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9章内容及录组成,从建筑结构计算所涉及的最基础理论开始,对建筑结构计算中的结构力学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主要内容为常见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及变形计算,并介绍了结构动力学中的振动问题。本书以典型工程中最常见的建筑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并在每章都有习题及答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本书可供土木工程专业本、专科生、研究生学习和参考,也可作为结构力学教师和土木工程师的参考书。
“建筑”已不是我们长期以来所学的、所想的和所做的那么单纯、清晰、一目了解了。信息革命将会对我们创作视界的拓展与深化,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未来的建筑学既是“俗学”,也是“雅学”,还是“玄学”……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时期,“现代建筑创作的视界与平台”都不是停留在理论上的话语,而应是完全地熔炼于职业建筑师灵魂之中的血与肉。本书的亮点也许就在于,它对这种“熔炼”作了十分实在而又生动的诠释,读后,我们会有所触动、有所思考。现代建筑创作的视界,是由我们观察现代建筑文化现象的视点高度与视野辐度决定的,它所包容的时空变量越大,建设师发挥自己的潜能及其优势的机遇就越多,在创作道路上获得优良业绩的概率也就越高。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钢结构中的轴心受压、受弯和压弯构件,刚架与薄板的弹性和弹塑性稳定理论,考虑了构件的几何缺陷和截面的残余应力分布对稳定性能的影响,同时结合我国新修订的《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和《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中有关钢结构稳定设计的内容,介绍了应用弹性和弹塑性稳定理论解决钢结构设计中稳定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系统地介绍了经新修订的美国《国家标准钢结构规范》(ANSl/AISC360--2005)和北美《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设计规范》(NASAISl2001)中关于钢结构稳定设计的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NASAISl2004App.1中关于直接强度法的补充规定,同时还介绍了日本《钢结构设计指针》(AU2010)中有关稳定设计的特点。本书各章均编写了较多例题和习题,本次再版时又补充了多种类型算例,这些都将有助于读者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可液化场地土工抗震动态离心机试验与数值模拟》是在作者多年来从事可液化场地土工抗震问题的动态离心机试验与数值模拟及不确定性风险评价研究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书中系统论述了该领域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详细介绍了针对可液化场地特点的动态土工离心机试验模型方法,阐述了基于多重剪切塑性模型和液化状态面概念的、考虑主应力轴方向偏转的有效应力分析方法,系列开展了桩基、地下结构物和堤坝等重要工程的动态离心机试验和数值反演及理论探索,以及其他可液化场地重要构筑物的抗震稳定和结构物一液化土相互作用机制问题的探讨,同时还详述了基于可靠性理论、遗传算法、盲数理论等不确定性理论的地震液化智能风险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实现过程、应用实例及对比分析,反映了地震液化智能风险分析研究的新进展
“建筑”已不是我们长期以来所学的、所想的和所做的那么单纯、清晰、一目了解了。信息革命将会对我们创作视界的拓展与深化,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未来的建筑学既是“俗学”,也是“雅学”,还是“玄学”……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时期,“现代建筑创作的视界与平台”都不是停留在理论上的话语,而应是完全地熔炼于职业建筑师灵魂之中的血与肉。本书的亮点也许就在于,它对这种“熔炼”作了十分实在而又生动的诠释,读后,我们会有所触动、有所思考。现代建筑创作的视界,是由我们观察现代建筑文化现象的视点高度与视野辐度决定的,它所包容的时空变量越大,建设师发挥自己的潜能及其优势的机遇就越多,在创作道路上获得优良业绩的概率也就越高。
本书在科研的基础上阐述了智能结构分析的新理论、新方法。全书共16章,内容包括;智能结构的本构关系、变分原理及广义分原理、智能结构的静力分析、动力分析、非线性分析及稳定性分析的新理论、新方法;智能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分析的新算法及其应用。本书内容新颖,富有创造性,不理论价值,而且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书可供航空航天、土木工程、水利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国防工程及工程力学等专业的科技人员、高校师生、研究生参考。
砌体结构是现有房屋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近年来抗震鉴定与加固的工程实践和震害经验表明,对现有的砌体结构房屋进行抗震鉴定和加固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途径之一。本书首先依据GB50023—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和JGJ116-2009《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编写了砌体结构房屋抗震鉴定与加固的基本方法,进而重点介绍了作者及其合作者的重点科研成果。本书共分13章,主要内容包含有绪论、砌体结构房屋震害与震损原因分析、砌体结构房屋抗震鉴定基本方法、砌体结构房屋抗震鉴定方法的改进、砌体结构房屋抗震分析与抗震承载力验算、砌体结构房屋抗震加固概念设计、墙体承载力加固技术、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整体性加固的现有方法、砌体结构房屋整体性抗震加固新方法、已建房屋预制多孔板抗震加固方法、砖混结构房抗震加固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校舍不停课抗
梁兴文所著的《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理论与方法》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理念、理论框架和基本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理论框架和实现性能设计理念的主要方法;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和消能减震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其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谱方法、多性能目标控制设计方法、考虑高振型影响的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基于剪力墙结构顶点位移角限值的剪力墙截面变形能力设计方法等内容为《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理论与方法》作者提出。