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造园第一专著《园冶》,共三卷,以相地、立基、屋宇营造、园林营建为体,涉及列架、装折、栏杆、门窗、墙垣、铺地、造石、掇山、借景等诸多方面的具体内容。 全书以作者的营造经验为依托,详细论述了宅园和与之相应的园林营建的基本原理及具体手法,更以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以及“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造园理念,为好园者指明了清新素雅、简约守拙、含蓄幽深、远逸超脱的至高的造园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是承载中华文化神韵的靓丽名片,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苏州园林更是古典园林的精华,中华文化经典,世界文化瑰宝。天平山庄是范仲淹十七世孙范允临所建。主要由咒钵庵、来燕榭、范参议祠、高义园和白云古刹五个部分组成。各类建筑因地制宜,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亭台楼阁与青山绿水、奇石古枫融为一体,人文之胜与自然之美相得益彰。 本书以纸上走读园林的形式展开,按文化解读划分景区空间概念,以实地游览路线为导向,串联整座园林,极具参考价值。
作者将自己多年来创作庭院作品的实践和心得,分别记录了下来,并从当今的视角审视当初,分享了自己亲自作庭和赏庭的无上乐趣。讲述了日本庭园的抽象和*之美,并且在讲解各个庭园作品的同时,还穿插讲解了各种造园细节和造园技巧,还将庭园与茶道、茶室联系起来,将庭园作为有生命的事物来审慎对待,打造属于庭园的永恒性特质。书中没有对传统的固守和坚持,而是充满了*性的造园方式的解析。这本集造园精华和赏庭心得为一体的小书,淋漓尽致地再现了作者造园和赏庭的态度、胸怀、技巧和乐趣,将有助于国内的读者更进一步地了解重森三玲的造园理念和精华。
园林是现实生活中的桃花源。它是一方宜人环境,是一种精神向往,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孕育而成的艺术珍品,它被全世界公认为 世界园林之母 世界艺术之奇观 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本书分为八讲,通过轻松诙谐的文字、生动形象的插图,对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代、元代、明代和清代的时代背景、园林简史和名园轶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咫尺山林 与 壶中天地 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两个重要特征,分别从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两个层面概括了中国古代园林虚与实两个层面。 咫尺山林 ,即有限空间的自然景致, 壶中天地 则更多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思想内核。本书以典型的清代皇家园林 西苑园林为研究蓝本,以中国传统园林匾额意境感知与实体空间的共构为设问,解构中国传统园林虚拟意境空间与实体空间的对应规律与营造理法,并从发展沿革、理法规律、建筑群、单体建筑以及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对比等角度,对意境感知与实体空间的共构特征进行总结,并对其理论意义在现代景观设计实践中的应用进行拓展和展望。为中国古代园林文化的现代解读方法提供新的思路和技巧。
明文震亨撰。震亨字启美,长洲人。徵明之曾孙。崇祯中官武英殿中书舍人,以善琴供奉。明亡殉节死。是编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十二类。其曰长物,盖取《世说》中王恭语也。凡闲适玩好之事,纤悉毕具,大致速以赵希鹄《洞天清录》为渊源,近以屠隆《考盘余事》为参佐。明季山人墨客,多以是相夸,所谓清供者是也。然矫言雅尚,反增俗态者有焉。惟震亨世以书画擅名,耳濡目染,与众本殊,故所言收藏赏鉴诸法,亦具有条理。所谓王谢家儿,虽复不端正者,亦奕奕有一种风气欤。
《中国寺庙通论》的作者王鹤鸣、王澄和梁红根据寺庙的不同性质,将寺庙建筑分列为九种,即书中九章予以分别叙述:神灵祠庙、宗族祠堂、皇家宗庙、名人祠庙、儒家文庙、道教宫观、佛教寺院、清真寺和基督教教堂。上述九类寺庙中,神灵祠庙、宗族祠堂、皇家宗庙、名人祠庙、儒家文庙和道教宫观是在中国本土生长建立起来的祭祀建筑,而佛教寺院、清真寺和基督教教堂则是从国外传入而建立的祭祀建筑。《中国寺庙通论》作者在寺庙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其每个门类的寺庙的历史、建筑形态、表述意义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
