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建筑创作大奖共评选出获奖项目300个,入围项目255个,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1个设计和使用单位获奖。细细品读这些获得大奖的作品,我们不难看出,每个历史时期都曾经产生过时代的精品:不同的是,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迁,从单一的经济体制到多元设计体制的过渡,获奖单位也从改革开放前国有设计单位“一家独揽”过渡到国有、民营、合资等多种设计体制“平分秋色”。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设计体制上的一大进步,也是建筑创作思想和观念上的一次跨越。
心血和汗水。以出作品集的形式来庆祝建院25周年,可能是文化人的一个偏好,其意义在于真实地记录历史,客观地记载成就,科学地探讨问题,宁静地思考未来,这种形式和行为对设计院的进一步发展,对员工自身的进一步提高都是极为有益的。为此,我为作品集的出版而喝彩! 设计院的全称是“浙江工业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是大学的设计院。大学是什么?大学是思想的集散地,是现代文明的发源地,是社会文化风尚的主阵地。大学担负着追求科学真理、传承人文精神、培养社会精英的崇高使命。因此,大学的设计院注定要秉承大学的特质,在作为企业必须顺应市场经济潮流、运用市场经济法则发展自己的同时,要更多地思考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更多地创造符合文明社会需求的设计成果,更多地传承人文精神、社会风尚,更多地参与培养建设领域的
《2009—2010中国建筑设计作品年鉴》(以下简称《年鉴》)收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重点是近几年的1900多件建筑设计作品,这些不同类型、不同设计理念的作品基本反映了当前建筑设计行业多元化的发展状况和实践成果,从中可以直观地领略到中国建筑设计行业融汇中西、贯通古今的设计思想。对于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和从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人员以及相关科研教育机构掌握建筑设计行业发展趋向、了解新的设计理念,《年鉴》会有很好的参考、借鉴作用。
《竹材建筑与设计集成》是一本关于竹材特性及其在建筑中应用的图书,共分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介绍竹子作为建筑材料的历史、物理特性、技术工艺、传统和现代用途等,深入说明了竹材的一般应用和在建筑施工中的专业应用;后半部分收录60余个新的竹材建筑案例,充分展示竹材在建筑中的应用实例及创作灵感,展现出竹材建筑的发展前景。本书旨在推动这种建筑设计师及相关从业者重新关注竹材(兼具传统与现代性的建筑材料),为其设计提供灵感和指导。
本书精选当代中国并富有代表性的建筑设计案例,涵盖办公、酒店、商业、医疗、文化、交通、教育等各类建筑。案例从项目定位、规划设计、建筑设计、设计亮点等方面全程解读其设计精髓。案例中配备大量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施工图、节点详图、效果图、三维模型图等珍贵详细的技术图纸,以及精选的建成实景图,为建筑设计师及设计爱好者提供专业实用的参考借鉴,激发其创作灵感。
这本书中所列出的建筑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非常喜爱木材的丰富性、质朴的纹理及质地。木材的使用也更能突显他们的设计意图。 虽然空间不大,但设计师会程度地突出宽敞明亮感,尽量不用其他多余的元素,所以木头原有的温暖和精致的感觉就会显现出来。此外,木质结构的建筑中每样物件都是绿色环保的,使得许多木质房屋都十分具有创意,非常新颖奇特。 在这本书中的房屋都是全世界范围内选出的范例,同时配有设计师的详细解说,以及建筑师公开投标建造的环保且具可持续性的房屋。由于在建造过程中创新地使用木材,所以这些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