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与心会Ⅱ——日式庭院设计》收录了近50个成功的日式庭院设计案例。每一个案例都有详细的设计图纸、实景图和设计说明。这些项目的设计师都是有名的日本设计师,他们传达给人们的是地道的日式景观,让人们切实感受到日式景观的空灵和禅意。
本书主要探讨欧美各国城市景观规划的深层结构,详细论述了不同国家的规划特色以及主要城市的规划管理实务。本书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包括英、法、意、奥、德、美、加等七个国家。北欧和东欧国家的城市规划也有值得关注的地方,遗憾的是此次未能涉及。虽说只局限于这七个国家,但详尽总结、论述这些国家的风景规划和相差政策方面的日语文献至今尚未见到,在日本可以说是最初的成果,这也是执笔者略感得意的。
《败壁与废墟:建筑与庭园红砖美术馆》作为《北大园林》系列丛书的册,《败壁与废墟:建筑与庭园红砖美术馆》主要通过红砖美术馆项目,呈现作者对建筑的思考和对中国园林的研究,全书主要包括作者撰写的三章对项目缘起、设计理念、建造过程以及与中国古典园林思想的对位与转换关系的思考过程;以及一篇由专业内建筑师和建筑评论家共同参与的论坛实录所组成。 《败壁与废墟:建筑与庭园红砖美术馆》延续了作者在日常和传统文化中找寻一些非常基本的东西,并用一种朴素的关联性,在实践中表达出来。书中阐述的不是最终的项目,而是形式、空间等生成的具体过程。
“作为一个设计师、景观建筑师究竟要作些什么?” 这是一个看起来简单的问题,本书作者对此问题作了研究,从景观设计基础理论的角度进行了讨论。进行外部空间设计时,哪些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设计概念以及对设计概念的描述之间如何进行转换?社会以及知觉的因素如何介入设计,成为设计过程中的考虑要素?设计的哪些部分又是受自然条件的控制?还有,怎样确定空间的位置,怎样确定道路和边界,从而形成特定的外部空间,怎样选择使用软质或硬质材料?本书定义并分析了构成景观建筑学的各个基本元素。作者通过其理论及实践的经验揭示了开放空间设计的中心要素以及设计应遵循的道路。
当前,城市人口不断增长,人们急切渴望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设计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充满活力的街道生活能让人们感到安心和放松。由此可见,街道景观在城市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书所收录的项目在类型和概念上都具有多样性。前四章主要介绍街道景观设计概况、类型、特色、街道景观元素和可持续街道景观设计的内容。第五章呈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精彩项目,体现了多种多样的现代街道景观设计和大量富有创新意义的街道景观概念。本书能够为那些从事或者即将从事街道景观设计的设计师及读者提供可以借鉴的理论和案例资料,为他们提供设计创新的灵感和启发。
“作为一个设计师、景观建筑师究竟要作些什么?”这是一个看起来简单的问题,本书作者对此问题作了研究,从景观设计基础理论的角度进行了讨论。进行外部空间设计时,哪些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设计概念以及对设计概念的描述之间如何进行转换?社会以及知觉的因素如何介入设计,成为设计过程中的考虑要素?设计的哪些部分又是受自然条件的控制?还有,怎样确定空间的位置,怎样确定道路和边界,从而形成特定的外部空间,怎样选择使用软质或硬质材料?本书定义并分析了构成景观建筑学的各个基本元素。作者通过其理论及实践的经验揭示了开放空间设计的中心要素以及设计应遵循的道路。
