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一项小型科研实验楼为基本示例,对照有关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阐述建筑工程方案与初步设计文件(说明书、概(估)算书、图纸)的编制框架,以及建筑专业设计文件的编制方法及深度。对从事设计工作不久,特别是初任设计项目负责人的建筑师,有较好的指导和示范作用。本书提供的另两项示例为:高层住宅方案设计文件及高层电信楼初步设计文件。此外还将有关规定、资料附录于后。本书系《建筑施工图示例图集》的姐妹篇,二者基本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建筑专业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工具书。
马克思说:“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就必须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奚传绩编著的《美术鉴赏》就是通过简明扼要地讲述中外美术发展的历史,并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代表作进行赏析评述,帮助你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全书分中国美术鉴赏和外国美术鉴赏两部分内容,采用中外美术史基础知识与美术作品鉴赏相结合的方式,吸收外美术史和美术理论的研究成果,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加以论述。《美术鉴赏》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广泛的适应性,既可作为各级各类美术专业中外美术史课和美术鉴赏课的教材,也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艺术素质教育和中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用书以及艺术爱好者和艺术品收藏者的读物。
本书一共介绍了20世纪以来的205个瑞士及周边建筑案例。每个案例都在给出基本信息的同时,附上了额外的介绍。这些额外的介绍有些是技术细节,有些是文化背景,有些是设计感悟,有些是国情对比,有些是背后故事。这使得本书不仅可以作为一本瑞士建筑旅行指南,更是一本瑞士当代建筑案例合集。作为旅行手册,读者可以根据目录之后的“主题线路推荐”制定特色线路。作为建筑介绍,读者可以根据“阅读话题推荐”更深入地了解各个案例的来龙去脉。作为作品合集,读者可以根据正文后的“建筑师索引”了解该建筑师的重要作品。作为史料汇编,读者可以根据正文后的“年代索引”了解特定时期的瑞士建筑全景。但无论如何,本书大目的是让读者获得一个切入瑞士建筑的角度,无论通过旅行还是阅读,终建立对瑞士建筑的个人化理解。
《信息素养教程:高等职业教育必修课程》是一部用于信息素养教育的教材。与以往的信息检索类课程教材不同的是,《信息素养教程:高等职业教育必修课程》的内容不局限于信息检索技能训练,而是把信息素养所要求的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与信息伦理作为一个整体内容而给予同等重要的篇幅。目的在于使学生不仅掌握一些信息检索技能,而且具备完全意义上的信息素养。全书内容分为4篇,即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概论、信息意识与能力培养、信息道德、信息资源综合利用案例。各章节均采用大量的实例与案例,在第4篇中以学生生活中的典型问题情境,贯穿展示《信息素养教程:高等职业教育必修课程》的主要内容,力图使学生提高信息素养的同时,享受学习的愉悦。《信息素养教程:高等职业教育必修课程》适用于高职院校或技能型教育院校信
《电子工程技术丛书:高速数字电路设计入门》介绍高速数字电路设计基础知识、设计要求与方法。全书共分10章,着重介绍了在高速数字电路中电阻元件、电容元件、电感元件、铁氧体元件的特性与应用,高速数字电路的PDN设计,高速数字电路的去耦电路设计,FPGA的PDN设计,高速数字电路的信号完整性,高速数字电路的EMI抑制,高速信令标准的规范要求、特性与应用等内容。 《电子工程技术丛书:高速数字电路设计入门》内容丰富,叙述详尽清晰,图文并茂,通过大量的设计实例说明高速数字电路设计中的一些技巧与方法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工程性好,实用性强。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职业教育课程,在教学中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是职业教育行之有效的途径。基于这一理念,本书力求将计算机专业传统的“VB程序设计”和“数据库应用”两门课程进行整合,融入“软件工程”的思想,采用行业设计规范和流程,以软件开发工作过程为导向,确立软件设计任务,提炼可供课堂教学的设计任务,突出可视化编程模块化特点。 本书共分13章,每章以具体项目为导引,通过“项目需求分析”对项目进行描述,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实现程序设计,在“技术要点小结”中提炼技术要点,通过 模拟项目演练 提供学生实训的机会。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层次的学生和程序设计爱好者,特别是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设计人员的参考用书。
《北京市高职高专专升本考试英语教程》是根据北京教育考试院下发的《北京高职高专升本科英语综合考试大纲》,对历年真题做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专门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实际情况编写的复习教材。本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能力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以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应试水平。本书内容编排合理,讲解深入浅出,有利于考生把握重点、难点和易错点。每一章内容讲解之后,都以2004—2010年真题作为例题进行解析,并精心配置了同步练习题,便于考生及时训练和巩固所学知识,检测复习结果。另附2011—2013年考试真题,并提供详细解析。 本书既可以作为三年制、五年制高职高专学生的课堂教学用书,又可作为学生专升本考试的复习用书。
中国人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古代建筑是从中国营造学社建立后逐渐展开的。从中国营造学社名称看,其“营造”两字即取自于宋代的《营造法式》,因此也可以说,近代中国人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首先是从关注《营造法式》开始的。中国营造学社所创立的以实物与文献相互印证的科学方法和所取得的大量实证性成果,为中国建筑史的系统研究奠定了学术基础。虽然作为一个民间学术团体的中国营造学社于1946年无声地消失了,但它影响广泛而深远,其余波至今仍影响着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和文物建筑保护。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视野得到了的拓展,多学科的关注和各类研究成果的不断出现,把中国建筑史研究推向了新的阶段。
本书突出模块化教学的特点,强化交换机和路由器操作技能的培养,构建了11个教学模块,按照网络设备的选购与连接一网络设备配置环境搭建一交换机基本配置一生成树协议配置一虚拟局域网配置~路由器基础配置—IP路由配置一广域网协议配置访问控制列表配置一网络地址转换配置虚拟专用网配置的主线来组织内容。 本书面向课堂教学全过程设置教学环节,每一个项目包括9个教学环节:教学情景、教学导航、预备知识、操作实践、课堂实践、疑难解析、课外拓展实践、项目小结、思考与习题。每一个项目将讲解理论知识、训练操作技能、提高实践能力有机结合,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本书由多年从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一线教师编写,可以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和高等专科院校的计算机网络的教材,也可以作为计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邀请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克里斯蒂安·克雷兹教授,于2015年秋联合开设了主题为“从概念到模型”的建筑学名师前沿设计课程。这一面向研究生一年级和本科五年级的课程由两个部分组成:“设计:概念与模型”和“模型:概念呈现”。 《从概念到模型(建筑学名师前沿设计课程)/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国际联合教学丛书》全面展现了课程的提要结构、教学内容、学生作业以及学生反馈,并详细记录了克里斯蒂安·克雷兹教授四个重要作品的大尺度模型从基本信息解读、流程图纸绘制、模型制作组装以及最终成果展览的全过程。课程两部分从不同维度探讨和展示了模型成为一种重要的思维媒介推动从概念到设计的研究与工作方法。
Eric OweMoss是美国解构主义建筑大师,“莫斯建造手册”是美国亚洲艺术与设计协作联盟将于2008年推出的大型重要出版物。此书总共1200页,分为4册,每册为一个主题。将全面解析Eric OweMoss在设计,工程,建造和建构上的成就,其中95%的文献为首次出版,全细节展示其建筑项目的设计,工程及建造的过程和图解,以及图片文献,透过很多经典项目的背后去了解建筑师从未公开的设计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