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皮肤病图谱(第3版)》分总论与各论,共23章,在第2版的基础上增加了美容皮肤科一章,其他章节内容也有些修改和调整。《常见皮肤病图谱(第3版)》重点介绍常见多发皮肤病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和治疗要点,采用多年积累的典型皮肤病彩色照片为主,并配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两者相得益彰,互相参证。全书内容丰富,突出皮损,叙述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要而不繁,实用性强,可供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特别是社区医师、乡村医师参考。
本套丛书特约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指导编写,对明代金陵版《本草纲目》重新诠释,删繁就简,精挑细选,用900余幅写实本草图片,以图解的方式对300余种常用中药、1000余种传世药方进行立体展示,全新解密,既有传统中医内涵,又融入了现代中医学的科学观,使广大普通群众更容易阅读、使用,同时也增加了本书的观赏和收藏价值,升华了本书的精神品质。
《实用骨折治疗学(第4版)》由的美国临床骨科教授RonaldMcRae和MaxEsser共同撰写,现为第4版。它受到了全球骨科医生的一致好评,已成为国际上经典的临床医学骨科教科书。《实用骨折治疗学(第4版)》以其独特性的图解形式来阐述骨折的治疗,文字与插图结合,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该书不仅论述了骨折治疗的原则,而且对骨折治疗的具体细节及临床相关问题作了充分的讲解.同时还介绍了大量骨折内固定治疗的进展。其被公认是骨折治疗方面临床实用性的工具书,不仅适用于临床实习医生、研究生、低年资创伤骨科医生及急诊外科医生.而且对从事专业创伤骨科的临床医生也有非常好的指导意义。
中医药学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同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中药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代人民在漫长的岁月里与疾病作斗争过程 使用的重要武器,几千年来它为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而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中药的药理研究,是继承和发展祖国医药学遗产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促进中医药学与现代医药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失去中医药学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以现代药理学的理论及研究结果为基础,按中药传统功效分类方法进行分类编排,其主要内容是介绍常用中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对传统的中医药学理论也做了一些试探性阐述。全书共28章,总论7章,各论21章,收入药物523种。本书还对每味药的药理作用作了较为详细和深刻的阐述。
一本将护理语言链接在一起的书! 基于Iowa大学的多年研究工作,这本的参考书将美国护士协会认可的三种标准语言链接在一起,即将北美护理诊断协会护理诊断(NANDA)、护理结局分类(NOC)和护理措施分类(NIC)链接起来。本书与《护理结局分类》(第3版)和《护理措施分类》(第4版)完全匹配,当您需要为患者制订护理计划时,当卫生机构需要追踪和量化护理保健时,本书都是极有价值的工具。 本书突出特色 将所有NANDA认可的护理诊断与结局和三个层次的措施链接起来。 使用容易查找、的、使用方便的表格表述术语和标准。 将个案研究与护理保健计划联系起来说明如何应用链接。 提供所有NANDA、NOC和NIC名称的定义。
血管外科是一门既具有悠久历史,又充满新鲜活力的医学专科。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血管外科学由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都有了重大的突破。新医疗技术、材料、药物和设备如影像学技术、全自动免疫分析技术、介入技术和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使血管外科发展站在了崭新的历史舞台上。以器官、系统、疾病为中心的个体化治疗和微创治疗的模式深入人心,从根本上改变了对血管疾病的认识水平,从而提高了其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的能力,大大丰富了血管外科学的内容。为了展现血管外科学的这些巨大发展,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王深明教授组织全国70余位血管外科专家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的指导下,共同编写了这本《血管外科学》。《血管外科学》遵循“以人为本,探索前沿,敢于创新,格物穷理”的原则,力求内容新、精、尖、用;突出
由布瑞顿编著《视网膜脱离原理与实践(第3版)》为美国眼科学会临床教育委员会与牛津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的眼科丛书系列一。该书从理论和临床实践的不同角度,概述了视网膜脱离的流行病学,手术修复,内容涵盖检查、术前评估、治疗方式的选择,特别是对于易于被忽视的外周视网膜的正常和病理情况的阐述和对不同网脱的临床处理方式的制订策略都是本书特色之处。是临床眼科医师必不可少的案头参考用书。
