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医药进入高校课堂是苗族发展史上的一件盛事,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和苗族医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和新的高度。本教材是专为苗医药类专业编写的“苗医药系列教材”之一,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理论、疾病的诊断方法、疾病的治疗方法、组方特点、传统疾病的分类和证治等内容,旨在于让学生掌握和了解苗医基础知识。 应当指出的是,本教材的编写主要得益于我们所进行的贵州省中药现代化重点项目“苗医药理论的系统研究”以及本单位长期以来苗医药研究的积累,是科研促进教学的有力体现,如果没有这些基础,本项工作的完成是不可想象的。本教材的内容基本上都源于“苗医药理论的系统研究”的成果——即待出版的《中国苗医药》专著,因教学需要而先选出基础部分的内容编纂而成。
本书是一本专门介绍中药药理实验方法的专著。分为四篇。第Ⅰ篇为总论,介绍中药药理研究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第Ⅱ篇为中医证的病理模型和一些中医治则的实验方法,介绍中医各种病证,诸如血瘀证,阴、阳、气、血等各种虚证,热毒证以及其他各种已有研究的证的病理模型以及相关的药理研究方法,以及汗、吐、下等治则的药理实验方法。第Ⅲ篇为各种具体的药理实验方法和疾病模型制作方法的介绍。第Ⅳ篇为中药毒理学研究方法的介绍。以上各篇在每种方法介绍后,都尽可能附有较典型的应用实例,以供读者参考。 本书版在199年问世后,深受广大读者厚爱,引用率居同类书籍之首,是一本中药药理研究最常用的工具书。在此基础上,本版又进行了大量的补充和更新,特别是在各种疾病模型的药理学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力求“全、精、新”
为了适应现代医家和读者需要,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本书点校有以下特点: 一、在结合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本草纲目》以及中草药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重点对原著难词、难句、难字,以及有关人名、地名、病证名等作了注释,特别是药物产地的地名,在注释时尽可能指出其相应的现代名称,以便帮助读者了解地道药材的产地。 二、对其所载药物的来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毒副作用等作了现代研究的考察;并详细介绍了所载常用药物的现代临床应用,从实用的角度讲解,以求贴近生活;本书附有药名、附方、药物拉丁(英)学名、植(动、矿)物名称以及病症名等。 三、就一些常用药物的临床应用范围、常用剂量、用法、配伍禁忌等,以该单味药和由该药为主组成的复方,联系实际例举大量临床应用范例,为临床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提
内容提要 《本草纲目》成书于公元1578年,是由明代名医李时珍所著的一部集16世纪以前中国本草学之大成的药典,是集几千年食物、药物的种植、收采、调制及医养功效之大成的中国的百科全书,对我国近代药物学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极佳的声誉,被誉为 东方药物巨典 。时人王世贞在为该书作序时称李时珍 书考八百余家 ,但在许多方面又远远超过了前人的著述,它改进了中国传统的分类方法;纠正了前人对于植物名称、植物气味和主治等方面的错误;新增加了374种药物,使药物种类达1892种,成为有史以来为全面的一部本草著作;对于许多药物的疗效作了进一步的描述,尤其是发展了药物归经理论,用自己的临证经验,确定和补充了药物归经,并重视属气,属血的区分,大大提高了本草著作的临证指导作用。此外,还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