园研究领域既有理论价值、又具实践意义的学术专著。 本书内容突破以往对圆明园的研究单纯从历史、技术或艺术角度的局限,运用“总体史”的史学研究方法,以新的视角探讨了历史园林发展的诸多影响因素,有所创见地、更全面地揭示了圆明园的辉煌成就,对于深入认识中国古典建筑园林成就和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价值。作者通过查阅、分析圆明园现存建筑图样(中国古代保存下来的图样性档案,俗称“样式雷”)、清代旨谕档、奏折、做法清册、销算黄册、工程备要等文献档案,考察了圆明园考古遗迹,对圆明园建筑进行了广泛、全面、深入的研究

    • ¥119 ¥513.37 折扣:2.3折
    • 汉代画像砖石墓葬的建筑学研究【售后无忧】
    •   ( 0 条评论 )
    • 张卓远 著 /2011-03-01/ 中州古籍出版社
    • 《汉代画像砖石墓葬的建筑学研究》是按照墓葬的结构类型和装饰形式,对从1954年始至2009年间发表的汉代画像砖石墓葬进行了分类,并从中挑选158座墓葬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剖,其中壁画墓29座、画像砖墓30座、画像石椁墓15座、画像石墓64座、壁画及画像砖石混合形式的墓葬20座,力求尽可能地展现每类墓葬的结构形式及其发展演变规律。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我国的文物工作者队伍人员较少,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其整体业务水平还处于一种较低的状态,并且各地的实际业务发展水平也不均衡,在具体工作中普遍存在重视随葬器物,轻视墓葬结构的现象。因此,早期的墓葬资料对结构的描述也往往过于简单。另外,由于习惯心理的作用,导致人们在认识上往往把汉代墓室中铺垫的白色粉状物质、及砌筑黏结材料中的白色物质作为现代意义上的“石灰”来对待,由

    • ¥122.81 ¥423.62 折扣:2.9折
    • 图说中国建筑艺术【达额立减】
    •   ( 0 条评论 )
    • 张道一,钱正坤,易存国 著 /2009-08-01/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
    • 古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最重要的载体,中国的古建筑是中华艺术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古建筑是我们的先人留下灵气的“场”,他们用建筑特有的艺术语言,向我们展现的心路历程。让我们以崇敬的心情打开中国建筑艺术之门,探索中华民族的创造,在无数的建筑中,去体会我们的先人至今还在跳动的心灵:建筑是通过建筑的结构、建筑的形式、建筑的空间与环境的关系等艺术语言,表达出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最概括的文字将中华几千年的建筑文化作一个总结。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通过:建筑的结构——“木结构”;建筑的形式——“大屋顶”;建筑的空间——“四合院”,表达出建筑艺术的灵魂——“建筑意”。建筑的最终目的是人类为了“艺术化的生存”。建筑并不是木石砖瓦无情物的堆砌,除了建筑的物质外壳之外,蕴涵

    • ¥118.95 ¥415.9 折扣:2.9折
    • 中国风格【放心购买】
    •   ( 0 条评论 )
    • 家居主张》编辑部 编 /2004-10-01/ 上海辞书出版社
    • 都说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的差别归根到底是木与石的差别,是木的柔与石的坚之间的对视,是木作的精巧与石构的粗犷之间的截然两极。可是,如此大的差异并没有影响双方的互相欣赏、互相借鉴,这或许正是人类文化的包容性、发展性所决定的,到了今天,其实我们已经很难在各自的建筑和装饰中非常严格地区分孰为东方、孰为西方——原本纯属“中国特产”的风水或方舆学,在我们曾经被禁说的年代,却在西方大行其道:原本正宗古希腊建筑的科林斯柱、拱券、石质护墙等也被我们的设计师运用得十分纯熟。所以在这本以“中国风格”命名的书中,我们见到的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所谓纯粹的中国建筑与装饰,更多的是以中国建筑与装饰中的元素来妆点的现代居家和公共空间。自有巢氏开始让人知道居应有所后,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与日俱增,以致不惮烦劳

    • ¥123.22 ¥534.44 折扣:2.3折
    • 非建筑【正版书籍】
    •   ( 0 条评论 )
    • 张在元 著 /2008-01-01/ 天津大学出版社
    • 基于建筑学及城市规划进展所面临的困惑与挑战,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边缘领域渗透交叉学科,至力于建立一项从基础理论到设计的“模式软件程序”——非建筑。在对未来建筑与城市设计方法体系推理、求证及假设的基础上,“非建筑”开始求索建筑之上的科学哲学。作为设计技术的“硬件组织”已经相当晋及,但是,在解决建筑与城市所带来的日趋复杂甚至远远超出我们知识及能力的课题方面,“硬件组织”已经不能适应。于是,导入拟主导设计技术“硬件组织”的“非建筑软件”,将可以使我们在设计思路、设计理念、设计方法、设计程序、设计表现等方面突破内因与餐因所形成的障碍,从而在设计哲学至设计体系领域获得实质性进展。

    • ¥102.59 ¥493.18 折扣:2.1折
    • 勒·柯布西埃:为了感动的建筑【放心购买】
    •   ( 0 条评论 )
    • 让热(Jenger,J.) 著,周嫄 译 /2006-08-01/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当代建筑的创造是许多人的功劳……但是,历史将勒·柯布西埃从众人之中凸显出来。因为他同时是画家、建筑师和诗人。”这就是建筑史学家西格弗莱德·格得翁对勒·柯布西埃的定位:一个包罗万象的创造者。让了人们对柯布西埃的既有印象纯粹主义或者粗犷主义,向我们展示了那些白色的别墅、居住单元、隆香教堂、拉图莱特修道院以及昌迪加尔城市等“为了感动的建筑”。本书拥有近200幅插图。素描、油画、雕塑、旅行的小册子、建筑计划、城市设计……一个创造者的所有侧面,尽包其中。从萨伏伊别墅到光辉之城,从隆香教堂到昌迪加尔城市,勒·柯布西埃代言了20世纪的建筑。

    • ¥119.3 ¥416.6 折扣:2.9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