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罗杰斯是世界极富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从巴黎的蓬皮杜中心到伦敦的劳埃德大厦,从马德里的巴拉哈斯机场到香港的汇丰银行,他留下了诸多名垂建筑史的经典之作。 《建筑的梦想》一书是罗杰斯对自己建筑生涯的总结,回顾了他身为一名患有阅读障碍、不擅绘图的青年,是如何成长为斩获“建筑界诺贝尔”奖的建筑大师的。 本书中既介绍了罗杰斯众多建筑代表作的设计过程与理念,又分享了他与同时代诸多知名建筑师的交往逸事,还收录了数百幅他甄选的手稿、图纸、照片,兼具趣味性、知识性与思想价值。
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有着自己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建筑风格。本书精选的这400座建筑,绵延华夏5000年文明史,横亘中国万里疆域,王城宫殿、寺庙、陵墓、园林、民居等建筑类型中的经典之作都无一遗漏,极具历史、艺术价值,承载着不同时代的精髓和文化内涵。精当的赏析文字,从各个侧面剖析了建筑本身及其与历史、文化、习俗等等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方方面面。这400座至今仍然巍然屹立的伟大作品,汇聚了中国历史漫长岁月中的文明精华,足以带给你无限的遐想与启迪。其中每一座建筑,都是中华民族为宝贵和值得珍视的财富。 全面收录:中国建筑史卜经典作品无一缺漏,更有大量鲜有所闻的卓然建筑。 编年式排列:清晰呈现中国建筑发展脉络。 专家级赏析:每座建筑后都附有简洁精当的点评及赏析,深入浅出地
本书是西方汉学界和建筑学界系统研究中国建筑陶艺——尤其是琉璃等构件——的代表作,初版于1927年,收录240余张照片、9万余字考察报告。全书共分七章,作者简单梳理了中国建筑陶艺发展的历史脉络,介绍了各地 的建筑陶艺中心,以及建筑陶艺装饰的制作与安装工艺。在第五章和第七章中,作者结合自己拍摄的照片,按照不同的建筑类型,详细介绍了陶艺装饰在大门、碑楼、牌楼、影壁、浮雕、印度风格建筑、屋顶装饰和脊兽、宝塔等建筑元素中的实际使用情况。经历了近百年的变迁,书中的很多建筑及其陶艺装饰已经不复存在,使得本书成为后人无法复制的经典著作。
20世纪80年代起,文化研究热潮遍及世界各地,以《华中建筑》主编高介华先生为主要发起人之一的“建筑与文化”学术讨论会,得到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齐康先生的指导和支持,自1989年至2004年,已召开八次全国性和国际性的会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此基础上,高介华先生主编的《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列为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出版工程。我在完成《文库》之一的《中国军事建筑艺术》书稿后,高介华先生希望我承担《中国客家建筑文化》一书的写作,我愉快地接受了。
20世纪80年代起,文化研究热潮遍及世界各地,以《华中建筑》主编高介华先生为主要发起人之一的“建筑与文化”学术讨论会,得到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齐康先生的指导和支持,自1989年至2004年,已召开八次全国性和国际性的会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此基础上,高介华先生主编的《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列为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出版工程。我在完成《文库》之一的《中国军事建筑艺术》书稿后,高介华先生希望我承担《中国客家建筑文化》一书的写作,我愉快地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