本书第四版章节基本沿用第三版的目录秩序。但第四版中每章内容主要增添反映进入21世纪以后将近10年的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础和临床工作。特别是在治疗的概念、方法和效果以及细胞分子水平的前瞻性研究的进展。为使本著作得以延续,第四版增加副主编陈伯华,以方便日后再版。第四版作者以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医生为主,并特邀相关专家撰写相关章节,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专家周跃教授、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研究颇有造诣的阮狄克教授共同撰稿。以使《腰椎间盘突出症》第四版更具有学术价值和临床实践指导意义。
《激光制造工艺力学》内容包括:绪论、激光制造的物理基础和技术基础、激光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激光制造中的时空效应、激光改性原理、激光材料去除原理等。激光制造技术是一种先进的零件制造技术,零件制造包括成形和成性两个方面,成形是指按设计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表面精度完成零件形状的加工;成性是指激光制造工艺按设计要求实现零件服役时应具备的力学性能。在激光制造过程中零件与外界发生质量和能量的交换,即材料的去除或添加和热能交换。因此,激光制造是一个边界时变和质量时变的时变力学问题。由于研究对象的几何、物理和边界特性都随时间发生变异,在不同时刻系统的边界由不同的质点组成,并伴随有能量的流入和流出,是一个温度场尚未稳定就发生形状、质量和热传导区域变化的非定常的传质传热过程,导致热应力和热应变
随着人类寿命延长及诊疗技术的提高,由于慢性消耗、脊柱侵袭性操作、脊柱内置物、静脉药物滥用、免疫缺陷疾病等因素,脊柱感染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脊柱感染发病多为隐匿性,若不及时明确诊断及治疗,严重者会导致脊柱畸形、神经功能受损、瘫痪,甚至死亡。 《脊柱感染(精)》以作者孙建民多年脊柱感染治疗经验为基础,综合外新研究进展撰写。主要内容包括脊柱感染诊断与治疗方面的指南,详细介绍常见脊柱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内容。
本指南基本涵盖了目前腹腔镜手术开展得较为广泛、成熟的各个领域,汇聚了我国腹腔镜外科的经验精华及深刻体会,旨在指导、规范和保护所有腹腔镜医生的临床实践活动,亦将对缩短学习曲线起到重要作用。本指南将作不定期的修订、补充和完善,以使我国的腹腔镜外科事业得以健康的发展。
本丛书是根据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医药专家为研究生授课时录音讲话整理而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是研究中医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任应秋讲 》是根据任应秋先生1978~1980年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部首届研究生班学员讲授《黄帝内经》时的讲话录音整理而成,同时也补充了任应秋先生在北京中医学院的部分录音资料。《任应秋讲 》主要内容包括任应秋先生讲授《黄帝内经》的具体章节及答疑等,可供中医院校师生及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者参考阅读。 本丛书的整理工作得到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中医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模式比较与改革研究(项目编号:Y007404)”资助。
本书从临床实际出发,在对磁共振成像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重点讲解颅脑疾病、脊柱与脊髓疾病、头颈部疾病、胸部及心血管疾病、腹部和盆腔疾病、骨关节与软组织疾病共101个病种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对疾病的CT表现进行了对照展示。本书涉及的鉴别诊断近千种,附图1 900余幅。每个病种均包含病例资料(MRI征象描述、初步诊断)、诊断思路与鉴别诊断、最后诊断与本病定义、临床概要、MRI及CT诊断与点评。本书中每个病例数千字,可在半小时内读完,适合MRI诊断青年医师、研究生、进修医师以及学有余力的实习医师阅读,也可作为高年资医师主持读片的参考书,可结合读者自身的经验和实际病例,直接用于教学。
《庞宪清医海琐碎录》总共160篇文章,大都短小精悍,平实朴素,但有理有据,有滋有味,背后蕴藏着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洞明的人生阅历。它不像当代学术期刊上的某些论文,虚高气岸,戴帽穿靴,弄虚作假。
经方方证是仲景学说研究的重要领域。 本书精选了金匮要略中的61个临床常用的方证,每一个方证包括原文、解析、应用、病案四部分。
本书是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体会并联系临床实践所写的一本临床中药学专著。书中围绕中药的有关理论和临床方面的问题,阐发观点和认识,希冀解决中药学中的一些重点、难点、疑点问题。 全书分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主要介绍中药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附有作者的不同见解。各论共收载常用中药377味,每味药设有[处方用名]、[药性特点]、[功效应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功效比较]、[临床解悟]等项。其中[临床解悟]是重点,针对临床中药学中的一些疑难、有争议的问题,使用当中的一些模糊问题等进行了阐发。书中还收载了作者多年应用中药的经验、体会,并毫无保留地介绍了一些验方及秘方。 本书实用性强,适于中医临床医生、在校师生、自学中医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