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材建筑与设计集成》是一本关于竹材特性及其在建筑中应用的图书,共分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介绍竹子作为建筑材料的历史、物理特性、技术工艺、传统和现代用途等,深入说明了竹材的一般应用和在建筑施工中的专业应用;后半部分收录60余个新的竹材建筑案例,充分展示竹材在建筑中的应用实例及创作灵感,展现出竹材建筑的发展前景。本书旨在推动这种建筑设计师及相关从业者重新关注竹材(兼具传统与现代性的建筑材料),为其设计提供灵感和指导。
《住宅庭院设计》是专门介绍住宅庭院设计方面的一本精品力作。全书挑选了世界范围内的众多知名的住宅庭院设计项目,从不同的背景,不同的风格以及不同的侧面阐述了当下住宅庭院设计的新趋势与新变化。每一个项目都通过亮点分析、关键词、项目概况、设计说明等进行详尽的介绍和解读,并通过精美图片从整体到细部全方位地展现住宅庭院设计的独特魅力。整《住宅庭院设计》结构脉络清晰、内容安排合理,很好地突出了住宅庭院在规划、设计以及理念创新等方面的诸多要素,值得喜好居住宅庭院研究与设计的读者细细品鉴。
《2009—2010中国建筑设计作品年鉴》(以下简称《年鉴》)收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重点是近几年的1900多件建筑设计作品,这些不同类型、不同设计理念的作品基本反映了当前建筑设计行业多元化的发展状况和实践成果,从中可以直观地领略到中国建筑设计行业融汇中西、贯通古今的设计思想。对于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和从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人员以及相关科研教育机构掌握建筑设计行业发展趋向、了解新的设计理念,《年鉴》会有很好的参考、借鉴作用。
此次建筑创作大奖共评选出获奖项目300个,入围项目255个,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1个设计和使用单位获奖。细细品读这些获得大奖的作品,我们不难看出,每个历史时期都曾经产生过时代的精品:不同的是,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迁,从单一的经济体制到多元设计体制的过渡,获奖单位也从改革开放前国有设计单位“一家独揽”过渡到国有、民营、合资等多种设计体制“平分秋色”。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设计体制上的一大进步,也是建筑创作思想和观念上的一次跨越。
我们对集装箱建筑的兴趣最初主要是其具有机器美学的外观和空间形式的千变万化。在这本书中,我们试图通过设计原则的分析和建造类型的分类等方面来理解香港集装箱建筑这一独特现象。作为建筑师,我们对集装箱建筑的设计概念之简明和建筑空间形式之复杂赞叹不已。基本集装箱单元和附加构件的组合竟能创造出如此丰富的变化,其中呈现的单元和结构之间的关系,是为这项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本书收纳的很多建筑实例现在已不复存在了,更多的也将随着新界土地使用性质的改变而逐渐消失。所以,从这;个特定的意义上来说,本书是对一种短暂的建筑现象的记录。
会所是高端生活方式的一种体现。本书将辑录世界各大城市独具魅力的休闲会所设计方案,将全球休闲会所(策划)设计公司、设计师和娱乐投资商的休闲会所项目汇编成书。不同地域和文化的设计师在休闲会所上的探索成果将呈现于此,为读者呈现一场品质的视觉盛宴。此书的编辑方式也区别于以往,按服务类型专业的区分细化的介绍几类会所,重点展示了每类会所的设计风格和设计要求及配套服务。
心血和汗水。以出作品集的形式来庆祝建院25周年,可能是文化人的一个偏好,其意义在于真实地记录历史,客观地记载成就,科学地探讨问题,宁静地思考未来,这种形式和行为对设计院的进一步发展,对员工自身的进一步提高都是极为有益的。为此,我为作品集的出版而喝彩! 设计院的全称是“浙江工业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是大学的设计院。大学是什么?大学是思想的集散地,是现代文明的发源地,是社会文化风尚的主阵地。大学担负着追求科学真理、传承人文精神、培养社会精英的崇高使命。因此,大学的设计院注定要秉承大学的特质,在作为企业必须顺应市场经济潮流、运用市场经济法则发展自己的同时,要更多地思考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更多地创造符合文明社会需求的设计成果,更多地传承人文精神、社会风尚,更多地参与培养建设领域的
色彩的美丽,已经成为生活中无法抗拒的魅力。而正确色彩的配色利用,又常常让设计师伤透了脑筋,面对斑斓的色彩世界,仿佛阳光灿烂的日子,荟萃无比。从浩瀚的色彩世界中去寻找一组让人们心动的色彩配色,往往让设计师们花去了许多时间。拥有一本完整的配色手册,常常成为设计师的梦想。 《家居配色图典》、《建筑配色图典》、《速查配色图典》的出版,无疑是一套能提高工作效率,专业设计美术工作者、专业电脑完稿设计师、专业艺术院校学生和色彩配色爱好者案头设计的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