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什么是数值模拟技术,以及数值模拟技术如何与工程科学相结合,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本书从数理方程的基本知识出发,介绍各种经典数理方程以及应用,进而介绍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矢量有限元数值方法。接下来结合具体的工程问题从单物理场仿真、多物理场弱耦合仿真和多物理场强耦合仿真三个方面,解释实际问题如何抽象归结为合理的数学模型。读者可以系统地理清工程物理的仿真思路,理解并习惯用工程物理仿真,也就是物理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本书面向广大工程师,深入浅出地讲解有限元法及工程问题的多物理场仿真技术。全书涉及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方面面,包括声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热量传递、质量运移、电磁场计算、化学反应工程分析等,是真正的多物理数值仿真的入门指导书。作者希望通过本书,能让读
巴洛克时期(1600-1750年)是欧洲豪华、浮夸建筑艺术的创造阶段。建筑师们在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前辈处获取灵感的同时,也通过规划、柱形、图案、空间、光线、材料和幻觉装饰等手段创造新颖效果。从教堂到修道院,从宫殿到城堡,从别墅到花园,从皇家广场到公共建筑物,无一不体现出从地方传统和艺术家想象中汲取的各种风格的概貌。这些艺术家有贝尔南、波罗米尼、皮埃尔·德·科尔托纳、芒萨尔、勒梅西耶、菲舍尔、冯·埃拉克等。从大西洋到波罗的海,由罗马、都灵、巴黎和维也纳传出的种种流派名称有时相互矛盾:巴洛克风格,古典风格,洛可可风格。弗雷德里克·达萨在对这一切进行阐述之后,提出了下面这个问题:说来说去,究竟什么是巴洛克风格? 本书呈现的170多幅图片是至今保存完好的珍贵摄影遗产;经典建筑的华丽图片,巴洛克建筑杰作的设
《上海城市记忆丛书》的编写运用文献、影像、人物采访等多种手段,立体式呈现近现代上海城市与市民生活发展的轨迹,反映上海国际大都市的沧桑巨变和风土人情。 《上海老弄堂寻踪/上海城市记忆丛书》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按区的不同分别介绍了上海几十个老弄堂的历史变迁。
本书以中国行业神崇拜为研究对象,对大量有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及调查采访材料进行了分析、整理、考辨和理论概括,揭示了中国历史上各行业从业者所奉诸神的基本面貌及从业者造神的心理、方法和文化底蕴,阐明了与行业神崇拜有关的中国民间信仰、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许多特点和规律。
20世纪30年代,哈佛大学抢先发售将建筑、景观和城市规划三个学院统筹规划,凝聚了现代主义建筑师的思想和实践活动。安东尼?埃罗弗森通过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哈佛设计研究生院建筑理念更迭的研究,让我们直观地看到现代主义在美国出现、斗争、进化以及很终日渐衰落的过程。本书追溯了哈佛设计研究生院的创立历史,叙述了约瑟夫?哈德纳特院长在任期间的改革,同时记录了哈德纳特院长和包豪斯创始人沃特?格罗皮乌斯在哈佛任教期间(1937―1952年)对现代主义的贡献。早在格罗皮乌斯来到哈佛之前,协作的设计理念已经慢慢形成,并且对景观和城市规划专业的定义加以界定。埃罗弗森为我们呈现了现代主义运动的星星之火,让美国的现代主义斗争全貌跃然纸上。本书中的照片、绘图和学生作品均抢先发售出现在正式出版的图书之中。本书对于建筑史、艺术
建筑的任一形而下程序(无论多么细微),都与文化问题相关,都与文化问题所涉及的概念有关。《建筑文化研究》将通过各种方式,运用多项具体的案例研究来对这两个领域进行创造性的连接。通过本书探索不同类型知识的同构性,探索当下时代的知识创造的可能,探索建筑活动向知识转化(或者反过来)的可能。
扎哈·哈迪德是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2004年获普利兹克建筑奖,以大胆地运用空间和几何结构,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象的物质形式而闻名,被称为建筑界的“解构主义大师”。本书包含了扎哈的主要作品,既有已建成的项目,也有在建项目,书中图片精美、制作精良,向读者展示了扎哈·哈迪德大师的作品及设计理念,并带给人以美的享受。
建筑的任一形而下程序(无论多么细微),都与文化问题相关,都与文化问题所涉及的概念有关。《建筑文化研究》将通过各种方式,运用多项具体的案例研究来对这两个领域进行创造性的连接。通过本书探索不同类型知识的同构性,探索当下时代的知识创造的可能,探索建筑活动向知识转化(或者反过来)的可能。
《中日楼阁式木塔比较研究》是有关中日楼阁式木塔比较研究的学术专著。全书分上、下两篇,以日本古代所建造的11座楼阁式木塔为比较研究对象。上篇为有关日本古代楼阁式木塔的基础研究,含概论、起源、演变与分期以及建筑设计手法等。下篇为中日两国建筑技术史的研究,含日本古代楼阁式木塔中所反映的中国早期建筑特征、中日两国中世木结构技术发展分歧技术史上的成因等相关内容。《中日楼阁式木塔比较研究》对仿古建筑设计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中国古塔的修缮保护也有借鉴作用,可供建筑学、古建筑修缮保护的研究人员和设计、施工人员以及相关高校在校师生阅读。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分专题论述了陕西关中地区的古建筑民俗文化,论述的对象包括关中的关隘、城市、堡寨,关中古民居的建造形式及影响因素,关中古民居的石桩文化、门文化、三雕文化、脊兽文化,以及古代关中人的敬惜字纸、敬树种树等信仰习俗与生活习俗。书中使用了大量的历史老图片、作者自摄照片以及多位画家绘制的实景图,直观地展现了关中古建筑的诸多亮点。书中对事物的记述都是作者一线考察的真实记录,可作为一手资料参考使用。
罗盘,古称罗经、罗镜、经盘、罗经盘、子午盘、罗盘,是中国古代堪舆家从事堪舆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程建军著的《罗盘奥秘(精)》系统介绍了中国罗盘的生产、发展以及其基本使用方法,重点以“徽盘”为例,详解了三合罗盘十八层各层盘面的含义和用途,并指出其合理成分与玄学色彩,使读者了解罗盘的本来面目,即除了用于指向定位,确认环境要素之关系和记录一些古代天文、地理、历法、气候及历史知识外,罗盘中的许多圈层是没有什么实际用途的。罗盘作为一个历史存在、如今还在民间流传的事物,对于我们借助其研究历史建筑与环境,以及民俗文化等方面还是具有一定价值,辩证地认识它的面目还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