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丛书主要以小学中高年级为读者对象,每册均以问题的形式导入,体现该领域整体框架结构,内容既涵盖该领域的基本概念及其常识,又包括中国在此方面科技发展的亮点与实力,展示出中国科技的力量,体现科学家精神。每篇均以生动的语言,故事化的叙述展开,旨在通过聚焦我国科技事业,展现我国科技实力,营造浓厚科学文化氛围,培养少年儿童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弘扬自立自强、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传承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 本书为其中的医药卫生卷,由高福院士主笔。 本书从孩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健康方面,如怎么吃才营养、近视是否会失明、疫苗是否能预防疾病等,优选出17个问题,为小读者讲解他们关心的医药卫生问题,并介绍我国在这些方面取得的科技成就,同时讲述了这些 科技成就背后科学家的故事。 本书为平装
本书内容详尽、全面、系统,科学性和实用性强,按章节分别阐述了流感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诊治等,并结合近年来外流感的流行态势,重点介绍了甲型H1N1流感和禽流感。此外,从传染病防控的角度概述了流感的报告、登记、管理以及疫苗研发等流感防治新进展。本书既可作为传染病医师的工作手册,也可作为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的参考资料。
全书共分为三篇,即临床营养概述,营养支持篇,营养治疗及膳食篇,临床营养概述篇重点阐述病人临床营养状况评价,因为这部分内容在一般营养问题,胃口道粘膜病的营养药物疗法,营养抗氧化剂等内容。营养支持篇主要介绍围手术期,短肠综合征,肠瘘,严重创伤,烧伤,神经系统重症,炎症性肠病等内容。 附录部门包括营养学基础知识,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常用食物中胆固醇、脂肪、糖及嘌噙含量,肠外营养液及肠内营养制剂简介,营养学的常用计量单位,与临床营养学有关的实验检查正常参考值,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等,供读者参考。
在过去的几十年,国际上对营养学的研究领域虽然在不断的扩大,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即基础营养学、公共营养学和临床营养学。临床营养学是营养学的重要领域之一,侧重于对一些和营养密切相关的具体疾病的营养防治。本书力求系统、完整地介绍临床营养学的经典内容,包括病人营养状况评价方法、营养缺乏病、肥胖及其相关慢性非传染、糖尿病、肾脏疾病、肿瘤、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的临床特点与营养的关系,以及营养防治的措施。本书用了较大篇幅详细介绍了临床疾病的营养防治方法(病人饮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方法等);在此基础上立足于外营养学的新发展和更新的内容,介绍新观点、新发现和新进展。本书的编写首先是为了满足营养专业临床营养学课程的教学需要,因此为避免重复,不包括基础营养学和公共营养学的内容。
临床营养是一门科学,她已成为医学和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营养治疗也成为众多疾病综合治疗的基础。 临床营养治疗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基础是临床营养教学和临床养理论与实践的系统总结。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在部分医院校建立医学营养专业以年,近20年时间,已培养出数量的临床营养本科、硕士和博士毕业生,目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正活跃在临床营养治疗线。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临床营养治疗的整体水平发达国家相比、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本书内容包括基础营养和临床治疗二篇,共三十二章,我们鼓励在使用本书的财时,参阅书后所附的参考文献及有关的临床营养专著。 本书可供营养医师、营养师、临床医师、护师、药剂师及社会区医生参阅,可供高等医药院校医疗、护理和营养专业本科和专科教学、“专升本”
本书突出体现临床流行病学是临床医学重要的基础课程和科学研究必需的方法学科,将临床研究的设计、测量和评价作为贯穿全书的主线,并根据本书的读者对象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有流行病学基础知识的研究生和长学制医学生,以及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临床医生,结合四年来教学实践的经验,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临床流行病学的设计和测量方法,评价了临床试验和研究,简要介绍了国外本学科新进展的临床决策分析和当前外方兴未艾的循证医学,并专门介绍了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资料收集与统计学方法应用。 本书突出体现了方法学的理论性精深和实用性宽广的主要特点,以全新的思路展现在读者面前,期望成为从事临床医学科研和教学的各层次专业人员的理想参考书。
本书在阐述维生素、矿物质与人体关系的同时,还探索了备受炎注的诸多慢性代谢性疾病。例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糠尿病、慢性肝炎、肝硬化、肾脏疾病和高血压等与人体营养合理摄入的关系,着重联系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全面解释维牛素、矿物质的科学服用方法和服用范围,涉及人们的进食方式、烹调爿惯、生活环境及有害微量元素摄入的影响等等,在传播营养保健新观念的旧时,还从营养与健康的角度出发,结合了全球的“低碳低糖,补充营养”的露卡素新饮食理念,配以有益人体健康的全新的营养膳食,以供读者结合自身实际参考食用。
目前,重症医学质量管理领域正不断快速发展,研究人员就此提出了诸多新思想并进行了新研究,而本书为全面综述这些新思想和新研究的文献之一。本书各章节讨论了团队建设、患者满意度、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及电子管理系统等主题,这些内容主要被划归为3个部分,涵盖患者、ICU以及国家及国际水平的质量管理。ICU旨在基于以患者为中心、以证据为基础的原则实施临床实践,我们将在本书中围绕这种更安全、更有效的临床实践讨论重症医学的质量指标和结果指标。
HIMSS是美国医疗信息与管理系统学会,其推出的HIMSS认证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权wei认证,近年来被引入中国,目前全国通过高级7级认证的医院4家。泰心医院更是首jia同时通过HIMSS 7级和JCI认证的医院。 本书从实战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医院构建信息化系统与通关HIMSS高级的全过程,从标准解读、技术实现、管理协同等方面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理念、方法与具体操作的路径进行了全面的记录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