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纹量规使用尺寸手册大全(第三册)》是《螺纹量规使用尺寸手册大全》的第三册,内容包括编制依据、编制说明和使用尺寸(螺纹塞规、螺纹环规和校对螺纹塞规)。使用尺寸数据是根据GB/T193-2003《普通螺纹直径与螺距系列》并补充GB/T193-1981内容、GB/T197-2003《普通螺纹公差》并补充GB/T197-1981中的内外螺纹中径公差表数据按GB/T3934-2003《普通螺纹量规技术条件》计算获得。因此《螺纹量规使用尺寸手册大全(第三册)》使用尺寸是2006年刘远模编写的《普通螺纹量规使用尺寸手册》(云南人民电子音像出版社)和2008年刘远模、廖春红和刘茜编写,刘远模主编的《常用螺纹量规使用尺寸手册(第二版)》(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中普通螺纹量规(补充版)数据的综合,版面重新排版,内容全面且实用。
本书根据压铸模具设计制造人员实际工作中的需要,从压铸工艺和模具设计两个方面,对压铸模具设计过程中的知识及主要设计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主要内容包括:压铸合金及压铸件设计、压铸机及压铸工艺、压铸模设计基础、浇注系统和排溢系统的设计、分型面的设计、成型零件与结构零件的设计、侧向抽芯机构的设计、推出机构的设计、压铸技术要求及材料选择等。 本书注重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兼顾理论基础和设计实践,典型结构图例丰富,可供从事压铸模具设计及制造等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大学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医疗建筑设计:专科诊所和医学科室》是由著名BDA(联邦德国工会)建筑师菲利普?莫伊泽编写、多位德国建筑家联手著述的大作。本书从专科诊所和医学科室入手,讲述了产科学、精神病学和康复医学等在医疗设计方面的发展变化,并逐项举例讲解各科室及其他专科诊所和医院项目的设计特点,还涉及对医疗建筑中的标识和导向系统的论述。附有详实的图片和平面设计图,内容从理论讲到实践,深入浅出,并包含了详细的案例分析。
《装备科研项目管理》共分6章,结合装备科研项目案例,系统性地阐述了项目管理理论和装备科研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应用现代项目管理的理论、方法、技术与工具对装备科研项目进行过程管理,提高装备科研项目管理的系统性、规范性、科学性、精准性等综合管理能力。
????《化工助剂》是《精细化工产品生产系列》中一册。本书介绍了印染助剂、橡胶助剂、塑料助剂、涂料助剂、皮革助剂、信息化学用品、石油化工助剂、高聚物合成助剂、水处理化学品、造纸助剂、电子工业用助剂十一大类化工助剂产品的概述、性质、制法及生产厂家。《化工助剂》共分十一章,收集的参考资料内容全面、新颖、资料翔实,是一本融科学性、技术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工具书,可供从事化工生产的厂家、科研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亦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图解人类景观:环境塑造史论(修订版)》是一部被誉为景观建筑师的经典著作,也是景观学、风景园林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应备的教科书。全书共分两部分:部分完整地介绍了从史前到17世纪末的人类代表景观。作者在纵览了28种人类文化现象后,先简短介绍每一种文化或文明的背景,再说明它们是如何以景观的语汇呈现,最后以一系列的图片证明。古老的文明地区,如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古希腊、古罗马、中国、古印度、哥伦布之前的美洲世界及文艺复兴后的西方世界等,都是《图解人类景观:环境塑造史论(修订版)》的探讨范围。第二部分介绍了现代景观的演进。从18世纪西方的古典主义、中国学派、英国式流派,到19世纪欧洲大陆、不列颠群岛、美国的代表性人类景观建筑,以及20世纪东西方人类景观的对比及发展,全面介绍了人类景观的演进。在此基础
本书在前几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修订,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的问题展开有限元程序设计,即固体力学问题、流体力学(包括热力学)问题及固体与流体的耦合问题(如土力学中的问题),涉及到的方程主要有静力平衡方程、传导方程和特征值方程。本书致力于帮助读者通过有限元技术来使用为算法设计的"构件块”。其重点并不在于程序,而在于过程或子程序的集合。目的在于教会读者编写智能程序并使用它们。
《2010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专业知识考试过关必做1500题(含历年真题)》是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考试专业知识考试的一本过关必做习题集,共十一章,根据《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专业考试大纲》和相关考试用书精心编写了约1500道习题,其中包括了部分历年真题,所选习题基本覆盖了考试大纲规定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并对部分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2010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专业知识考试过关必做1500题(含历年真题)》特别适用于参加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考试专业知识考试的考生使用。
当代杰出的地球科学家杜乐天先生经过数十年坚忍不拔的探索,完成了对现有地球科学理论的系统性革命,构建出了一整套全新的地球科学理论体系。?要想透彻理解本书的重大科学意义,先要对当代世界地球科学的现状有所了解。当代世界地球科学的现状是个什么状态呢?一言以蔽之:就是固定化、破碎化。所谓固定化,就是将地球理解为一种固定不变的圈层结构(即人们耳熟能详的地核、地幔、地壳、水圈、生物圈、大气圈)。所谓破碎化是指由于缺少统一的理论基础,地球科学被切割成支离破碎、互不关联的各种专业学科的知识碎片。在这种知识基础下,杜乐天先生进行了革命的批判与重建。?首先,他提出了整体性的地球科学观。指出,在地球形成后,除了固体物质外,还出现了流体物质—幔汁(HACONS),这种产生于地核和地幔间的流体(以超临界态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