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设计的原点是存在于黑暗中的阴影。由面出薰编著的这本《都市与建筑的照明》截取阴影的13个关键词:渐变、对比、超环境照明、层次、蓝色瞬间、功能、着色、闪耀、将时间视觉化、顺序、标志、城市规划、生态,介绍了都市照明与建筑照明。
书籍记录了水石设计多年来的城市再生实践,以四个国内著名项目为线索,展现水石设计多年来旧建筑改造和存量升级的思考,也希望在行业内传达出我们的设计理念。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市政工程项目建设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的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城建档案馆对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组卷归档的管理职责及管理模式。工程资料按不同专业分类编码,以便于读者了解规范化的工程资料管理。本书内容规范,适合参与项目建设的建设单位(业主)、监理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档案管理人员、施工现场人员及各施工班组内的资料管理负责人员参阅。特别适于市政工程资料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此类人员的培训教材。
在当代建筑、景观和城市学科的交叉融合过程中,地形这个基本问题已然超出传统的地形学研究范围,成为一种扩展领域的地形学。陈洁萍编著的《场地书写——当代建筑城市景观设计中扩展领域的地形学研究》回溯Topogmphy的词源意义,提出“场地书写”的概念,并以此为框架进行研究,试图突破传统地形学的物质技术限制以及学科界限形成的遮蔽和阻隔,发掘地形学的扩展对于设计研究的共同价值,为设计提供独特的视角和策略。全书分为两个部分,部分主要研究扩展领域的地形学的观念、特性与操作策略,第二部分通过两个专题具体探讨扩展的地形学在当代的表现。部分作者首先指出地形学研究正在扩展成为一种与设计密切相关,强调创造性观察和操作的场地书写,这一扩展具有提升“通过设计进行研究”的潜力。随后作者以“水平、镶嵌和情境”三种地形状
本书以图说这种直观的形式精选沈阳具有代表性的百余栋建筑加以表述,为读者提供一条了解沈阳建筑发展的简单而清晰的脉络,使读者走近沈阳。《沈阳城市建筑图说》以时间为顺序,以建筑作品为例证,共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部分。通过对沈阳百余座建筑作品建设年代、位置、形式及其文化影响力等方面的介绍,向人们展示了沈阳建筑的发展“史”。
在《没有建筑师的建筑:简明非正统建筑导论》中,伯纳德·鲁道夫斯基冲破了统御我们建筑历史感知的狭隘学术苑囿,讨论了作为普遍存在的建筑艺术现象。通过排除那些会干扰我们考察完整建筑“全景”的地理与社会偏见,他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迄今无人知晓、也无从发现的世界一瞥--可容纳十万观众的美洲史前剧院区域、供数百万人居住的地下城镇和乡村(囊括学校、办公场所和工厂加以完善),他将这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观揭示在世人眼前。简而言之,《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向读者介绍了公共建筑--并非为少数精英或专家发明,而是由具有共同文化传统的人群集体根据群体经验,自发的而且是持续活动创造形成的。 “原始”建筑之美往往在无意之间被人忽略遗失,但是直到今天我们才认识到:“原始”建筑这种艺术形式是将人类智慧运用于人类独有的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