堀内正树著的《图解日本园林》主要向大家介绍日本园林的基础知识,除了介绍日本园林的样式及历史、栽植、置石、理水、小品等基本知识外,还穿插介绍造园的具体内容,也涵盖了建造及管理园林方面的知识,帮助读者加深对日本园林的理解。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简洁但详尽地介绍了庭园造景的施工方法,适合景观设计师、园艺师以及园艺爱好者品读和借鉴学习。日本园林与西方的规则式园林截然不同。相比于西方园林设计附加的人工装饰性,日本园林一般不采用华美的布局,反而更加重视亲近自然,更加倾向于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和管理。在这一理念的基础上,日本园林以自然为主题创作和发展了多样的园林风格和造园手法,在学会如何观赏日本园林的同时,对学习如何建造园林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书分为五个章节,涵盖了景观印象、空间规划、土壤选择、植物配色、花草养护等方面的内容。第一章是可以轻松管理的优美庭院打造计划;第二章是被称为庭院的骨架,给人立体感的庭院树木的使用方法;第三章是打造缤纷庭院的花草种植方法;第四章是增加实用性和趣味性,彰显小庭院魅力的妙招;第五章是让小庭院四季鲜花满满、反复开花的方法。书中还配有丰富而精美的手绘图片和实景照片;植物图鉴方便读者查了解植物习性和选择、搭配适合自家庭院的花草。
“私家庭院设计与植物软装”是一次别院空间设计的旅行,百种植物搭配,美丽庭院法则,让您愉悦地沉浸在大自然中。书中不仅全面剖析了设计亮点,还对植物软装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图片精美清晰,文字简洁精炼,收录的庭院案例更是精品中的精品。《私家庭院设计与植物软装:欧式新贵》会让您发现打理庭院其实并不是什么高深学问,就是和植物们做游戏,让您的生活更丰富更有趣。《私家庭院设计与植物软装:欧式新贵》为欧式新贵,你在书中不难发现案例中有偏向欧美乡村风格的庭院,也有像欧美林园的规则和对称的特性,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庭院……
本书是在2015年8月出版的《水草造景艺术:从入门到精通》一书的升级、延伸收藏版。在内容上,在水草造景的领域之外,拓展视野,就热带雨林景观整体设计做了详细阐述和实操介绍。并加大力度介绍了当下最流行的主流热带雨林景观设计的设计风格和制作过程,本书优选的亮点是具有很多领域的开创性:一是第一次系统阐述热带雨林景观设计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二是全部图片来自作者实地考察5个热带雨林的实拍图片;三是介绍了大量的热带雨林景观设计需要用到的热门植物。全书有理论有分析,有制作过程,内容丰富多彩,是一本值得热带植物景观设计爱好者收藏的精美图书。
本书提炼出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中的园林、建筑部分加以描述,内容依据主要人物的住所院落划分,重点围绕大观园的园林布局、荣宁两府内主要院落建筑展开描写,涉及怡红院、潇湘馆、蘅芜苑等主要人物的居住活动场所,作者谈古论今,旁征博引,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古典园林建筑的艺术感。本书将园林和建筑之间的关系做了清晰的分析说明,在对《红楼梦》这本书中的园林建筑进行描写的同时,结合我国现存的古典园林建筑,从多个角度分析他们的差异和共性,并结合时代特点,引申到现代的园林建筑设计上来,一方面帮助设计师领会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工艺美,体会古人的智慧和高超技艺,另一方面给红学爱好者打开了另外一个角度来研读《红楼梦》,即使是普通的大众读者,读来也会获益匪浅。
中国园林艺术有两千余年的历史,直至1951年才成立学科,汪菊渊先生是园林学科的创始人。本书以实物、遗址的田野考察为基础,广泛收集古代相关绘图绘画为印证,据历史文献叙述绘制平面想象图及想象透视图为参考,提纲挈领地梳理了中国古代园林的历史发展和艺术传统,是系统、全面书写中国园林史之肇端。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黄晓为全书补充配图并作注,将中国传统园林的艺术精华图文并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中国观赏花卉图鉴》是“中国之美 自然生态图鉴”系列作品中的一部。本系列图书紧扣“中国”这一主题,从自然科学普及的角度出发,科学系统、面面俱到地为读者展现了全部中国本土观赏花卉植物,是一部极具知识性、观赏性和收藏价值的中国观赏花卉大典。 《中国观赏花卉图鉴》分为草本篇和木本篇2篇,介绍了530余种中国观赏花卉。每种均详尽地介绍了花卉名称、别称、主要分布地区、拉丁文,以及详尽的外表形态、繁殖及栽培管理要点。 《中国观赏花卉图鉴》所讲述的每一种花卉,都配有手绘彩色插图,包含整株图、各部位详细解析图。 《中国观赏花卉图鉴》在书后附有简明的内容索引,更方便读者查阅。 《中国观赏花卉图鉴》让读者朋友可以很直观、详细地了解中国观赏花卉知识,极具实用性,精美的精装装帧,更是适合家庭阅读与收藏。
