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介绍临床微生物学诊断的知识与技术。全书共分7篇25章。篇为临床微生物学基础知识,介绍细菌与真菌的形态和结构;第二篇为临床微生物基本技术篇,介绍细菌学与真菌学检验的基本技术、临床标本的采集与处理,以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及耐药性检测;第三至第五篇分别介绍临床常见及罕见的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形态与染色,以及培养特性、生化反应、鉴别要点和临床意义;第六篇简述微生物检验的自动化和微量化;第七篇介绍临床工作经验,包括如何准确分离与鉴定临床标本、如何做好室间质评以及如何应对疑难菌种。附录部分包括菌种保存法,以及临床常见细菌、真菌拉丁学名和中文名对照,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常用术语、缩略语、抗生素药名英汉对照,方便读者检索和使用。全书有彩图(照片)1000余幅,形象直观,图像逼
《贝勒和斯科特诊断微生物学》译自2022年出版的Bailey%26amp;Scott’sDiagnosticMicrobiology(第15版)。1962年首版出版以来,本书始终畅销不衰,是国际临
《医学真菌学-实验室检验指南》一书是由国内著名皮肤科学及医学真菌学专家王端礼教授、李若瑜、王爱平教授及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十余位专家教授、专业研究生们共同协作编写而成的医学专业高级参考书。 全书共分二十章,约100万字。主要内容有:真菌的分类与命名、真菌的形态学、医学真菌实验室检查法、真菌病的组织病理学、真菌感染的血清学诊断、真菌的分子生物学、菌种保藏法、电镜技术在医学真菌学中的应用、抗真菌药物简介、抗真菌药物的体外药敏试验、皮肤癣菌病及皮肤癣菌、酵母菌感染及致病酵母、曲霉病及曲霉、接合菌病和接合菌、暗色真菌病和暗色真菌、双相真菌感染及双相真菌、其他真菌病及其致病真菌、少见真菌病及其致病菌、真菌类似微生物感染及其致病菌、卡氏肺孢子虫肺炎。附录中详细介绍各种治疗药物、培
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人类迈入了后基因组时代。宏基因组学技术作为研究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筛选新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手段之一,也蓬勃发展起来,它必将会对人体微生物抗药性研究、人体与不可培养病原菌的相互关系的探索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 《人体微生物组》旨在对人体发现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概览,并介绍以往在微生物群落与人体健康关系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共十四章,第一章介绍了人体微生物组计划(HMP);第二章和第三章介绍人体微生物组的研究工具;第四章从数学角度解释了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第五至第九章介绍了身体各部位(呼吸道、口腔、生殖道和肠道)的微生物群落。第十章和第十一章综述了利用动物模型对微生物组和宿主免疫的研究。第十二章讲述了如何利用基因组的培养方法解决许多与人体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介绍临床微生物学诊断的知识与技术。本书共分七篇21章。篇为基础知识篇,叙述细菌和真菌的基本形态与结构;第二篇为医学微生物基本技术篇,介绍细菌学与真菌学检验的基本技术,以及临床标本的采集与处理;第三至六篇分别介绍临床常见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形态与染色,以及培养特性、生化反应、鉴别要点和临床意义;第七篇简述微生物检验的自动化和微量化。附录部分包括菌种保存法和培养基的制备,以及临床常见细菌、真菌拉丁学名和中文名对照,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常用术语、缩略语、抗生素药名英汉对照,方便读者检索和使用。全书有彩图(照片)700余幅,示意图110余幅,形象、直观,文字简练,指导性强。相信本书必将成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检验人员和临床医师喜爱的工具书和参考书。
《微生物生物膜与感染》由周学东教授和施文元(美国)教授共同主编,较全面系统的介绍了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主要内容包括了微生物生物膜的基础研究、检测微生物生物膜的常用技术和临床工作中防治生物膜形成的干预方法等,所涉及的领域有微生物学、口腔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分子生物学和检验医学等。《微生物生物膜与感染》不仅供科研工作者、临床医生和教师作为参考书用,也可供研究生和医学生作为选修课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