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在中国工程勘察信息网“高大钊教授专栏”中对同行提出的有关岩土工程疑难问题所作的答复的笔记整理稿的第二部分。全书共回答了234个岩土工程方面的问题,也包括了网友之间不同意见的讨论,引用了204篇参考文献,列举了十余项工程案例。
基于十余年对三峡库区及西部其他地区危岩崩塌的研究及防治工程实践,本书从崩塌源危岩破坏力学机理和崩塌落石运动冲击两方面,系统建立了危岩崩塌演化理论。运用地貌学、损伤力学、断裂力学、运动学、动力学等科学理论、现场试验和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了危岩崩塌地貌演绎过程,从危岩土控结构面抗剪强度、损伤及断裂模型等方面揭示了危岩破坏机制,建立了危岩崩塌链式演化规律的力学机制,建立了崩塌落石运动路径及冲击力计算方法。紧密结合相关技术规范,从危岩稳定性、危岩锚固、支撑、支撑—锚固联合、落石拦挡、崩塌灾害安全警报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危岩崩塌演化理论的工程应用方式,并给出了典型工程案例分析。本书可作为从事岩土工程、地貌学、地质工程、公路及铁路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城镇建设等方向教学、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的
建筑师、装置艺术家马库斯·;海因斯多夫从1997年起就在其建筑设计中应用竹材,挑战传统的建筑材料。《设计结合自然:马库斯·海因斯多夫的竹子建筑》主要着眼于海因斯多夫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设计的德中同行之家展馆。2010年5月到2010年10月,一个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世界性展览盛会在上海黄浦江口展现在世人面前。德中同行之家展馆是世博会上唯一个两国联合展馆。这座创新性双层竹子及膜结构建筑呈现了以“可持续性城市化”为主题的“德中同行”系列活动主要由天然竹杆和竹集成板搭建而成。它将有可能促成竹材的新连接应用方式以及处理方法的推广发展。这是中国首次对全竹材建筑的正式认可。这座生态型高科技展馆将成为一个艺术和展示空间。通过大量图片以及一系列详实的文章,《设计结合自然:马库斯·海因斯多夫的竹子建筑》记
桩基础工程的试验和质量检验评定是一项重要工作。本手册是将近年来有关桩基工程检测方面的各类方法汇总编撰而成。本手册包括以下内容:概论,灌注桩成孔质量检测,桩基静载试验,桩基低、高应变动力检测,桩基承载力静动法(StatnarrIic)检测,灌注桩声波法检测,灌注桩试件强度检验与钻芯法检测,水泥土搅拌桩检测,碎石桩检测。书中对每种检测方法的原理、仪器设备、步骤、检测结果的处理与分析均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叙述,并列举了每种方法的工程应用实例。本手册除了介绍传统的、现行的测试方法外,还汇集了当前桩基检测工作中许多新技术和新设备,如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法、灌注桩CT扫描成像技术、静动法等技术,以及的各类检测设备。本手册是一本实用性强、内容全面的工具书,是从事桩基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技术人员的实用参考书
本书主要介绍基于钻孔参数的风化花岗岩地层识别的技术、理论与方法。全书共分八章,分別为:岩土工程界面识别方法概述;DPM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DPM系统数据的采集及基本图形;界面识别的基本理论;穿孔参数在岩土界面处的变化;穿孔参数在风化花岗岩地层中的响应特征;风化花岗岩地层、界面识别的能量原理;风化花岗岩地层界面识别的相似性原理。本书内容涵盖了当今国际岩土工程领域在钻孔地层识别技术、方法与理论方面的前沿进展,全书论述严谨、深入浅出,并有大量图表数据,易于阅读和理解。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岩土工程等相关领域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及科研人员参考。
《岩土介质小孔扩张理论》对小孔扩张理论的基本假设、理论模型与求解程序进行阐述,总结小孔扩张理论的重要进展及其在岩土工程领域的应用。全书分两部分,共11章。部分从第2章到第7章,阐述岩土介质中小孔扩张和收缩的基本解。第2章到第6章涉及弹性、弹塑性和黏弹性/黏塑性岩土材料中的小孔扩张解;第7章总结小孔扩张问题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方程。第二部分从第8章到第11章,主要涉及小孔扩张理论在岩土工程领域的应用。结合典型工程实例,阐述小孔扩张理论在桩基础、地锚、隧道与地下工程开挖、土体原位测试和钻孔稳定等分析与设计方面的应用。《岩土介质小孔扩张理论》可供从事土木工程、矿业工程和石油工程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亦可作为从事岩土力学及其相关专业的科研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的研究参考书。
本书首先介绍膨胀岩的基本物理力学特性,重点阐述膨胀岩及膨胀岩围岩体的蠕变机理和膨胀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下工程中膨胀岩的流变地压和膨胀地压的计算方法及控制原则。通过对膨胀岩边坡变形破坏特性的分析,阐述了膨胀岩边坡的治理原则及治理方法;通过对浅基础下膨胀岩地基承载性状的分析,论述了膨胀岩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通过对膨胀岩中桩基础承载性状的分析,给出了膨胀岩中桩基础承载力的确定方法及计算公式。书中针对各类膨胀岩工程列举了较多的工程实例。本书是一本涉及地面及地下膨胀岩工程的专著,可供建筑、水利、矿山、公路、铁路及人防等行业从事岩石力学和岩土工程的科技工作者及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