《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理论与方法》可供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的研究生以及土木工程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参考,也可供从事工程设计的人员参考。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Durability of Concrete Structures》在2002年《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版的基础上,汇总了作者及其团队2003~2013年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领域开展的研究工作与成果;也反映了外在此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混凝土结构耐久性=Durability of Concrete Structures》主要介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重要性与研究现状;混凝土结构服役的各种环境,以及为进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环境区划研究;各种耐久性试验方法与装置;材料层面和结构构件层面的耐久性研究成果;以及从结构的层面来阐述混凝土结构设计、评估和性能提升方面的内容。
研究结构倒塌的直接起因固然非常重要,结构防倒塌设计的重心应该置于更一般的倒塌原因的分析和对策上。然而,结构倒塌过程的机理是什么?如何进行结构的倒塌分析?什么样的结构可以有效防止或阻断倒塌破坏由局部扩大到整体?人们对这些问题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另一方面,现行设计规范以概率论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还难以应用于防止结构连续性破坏这一设计任务。结构工程的研究者和设计者迫切需要在这一课题上取得进展。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高冗余度钢结构倒塌控制设计指南》一书及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资料。本书由“设计”和“研究”两部分组成,在英文版和日文版中是分为两册印刷的,中文版则将其集为一册。整本书涉及对高层建筑钢结构和大跨度建筑钢结构两种体系的分析,但主要篇幅都在对高层建筑钢结构的研究。“
《混凝土及原材料试验实操培训教程》严格按照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编制,由文字内容和视频两部分组成,其中视频时长约200分钟,包括了混凝土质量和原材料质量46个常用检测内容。 《混凝土及原材料试验实操培训教程》主要供企业试验室检测人员使用,力求使其通过培训好地掌握国家和行业标准,熟悉不同的试验原理和试验工艺流程,熟练操作每一项试验,并能甄别一些常见的错误;同时,能够规范不同的混凝土企业和检测人员的试验流程。 《混凝土及原材料试验实操培训教程》操作规程具体化、可视化,便于掌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较强的专业性和较高的实用性,既可以作为初学人员培训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教材。
《结构风振控制的设计方法与应用》系统地总结和阐述了结构风振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工程应用的主要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结构风振控制的概念与原理、风荷载特性与脉动风荷载的数值模拟、风振控制装置的类型与性能、结构风振控制分析方法、阻尼器对结构风振控制的设计、TMD对结构风振控制的设计、TLD结构风振控制的设计、磁流变阻尼器对结构风振控制的设计、结构风振控制实例、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风设计理论框架等。《结构风振控制的设计方法与应用》可供土木工程、结构风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航空航天工程、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广大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作为上述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学习参考书。
《可液化场地土工抗震动态离心机试验与数值模拟》是在作者多年来从事可液化场地土工抗震问题的动态离心机试验与数值模拟及不确定性风险评价研究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书中系统论述了该领域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详细介绍了针对可液化场地特点的动态土工离心机试验模型方法,阐述了基于多重剪切塑性模型和液化状态面概念的、考虑主应力轴方向偏转的有效应力分析方法,系列开展了桩基、地下结构物和堤坝等重要工程的动态离心机试验和数值反演及理论探索,以及其他可液化场地重要构筑物的抗震稳定和结构物一液化土相互作用机制问题的探讨,同时还详述了基于可靠性理论、遗传算法、盲数理论等不确定性理论的地震液化智能风险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实现过程、应用实例及对比分析,反映了地震液化智能风险分析研究的新进展
《结构动力学、抗震计算与SAP2000应用》是一本理论、应用和实践相结合的教材。全书分为四个部分:部分为结构动力学基本理论;第二部为通用结构分析软件SAP2000在结构动力分析中的使用;第三部分为结构抗震计算,它包括反应谱和时程分析;第四部分为基础隔震计算。《结构动力学、抗震计算与SAP2000应用》全书共分为18章,1~7章阐述动力学基础,它包括单、多、无限自由度体系的振动;8~9章为动力分析的数值方法及模型的建立;10~16章为抗震计算及计算机程序的实践;17章为基础隔震计算;18章为频域分析。《结构动力学、抗震计算与SAP2000应用》可作为高等院校结构动力学课程教材,也可作为部分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选修教材,还可作为土木工程、水利、机械工程等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在当代建筑创作中,结构和技术创新的含量越来越高。结构在建筑中的角色也由原来的配合部分地上升到主导建筑形成的地位。因此,关注当今世界建筑中结构的创新和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结构大师》选择独特的视角,从建筑的角度关注结构问题,通过大量经典建筑范例剖析其结构特色。这对于国内建筑师深入了解这些著名建筑是十分有益的。同时这样的介绍也有助于我们对于一个著名作品形成全面的感受。书中的许多图片都是在建筑过程中留存下来的,是十分珍贵的资料。这些资料即使对于那些有机会亲临其境的人来讲也是不可多得的。加之文中对于结构选择与建筑意向相结合的深入分析,此书的引进想必会对中国建筑师了解和运用新的结构条件创作优秀作品提供有益的帮助。
本书是一本结构可靠度计算分析方法的专著,系统阐述结构可靠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计算方法。书中首先简要介绍结构可靠度的基本概念以明确可靠度分析的目的和意义,之后对结构可靠度分析的几种重要方法进行详细的阐述,包括一次二阶矩方法、二次二阶矩方法、二次四阶矩方法、渐近积分方法、响应面方法、MonteCarlo方法,还研究了结构体系的分析方法、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可靠度分析方法,最后对结构模糊可靠度分析方法作了阐述。每章介绍一类方法,每节介绍其中一个相对独立的方法,对于每一个方法均给出了典型的例题和用MATLAB软件编写的计算机程序。附录按照字母顺序列出了本书程序中所采用的标识符和MATLAB函数,以方便读者阅读本书和使用书中的程序。书后索引提供主要术语和概念的快速检索。兼顾可靠度方法理论和方法实施,理论和实践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