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实用手册》为OHM实用手册之一。该系列目前共六册,分门别类地对各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典型应用及发展动态进行了归纳,并配以简明准确的讲解。其内容简洁、精炼、概念讲解明确、重点突出,同时也不失对学科整体的把握。《土木实用手册》为该系列的土木分册,其内容主要包括了应用力学、土力学、水力学、测量、土木材料、钢筋混凝土、钢结构、土木施工、土木管理、土木规划、农业土木、环境与社会资本等,《土木实用手册》还在每页左侧列出了本页涉及的专业术语,便于读者检索查阅。《土木实用手册》的主要读者对象为喜爱土木工程、有兴趣探索土木技术并有志于从事土木工作的青年读者。对于目前活跃在生产线的技术人员也不失为一本极有价值的工具书。
房屋建筑是人类为个体存在和社会运行、发展而创制的,必需和特殊的人造物。建筑是高端的房屋,房屋与建筑既相关联又有差别,而两者间的差别却并无确定的界线。这和一般人写字与书法创作,平常人照相与摄影艺术之间的关系相似,两者之间有差别无明确的界线。《建筑学的属性》介绍了奇妙的建筑学、建筑艺术、建筑意象等内容。
本词汇手册共收集国内外常用的现代土木建筑词汇约6万条,收词范围以土建和建材专业为主,同时收取少量相关学科的边缘学科的词汇。所收词汇的主要涵盖为建筑学、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机械、建筑施工、建筑装饰、道路桥梁、建筑材料、房地产经营、市政工程、城市规划、环境工程以及与土木建筑相关的专业,如气象、地质勘探、河堤港口、交通运输、建筑电气、给水排水、暖通空调、物业管理等方面的词汇,并适当收入了少量化工、数学、计算机绘图和五金材料类的词汇。在编译时特别注重译文的准确、精炼,尽可能地结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并兼顾国外的一些习惯与称谓,以求达到专业、简易、实用、现代的特点。本词汇手册特别适用于从事土木工程设计及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相关行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程承包者和参与国际建筑工程的翻译
本书列出了100个改变建筑的观念,其中很多观念至今仍在深刻影响着我们这个时代的建筑发展。书中不可避免地侧重于对一些较新的观念进行介绍,这些新颖的观点在未来的影响可能会超出我们的预期。图文并茂的方式使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建筑双年展的手册。相信读者会从中获得启发和借鉴。
本词典所收词条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而编辑这部词典的主要人员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各个学院的相关专业教师,也有来自国外的一些建筑公司、设计机构的科研人员,基本上覆盖了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国古代建筑、外国古代建筑、中外建筑理论、建筑技术和构造、中外建筑师、中外古代园林与现代景观建筑、现代木结构建筑、建筑管理和房地产等专业的方向。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本比较完备的词典。本词典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英汉双向检索的功能。词典前一部分和一般英汉词典没有什么区别,但后一部分又为汉英检词索引。该索引按汉语拼音字母排序,根据每个汉语词条后标注的页数和行数,从英汉部分即可查到相关词条。
本书为《智能建筑工程技术丛书》之一,该丛书较系统、完整地介绍了智能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与验收技术,并以工程实用、兼顾适量的基本理论知识为根本出发点,以指导工程的设计、施工与验收,从而确保工程质量。本书共分十章,主要内容包括声学基本知识,声频扩声系统设备,会议讨论发言表决系统,会议扩声系统集成与声场设计,EASE声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图像采集、处理、传输和现实系统,灯光与幕布系统,集中控制管理系统,会场系统设备配置与安装,会场系统工程技术指标的测量与验收。
近年来,建筑正在快速转变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的专业,建筑师用以构思和阐释自己理念的语言也愈加多元。赖彦吉以一种出人意料的、全然独特的方式了当代现有的建筑表现和模式。《无处之民》是作者受图面建筑学启发而诞生的一本关于建筑、城市的图像小说,以虚构来梳理思考,探讨诸多建筑难题,或有助于引领新生代建筑理论和建筑批评的形成。
斗栱作为中国传统建筑中木结构的基本构件,目前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和富有象征意义的部分。然而斗栱本身的意义其实并不仅仅局限于此,作为一种建造概念和杆件搭接关系的呈现,实际上斗栱本身可以具有更加广泛的内涵。《跨界设计——建筑与斗拱》紧紧围绕斗栱的建造特性,以从中所抽取出的搭接关系作为空间转化的基础,将斗栱的建造观念与现代建筑中新的可能性展现做一系列实践性尝试性。《跨界设计——建筑与斗拱》为建筑学专业的师生思考如何从传统的视点向现代建筑文化转换提供了一个重要及宝贵的参考。本书适合从事建筑、设计及历史文化研究的师生们阅读。
这不是一本纯粹关于建筑手绘或是快题技法的书籍,而是一本以建筑方案设计为核心,以建筑方案的优化过程为重要内容的建筑快题设计书籍。本书章为建筑快题设计表达解析,从不同工具的表达特色出发提供绘制技巧,并将技术作图进行分解讲述;第2章为建筑快题设计的起点与过程,涵盖了方案设计从解题到构思全过程的所有重要环节的思考要点和思路选择;第3章为常考建筑类型设计原理,涵盖了九个类型建筑的设计要点;第4章为建筑快题设计示范与赏析,通过对不同建筑快题的设计表达、解题构思等方面进行对比评析,加深读者对建筑快题设计的理解与思考。本书适合建筑学及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和从业人员参考使用,对于建筑快题设计的初学者来说,具有较高指导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商家日益注重通过创造特殊体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作品也把创造独特体验作为设计所追求的核心目标。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大量案例深入分析了当代建筑设计中与体验经济特征密切相关的五种设计手法,分别为:与感官体验相对应的材料质感化,与情感体验相对应的空间场景化,与行动体验相对应的功能模拟化,与关联体验相对应的细节符号化。
“何为建筑?”自古至今,有关建筑的定义一直被众多建筑大师、专家学者所争论,他们留下了众多的名言警句阐述对建筑的认识。《论建筑》正是一本汇集古今中外众多大师建筑名言的思想集。书中近500句的名言警句视角多样、观点各异,涉及建筑中的形式、功能、秩序、光等最基本问题,或严谨理性、富于哲理,或饱含情感、意蕴深远。该书原著由芬兰建筑大师埃萨·皮罗宁在其近50年的设计生涯中收录而成,多为其与当今众多建筑大师直接对话的结晶,曾出版的英文与芬兰语版广受赞誉,成为西方建筑师的手册。后经重新改编,增补内容、创新形式,形成最终的中英双语版。这是一本积聚力量与启迪的思想集,是当代中国建筑师的明镜,更是广思考的起点或思辨的支点。相信这本浓缩大师睿智的小手册能成为真正的“他山之石”,为广大建筑设计者带来更多的
林徽因游历中国的名山大川,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代建筑,并逐一做出详细的记录和分析,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林徽因的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不仅具有科学之严谨,同时使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和赞美了我国古建筑在技艺方面的精湛成就,充满诗情画意。本书收集了林徽因关于建筑学方面的文章和论述,包括外出考察古建筑的调查报告,对古代建筑的看法和评价,对当代社会人民生活住宅的设计与研究,还有随笔杂谈等,力求展现林徽因作为建筑学家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