树木盆景在我国盆景艺术中占有主导地位,具有独特的风韵的技巧。其表现的手法随着地区的差异,取材的不同,形式的多种多样,千变万化。有的以露根、虬干取胜;有的以叶形、叶色见长;有的以花、果取景。树姿则力求古朴、秀雅、苍劲、奇特,色彩要丰富,风韵要清秀,这是树木盆景造型艺术的基本要求。本书着重介绍盆景制作技术,将每件盆景的整个制作过程以图解形式加以介绍,有助于盆景爱好者和专业生产者在盆景创作中参考和应用。
本书精选著名园林艺术学家陈从周先生脍炙人口的美文,从“说园”“游园”“园景”“园趣”四个维度,概述中国园林艺术,解析传统造园工艺,品鉴园林艺术和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关联,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造型美、文化美和意境美。全书配以全彩插图及陈从周书画作品,既有深厚学养,又有诗情画意。
中国园林美学史,是将“中国园林”物质建构诸如建筑、山水和动植物作为审美客体,将承载着各时代审美情感的帝王、贵族和文人作为园林审美主体予以美学审视和价值评判的历史。作为审美客体的“园林”,也可称之为古典园林,“古典”,指代表过去文化特色的一种正统和典范。本书首先廓清了“园林”“中国园林”及“园林美学”的概念,再审视中国园林美学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上,纵向考察中国园林美学历史发展进程的几个阶段,全书图文并茂、论述翔实、体例完备,对于了解中国园林美学的历史嬗变有很大帮助。
本书是海外中国园林研究的重要代表作。书中介绍了中国艺术风格的发展历史与风格特征,中国和欧洲园林的对比,以及欧洲园林和建筑的中国风设计。埃莉诺 凡 埃德伯格将中国对欧洲园林建筑的影响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异国风格、怪诞风格和模仿风格。书中还有大量18世纪欧洲的中国风园林风格的图片,实物所存无几,弥足珍贵。
水是园林中灵动的造景要素,是建构园林生态体系的重要内容。本书从园林水景入手,追溯中国园林水景的发展历程,从造景的角度分析水的特性与景观特点,内容涉及水体类型、水岸类型、临水建筑以及理水造景等内容。本书从园林这一侧面,展示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风采,旨在宣传、宏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这一宝贵文化遗产。 本书以大量图片配合文字的专业内容:撰文简明扼要,专业论述深入浅出;图片精美,信息量大,有专业针对性;编辑方法注重成书的整体效果。 本书适用于园林、建筑、艺术设计、旅游工作者以及其它园林爱好者,可作为参考资料,也可作为观赏、收藏书。
本书概括梳理历史背景资料,追溯中国园林石景的发展历程;从园林造景的角度介绍石的品类、特性;介绍假山的类型特点,以及叠山技法;从成景的角度介绍石峰的类型、特点,介绍石景的观赏方法,石与建筑、花木、水等园林要素的配置等内容。本书从园林石景入手,展示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风采,旨在宣传、宏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这一宝贵文化遗产。 本书以大量原创图片说明文字的专业内容:撰文简明扼要,专业论述深入浅出;图片精美,信息量大,有专业针对性;编辑方法系统,注重成书的整体效果。 本书适用于园林、建筑、艺术设计、旅游等领域的工作者,也适用于其他园林爱好者,既可作为专业参考资料,也可用于观赏或收藏。
门通常指建筑群落及院落的出入口,是一种建筑构件。园林门的类型大致可分为:园林大门、垂花门、洞门、隔扇门等。园林窗的类型大致可分为:隔扇窗、支摘窗、什锦窗、漏窗、洞窗、景窗、假窗等。园林门窗除了具有实用的基本功能外,还具有使园林空间内外交流的渗透性;园林门窗本身的优美图案纹样以及窗框系列,组成了园林的一道道风景线;园林门窗开设的位置、数量、形状及相互间的距离等,都要遵循园林设计的美学法则。 园林门窗形式多样,造型精美。现实中,同一种样式的门窗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往往有不同的称谓。本书精选园林中的常用门窗300余幅,予以分类介绍,并从园林门窗功能、园林门窗造景手法、园林门窗装饰等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论述。
你在游览园林时,是否常常走马观花,不知重点?你是否已经去过许多园林,却说不出它们的区别?古人云,“游亦有术矣”,游览园林,自有一套欣赏它的方法。 本书从10个对于园林的欣赏角度出发,引导你发现园林的艺术之美所在。从园林中的山水花木、诗文题对,到造园家对园中布局、空间、路线的精妙构思,细数与园林有关的中国传统文化……书中200余幅全彩插图,从江南到北方,从蜀中到岭南,囊括了各地园林的高清影像,让你在翻阅本书的过程中,也仿佛身在园中,尽情欣赏那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的细节。 当然,你 可以将本书当做一位“导游”,实地探访书中所介绍的园林,去直观感受中国园林那“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永恒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