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活检是诊断周围神经疾病的金标准,对于某些病因引起或原因不明的周围神经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能够从病理学的角度提供疾病严重程度的信息,以及诊断或鉴别诊断的依据,并且有助于指导后续治疗。本书收集临床及相关文献综述中报道的大量神经活检病例,对周围神经疾病的解剖和神经活检技术,以及各种病因引发的周围神经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发病机制及鉴别诊断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比较,为各种神经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清晰、权威的指导,对于神经疾病的临床诊疗具有突出的参考价值。
《中国药用动物DNA条形码研究》即作为国内系统梳理、总结DNA条形码技术应用于药用动物暨动物药材研究领域的学术著作。其立足于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的研究成果,由黄璐琦院士与李军德研究员领衔主编而成。全书主要分为总论、各论两大部分,总论系统介绍了DNA条形码概论、DNA条形码技术操作流程、动物药材分子鉴定、药用动物DNA条形码技术的缺陷及争议等内容;各论详细阐述了蛇类、蛤蚧类、哈蟆油类、龟甲类、水蛭类、海马类、 鲌属类、虻虫类、桑螵蛸类、斑蝥类、鹿茸类、羚羊角类共12大类代表性药用动物的正品及其伪混品的DNA条形码研究成果,涉及药用动物79种,实验样品2401份(号),彩色附图200余幅;获得药用动物暨动物药材 DNA 条形码序列145条;同时,每一大类动物药材均制定了规范统一且操作性较强的DN
手术操作分类是医院病案信息加工、检索、汇总、统计的主要工具之一。无论是在医疗、研究、教学、管理,还是在医疗付款方面,手术操作分类与疾病分类具有同等重要作用。 ICD-9-CM-3中文编译包括两部分:类目表和汉语拼音字母顺序索引。类目标题大约90%为治疗性手术,10%为检查和治疗性操作。类目表共分为18章,除章、第5章和8章外,其他章均按解剖系统分类,按编码的大小顺序排列。由于手术操作发展迅速,新的手术层出不穷,ICD-9-CM-3每年均做及时修订,新的一些操作如介入治疗、内镜检查与治疗均收入其中,2011版收集了一些新发展的手术操作,将其编人类目17“其他各类诊断性和治疗性操作”。为便于读者使用,中文编译本将其扩展为第5章,原版各章序号顺延,共18章,《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临床修订本手术与操作:ICD-9-CM-3(2011修订版)》的出版,
《PET/MRI, PET/CT及SPECT/CT解剖图谱》一书共3章内容,分别为PET/MRI解剖图谱、PET/CT解剖图谱和SPECT/CT解剖图谱。第1章PET/MRI解剖图谱按照大脑、头颈部、胸部、腹部、盆腔、肌肉骨骼系统进行描述。第2章PET/CT解剖图谱按照FDG和非-FDG进行分类描述。第3章则描述了肿瘤、骨和其他病变的SPECT/CT表现。该书内容全面、新颖,配有大量高清图片,实用性较强,可供核医学科、放射科、肿瘤科、神经科及心内科等相关医师参考阅读。
本书作为“病理学会诊丛书”的一个分册,侧重于通过案例讲解肝脏病理诊断方面的问题。这本书分为两部分:非肿瘤性肝病和肿瘤性肝病。在非肿瘤肝脏疾病部分,采取两步描述肝活检:识别损伤的形态学特征及明确导致该变化的疾病。步主要是形态学描述,因为肝脏对损伤的反应方式有限,且在不同的疾病过程中病变形态有相当大的重叠。第二步需要结合相关资料以获得一个病因诊断,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对于非专业人员或临床医师而言,在没有获取相关的临床资料之前对组织学异常标本做出正确的评价是有价值的,可以引起他人的关注。但任何企图在缺乏必要的临床资料前提下得出终的肝活检诊断都是明智的病理学家应避免的莽撞行为。 肿瘤性疾病的框架也基本类似:以实际案例为基础,着重描述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Robbins病理学系列丛书 享誉世界病理学界,堪称全球使用广泛的病理学教材。本书为该系列图书之一,以直观的形式反映 Robbins病理学系列丛书 的基础知识,可作为该系列图书的辅助图谱,也可单独使用。
《美国医师执照考试USMLE Step1:病例分析(第3版)》对从事英语授课、考试的教师和学生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广大的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比较中关医学教育和自己掌握的知识提供参考。同时,《美国医师执照考试USMLE Step1:病例分析(第3版)》也是学习英语的好教材。
这是一本以医学微生物学为核心、兼论基础微生物学及其他相关微生物实验技术的指南。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与微生物相关的实验技术,各种环境下微生物的检测,生物战剂及其检测等。附录列出了常用试剂配方。 全书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先进性与实用性。在题材的遴选上,以致病性微生物的分离、鉴定为中心内容,既包括常规实验方法,又扩展至与微生物相关的交叉学科(如细胞培养技术、临床免疫分析技术、动物实验技术、电泳技术等),同时注意撷取微生物学科中发展较快和现实急需的内容,如包括芯片技术在内的分子生物学技术,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新发现微生物的检测,以及生物战剂的检测等。在阐述方式上,对基础理论部分不作过多的铺垫,而是着墨于实验技术的操作及其应用实例,尤其对应用集中的领域,如临床标
冲击波碎石技术因其安全有效,不必住院,无须麻醉,且性价比高,而成为国际上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主要方法。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详细介绍了冲击波碎石基础理论与研究,结合有关冲击波的发生原理,系统阐述了医用冲击波物理特性、冲击波碎石的物理机制、冲击波的生物学效应,同时还介绍了当今国外冲击波碎石的科技研发动态;下篇则分类介绍了泌尿系结石冲击波碎石的应用原则和操作技术,包括“普通”泌尿系结石、特殊患者结石、畸形肾结石、急诊结石和特定成分结石的冲击波碎石技术,还结合循证医学,重点阐述了冲击波碎石应用的标准与规范;书末还附有2个附录作为学术拓展的内容。本书内容全面系统,理论与实践并重,适合泌尿科临床医师及相关医技人员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