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忆》将通过翔实的文字及图片资料,追忆砖的历史与文化,解读砖的技艺与传承,探寻砖瓦背后的故事,通过“砖”这一独特视角展现苏州城建的发展,体现苏州文化丰富的内涵。另外也通过对“砖”的研究填补苏州城建课题的空白。
认知了北京的城楼和牌楼之后,才可以追溯北京的古城的文化。在众多北京城楼和牌楼的著作中,孔庆普先生所撰写的《北京的城楼与牌楼结构考察》一书,会使读者进入时空倒转,经历北京城楼和牌楼的多舛,甚至悲剧性的命运。 1950年,建设局开始统一维护管理北京城墙和城上建筑物,以及跨街牌楼、门楼等古代建筑,后来却开始大量拆除一些古城墙。而当年参加这项工作的北京市建设局道路科的孔庆普是这场浩大的维修和拆除的见证人。《北京的城楼与牌楼结构考察》由作者孔庆普根据这些古建筑的真实资料(资料曾经失而复得)整理而成,是极其珍贵的城楼与牌楼结构资料。
“国美之路大典”系列是中国美术学院自1928年建校以来到2016年重要的建筑类历史文献、先贤名师论文选编。全书文字约35万(不含图片),图片约220幅。 王澍主编的《国美之路大典(建筑艺术卷本土营造不断实验)(精)》为中国美术学院建筑部分。书稿介绍1928年美院建校以来,建筑艺术在学院的兴起和发展。建筑创作者的探索精神和现实情怀,为建筑自身学科特点的创新性研究及教学机制的改革模式提供可以借鉴的模式。
本书全面、真实、客观地记述方林村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充分体现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时限上溯至事物肇始,下限断至2021年,大事记、照片及个别事物的记述延至成书之日,记述涉及地域范围以今方林村区域为主,根据记述实际需要,兼顾历史情况作适当拓展延伸。
本书全面、真实、客观地记述方林村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充分体现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时限上溯至事物肇始,下限断至2021年,大事记、照片及个别事物的记述延至成书之日,记述涉及地域范围以今方林村区域为主,根据记述实际需要,兼顾历史情况作适当拓展延伸。
《中国古典园林图像艺术》(全三卷)集文化性、艺术性、历史 性、研究性、资料性于一体,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系统地展现 我国古代园林图像艺术成就的系列专著。全书深入发掘、整理了 中华古代园林图像遗产,从图像的视角来阐述中国优秀古典园林 的景观艺术特征,打破了以往中国园林史著作以朝代分期为脉 络、以园林风格变化为主线的叙述方式,而是在梳理古代园林图 像相关文献资料、仔细甄别图像内容的基础上,采用专题分类模 式,以图像所表达的园林内容和性质为主线展开阐述。全书分为 “皇家园林图像卷”、“风景名胜图像卷”和“私家、寺观园林图像卷” 三卷,各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解析 1200 余幅中国古代园林图 像的绘制内容、风格手法、媒介材料,并重点阐释、探讨图像中 所呈现的园林营造背景、空间格局,以及建筑、装饰、植被和
《蓟县独乐寺山门/中国古代建筑与营造科学价值挖掘丛书》是对天津蓟县独乐寺山门这一中国现存古老的寺门进行了细致入微、鞭辟入里的介绍,基于综合各种技术手段的测绘调查,涵盖建筑结构、装饰、塑像、壁画、彩画等各方面的内容,具有较高的历史意义以及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一栋看似普通的建筑,承载着怎样的历史记忆?采访者们以一栋大楼为纽带,通过对半个多世纪以来居住在大楼的住户、对大楼的管理者、对大楼所在区域的总规划师进行访谈,揭开建筑内部的日常生活与公共记忆。
全书共分六章,主要就辽宁工业遗产的历史形成、现状调查、价值构成、空间分布、典型案例、保护与利用等方面展开较为系统的梳理、分析和探讨。本书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978419)“辽中南城市群工业遗产区域格局构建与共生机制理论体系研究”的资助。
《古代建筑雕刻纹饰:草木花卉》围绕草木花卉这一题材,精选了实地拍摄下来的精湛照片,并附以简单的文字说明,供广大民间文化、建筑文化、古代艺术、雕刻艺术爱好者们阅读和欣赏。雕刻纹饰是古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赋予了建筑造型以生动的形象,并融于整体建筑之中。因此,要想了解我国古代建筑文化,雕刻纹饰就是你不能错过的一部分。
《架雨轩文集:中国消防文史丛谈》重点探溯消防的源头和火灾背后的历史。资料翔实,论述颇新,文字生动,有较强的可读性。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册,结构体现完整,按风格呈现国际近期新园林社区项目的数千张独家高清图片,图片质量更好,文字说明更为详尽,从项目的规划、景观等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整个项目的创新设计,重点突出项目的创新特色,展现现代社区园林的创新设计,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案例参考。全书按设计风格分为新中式风格、新古典主义风格、东南亚风格等,实际应用价值广泛,是设计师日常使用之推荐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