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触诊解剖学图谱》上篇由颈、躯干和骶骨、肩部、臂部、肘部、前臂、腕和手七个章节组成;下篇由臀部、股部、膝部、小腿、踝和足五个章节组成。它精确和具体地展现了骨、肌、肌腱和韧带、神经和血管的各自不同的解剖学结构。 ②上篇图谱使用了约 70幅解剖彩色插图 和 450张黑白照片 ;下篇图谱使用了约 50幅解剖彩色插图 和 450张黑白照片 。 ③生动鲜活的方式,使实体真实再现。每张精心选择的照片,伴随文字描述和技术手法,使读者能方便地找到所需的结构。 ④为了达到技术手法的良好正确运用,书中提及相应的解剖学知识点,如肌肉的起止点、关节的运动方式、神经的支配。 ⑤《触诊解剖学图谱》除提供给读者一个新的模式:彩色插图、分层展示和方便检索;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额外的架构 临床 的内容,以此强调了
本书分为上、下两卷,共计15部分, 131章,内容包括:鼻腔、鼻窦和鼻咽部,口腔,喉部,下咽及颈段食管,唾液腺,甲状腺和甲状旁腺,气管和纵隔,颈部,整形外科,眼眶手术,颅底外科,鼓膜、中耳和乳突,面部神经和颞骨等。该书内容全面、深入,系统地介绍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各种手术技术,并涵盖了各种手术的*技术和操作要点。书中还配有大量珍贵的临床手术彩色图片,直观易懂,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临床手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促进我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治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Perez和Brady放射肿瘤学原理和实践》是放射肿瘤学领域的一部经典名著,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第6版内容包括从基础知识到复杂的基于计算机的放射治疗计划的各个方面。新版对每个专题均进行了更新和修订,重点介绍了放射治疗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包括三维治疗计划、调强放射治疗、综合治疗以及质子治疗,进一步突出了姑息治疗和支持治疗在放射治疗中的作用。该书的引进出版将对我国肿瘤科,特别是放射肿瘤科医师了解国际放射肿瘤学的进展与动向,规范临床肿瘤放疗,提高专业理论与临床实践水平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参与肿瘤临床工作的其他相关专业人员也可从中获益。
该系列择清代四大名医之一陈修园业经肯定的著作16种,由闽派著名中医临床家、医史学家重新整理点校。闽派著名中医临床医家、医史学家点校整闽派医家古籍,赋予了此套丛书双重的历史意义。 全套丛书内容比较完备,包括了经典的基础理论,诊断、方剂、药物和各种病症的治疗,利用浅注、歌括等形式,注疏经典,明白晓畅,深入浅出,是初学者案头所***,是中医普及教育教科书式的典范。
本书阐述了呼吸系统生物学、细胞学及分子机制、正常和疾病状态下的肺功能及相应的改变,并全面、详细介绍了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其影响因素,其中包括阻塞性肺疾病和限制性肺疾病、肺血管病、睡眠呼吸障碍、肺部肿瘤、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等。本书第5版对肺病医学的发展、干细胞和呼吸系统疾病、肺疾病遗传学与精准医疗等内容进行了更新。全书共500万余字,2000余幅图,60个视频,18000条参考文献。本书是呼吸科临床医生、实习生、肺部疾病研究人员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中国针灸全书》是一部大型,古今针灸精华的实用性工具书,分为上篇、下篇与附篇。上篇概述针灸发展史,基础理论,经穴名称,出处,取法,定位,主治作用,刺灸法,及古今验方与现代研究等内容。并汇总古今常用针法、灸法的操作程序,对多种针法内容予以规范。又新增刺灸法操作量学要素及临床常用的腹针疗法、小针刀法内容,体现了针灸学科发展的时代性。下篇:重点介绍了针灸辨证、脏腑、经络八纲辨证、治则治法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其具体应用。对近200多种针灸疗效较好的病症进行规范详尽描述。附篇:对针灸学古今集锦、集历代文献之精华和诗词,歌赋于一体。起着括约全书及画龙点睛的作用。尊古而不泥古,据典而不囿典,并配合近千幅图表,让读者阅读更加直观。
本书采用文字说明、图表和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在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的基础上,全面而详细地介绍了针对肌筋膜疼痛和机能障碍的扳机点手法治疗的基础知识与临床技巧。第一部分为基本原理,包括第1~6章,详细介绍了肌筋膜疼痛和机能障碍的解剖、病理生理学基础知识,扳机点的解剖、生理学基础知识,以及手法治疗的原则等;第二部分为临床实践,包括第7~9章,根据解剖部位的不同,用大量的图、表详细介绍了全身各部位肌肉的手法治疗,包括解剖、机能障碍、牵涉痛、诱发和持续因素、治疗建议、给患者的建议,以及筛查试验和疼痛指南等。
《人体图谱: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是一部工具书,它成功地将解剖图片与简短、精确、实用的文字阐述结合起来,不仅能供初学者使用,*程度地满足读者的求知欲、好奇心,也可协助解决临床中的实际问题。本书有三个特点。一是篇幅宏大: 528页,含400多幅精美的绘图,超大版印刷,图片清晰,便于理解和学习。二是内容丰富:在系统地介绍了人体的概况、发生发育、基本组织等内容后,从不同侧面详细介绍了人体各个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组织特征。第三是基础与临床结合:在 人体概览 之后的每章末尾,都附加了与该章内容对应的常见疾病,不仅充分体现了基础理论知识在临床实际中的应用价值,而且能增加读者的学习兴趣。本书以解剖学图片为主,辅以组织学图片和病理学文字叙述,按照概览、皮肤、肌肉、骨骼、关节、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