《首都计划》发布于1929年12月,它是中国很早的现代城市规划,同时也是民国时期中国很重要的一部城市规划。本书在规划方法、城市设计、规划管理等诸多方面借鉴了欧美模式,在规划理论及方法上开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实践之先河。它反映出传统中国城市在迈向现代化进程中的努力与追求,体现出东西方文化在建筑领域的融合和结合,无论从建筑学还是历史学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欧洲,城市广场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在中国,城市广场是城市建设中广受关注的问题。本书以对国外(从古希腊至现代)的40个典型城市广场的观察、分析为线索,阐明城市广场发生、发展的社会动力,力图从社会学和建筑学的双重视角建构城市广场的整体轮廓,认为城市广场的综合品质应是空间品质和社会品质的有机统一,并尝试将其进行量化研究,提出一种城市广场品质的客观评价体系。按照这个体系,对我国典型城市广场(从近代至今14个城市的18个城市广场)的建设历史与现状进行梳理,分析中国传统城市的空间特征及其社会动力,指出传统的中国城市缺少城市广场这一空间元素,中国城市广场的出现来自于西方城市文化的影响,而当今中国的城市广场大多只是一种展示性元素,缺少与城市及市民生活的关联。书中史料剖析部分图文资料详实,脉络清晰;
本分册介绍的是美国景观设计师哈格里夫斯,他的作品将科学与艺术在景观设计中地结合在一起,了这个专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哈格里夫斯作品大多是公共项目,这些作品大胆创新,与传统的公园有着显著的不同。他的设计折射出社会所面临的众多问题,反映了他解决这些复杂问题的能力,也反映出他将环境问题与社会历史文化结合起来考虑的能力,以及他对自己设计技巧和社交能力的综合运用。哈格里夫斯意识到文化对自然系统会产生潜在的伤害,而生态学的方法又无视文化而远离人们的生活。他致力于探索介于艺术与生态两者之间的方法,把自己对自然的理解从形式和哲学理念上都融合到艺术中,运用一种更开放、更有生气、富于雕塑感的设计表达方式。他常将一种强烈的雕塑语言融合到敏感的环境进程和社会历史之中,创作了富含隐喻和符号的公共空间。他
商业环境不仅是环境独特的组成部分,而且都是环境不可缺少的整体要素,是现代人们生活、体憩、购物活动必不可少的环境。商业环境与建筑环境、环境设施相梧合,构筑了商业环境的整体,成为现代环境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书在借鉴了国际先进商业环境设计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根据专业特点,较系统地阐述了商业环境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以理论为指导,进行具体的设计分析,介绍各类商业环境设计的特点及具体要求。全书力求既有理论的指导性,又有实践性;即有宏观性,又有微观性;既涉及科学技术的各个方面,又具有文化艺术的特色。为了启发读者的新思路,本书配有较多的富有时代感的形象资料,使本书能够在我国环境设计领域具有的参考价值。
本书收录了近百个国内外知名景观与规划设计公司经典案例,它们使用恰当的表达元素、创新的表达方式,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设计意图与表达内容,是图解设计的典范之作。好的设计就像一部的小说,充满悬念。设计师一路披荆斩棘,破除万难,在有限的基地条件下,创造着无限的可能。在这个充满创造力的过程中,那些迸发的灵感,那些燃烧的激情,都通过一幅又一幅充满说服力的图解,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本书所做的,就是将这些灵感的火花收集起来。小到公园里的一个亭子或看似不起眼的小小座椅,大到整个城市或河流流域的规划,这里汇集了世界各地的设计师们对设计最精彩的图像解读;这里有那些充斥着效果图的案例书们所无法提供的,设计的精华;这是一本能让你真正学会如何用图形去解读设计的的工具书,配色、画法、分析角度、符号使用,总有你
《造园师手册》收集了150张线条图例,以及150张经典图片,基本涵盖了庭园设计的所有细节。每个功能主题内容上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为平面布局、材质选择以及设计原理归纳;第二部分为设计实践,介绍如何实现部分内容所描述的设计结果,同时介绍结构设计以及设计禁忌;第三部分为实际案例分析,收集具有典型意义的实景图片,作为设计参考和借鉴之用。本书为英国园林学校的专业教材,在科学性和知识性上来分析均是的设计参考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