《Williams血液学》是血液学领域的经典之作,涵盖了血液学的所有方面,介绍了患者临床评估、血液病的分子学和细胞学基础,并具体阐述了红细胞疾病、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疾病、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髓系肿瘤性疾病、淋巴组织疾病、止血和血栓、输血医学等内容。第9版在第8版的基础上做了大篇幅的修改和更新,以反映血液学领域的*进展。新增加了表观遗传学和基因组学、血液肿瘤细胞的新陈代谢和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等内容。本书是血液科临床医生、实习生、血液学研究人员必不可少的案头佳作,也是学习血液学专业英语的工具书。
《创伤骨科学·成人卷》主要传授创伤骨科临床实践经验,涵盖了与时代同步的几乎所有肌肉骨骼创伤的治疗方法和具体技术细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用价值。全书共分4篇,65章,内容涉及脊柱、骨盆、上肢损伤和下肢损伤四个部分。此次修订在原有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重要内容,如介绍锁定钢板的使用,损伤控制骨科学概念,重大事故处理预案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收录了目前认可度较高的创伤治疗方法评估结果的相关重要材料。
本书总论系统梳理了中药材种子研究应用简史、药用植物分类及果实类型、中药材种子学等相关的内容,各论重点介绍213种中药材种子的来源、药用价值、采集、形态特征、微观特征、萌发特性、贮藏等内容,配有原植物、种子外观和解剖图、显微特征、X光和扫描电镜图,是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的研究成果集成,为国内对从原植物到种子,从外观性状到微观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的实用型种子图典。
《人体解剖学图谱》是由德国Thieme出版社出版的 解剖学图谱,是基于三卷本Thieme Atlas of Anatomy的又一经典之作。与 外其他解剖图谱相比,本书的优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①图文并茂:2000余幅图片与简洁文字说明融为一体,超出了传统图谱的范畴,能起到解剖教科书的作用。②呈现方式独特:每个对开面为一个单元,详细介绍一个部位的解剖结构;除了精美的插图与文字说明外,还配有大量总结关键知识和信息的表格,这种教学呈现方式是独特的。③紧密结合临床:书中概括的“临床要点”及提供的大量影像学资料,能方便读者紧密联合临床实践。④与时俱进:本书紧跟医学概念、术语和诊疗技术的发展,较前一版新增了120多幅插图和影像学图片,并对部分内容进行了重新组织和编写。因此,本书弥补了 教材或图谱的不足,便于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知识,提高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精细分析图集》分为5部分,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中药指纹图谱的发展历史;各论部分主要介绍35味中药的基原、主要化学成分、高效薄层色谱分析、HPLC分析、小结等内容,同时附有药材彩色图、药材高效薄层色谱图像及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近缘品种部分主要介绍近缘品种色谱指纹图谱的比较;附录部分主要介绍编著者相关论文推荐;索引部分收录有药材中文名笔画索引、药材拉丁名索引、原植物拉丁学名笔画索引。全书内容详实,旨在通过中药指纹图谱的精细分析,达到有效评价中药质量的作用;同时也展示了指纹图谱的实用性和可发展性。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是一部罕见的极为重要的中医著作。原题梁华阳隐居陶弘景撰,原藏敦煌藏经洞,1918年河北威县张偓南先生得获此书,世袭珍藏。敦煌原卷毁于“文革”,后张偓南之孙张大昌将该书抄本捐赠中国中医研究院。本书汇集了保存于张大昌亲传弟子及私淑弟子手中的21个抄本,按时间先后全文收录,说明抄本来源、传承经过,并对重要问题进行考证研究,为研究敦煌原卷及中国医学史先秦至六朝之发展提供了翔实材料,亦为研究张仲景《伤寒论》所据底本及其流传演变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珍秘资料。
本书以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的《药用植物学》教材所采用的分类系统来编排,将文字描述与摄影技术相结合,特写与局部解剖相结合,科学、艺术地展现药用植物的鉴别特征,从而达到易掌握、易记忆、易推广之目的。在编写方式上,对于每一类、每一科药用植物,本书先简要说明其识别特征,再根据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选用图形精美、特征突出的图片,生动地呈现该类组织器官、该科植物普遍特征或该科主要药用植物的识别特征。编者还在图中做了一些文字标示以精准扼要地解释说明某些图像特征的科学概念和解剖放大图的识别意义。此外,本书在每幅图下注释了药用植物中文名和省略命名人的拉丁学名,并简要提示入药部位和主要功能。附篇列述了 图解植物器官形态功能的适应与进化 作为趣味性补充知识,以飨读者。本书为广大读者构建
《中药材鉴定图典》共收录 429 种常用中药材(含附列药材),选录名单参考《中国药典》(2015年版),并结合海内外市场现状调查后确定。每种中药材收载的主要内容有:药材名称、来源、产地、采收加工、性味功效、药材特征、品质要求、 饮片特征。书后附有传统经验鉴别术语,以及中文笔画索引、拼音索引、药材拉丁名索引和基原拉丁学名索引。本书在作者多年亲身调查与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药材,进行专业的取舍,将文字描述与摄影技术相结合,并辅以特写与局部解剖,力图科学、艺术地再现药材与饮片的鉴别特征,从而达到易学、易记、易于推广之目的,弥补目前中药鉴别缺少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参考书籍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