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苑心悟:全国名老中医陈意临床经验集》是陈意先生从医五十余年的学术经验总结,由从医经历、学术思想、行医心得、临证随笔、医案汇录、膏方抒见等六部分构成,其中“业医三言”“临诊三要”是陈意先生对中医临床诊治理论的高度提炼;调肝、调气、调和等方法既是中医临床的重要治法,也是陈意先生的临床特色所在;消渴治瘀、湿热兼用苦温治疗更是陈意先生独到的临床经验。
本书是由中国医师协会组织临床营养科及相关学科专家集体编写的规范性临床诊疗指导用书。全书分7章,介绍消毒技术、营养门诊、营养评价及其操作方法。重点为肠外及肠内营养配制,各类治疗膳食的制作及其他营养科操作知识。本书科学实用、可操作性强,适合临床营养科及相关学科医师参考使用。
《大医脉神》内容简介:大医上工者知未病也。谓:博极灵,自启思极。而鬼神将通,三指有隔垣之照,二竖无膏盲之盾矣。脉诊是中医特色的华夏文明,是人类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她蕴藏着博大精深的医学内涵。奇可等价于现代理化诊断,神则触脉知病,断人生死。
本书由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杭州和深圳等地三级甲等医院资深营养医师和营养师集体撰写,系统阐述各类疾病的营养治疗要点及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内容涵盖了当今临床领域的信息和进展,包括营养风险筛查2002、成人的正常营养需要量、基于证据的各类疾病的营养治疗、胃肠动力障碍疾病和功能性胃肠病的营养治疗、的肠内营养制剂的配方和临床应用,以及医院营养科质量控制标准等。本书内容紧密结合临床实际,强调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编排上力求便于查阅,并附参考文献以便深入研究。本书适合广大临床医师、营养医师、营养师、护师、药剂师和社区全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查阅参考。
《营养科学词典》自从2002年开始编著,经历一个相当漫长的编写过程,终于问世了。我们编写的初衷是鉴于我国缺少一部综合性的营养科学名词和常用术语的工具书。随着我国营养科学研究、教学、学术交流及群众科普教育工作的蓬勃发展,营养学词汇的使用日趋频繁.有一些营养学的核心词汇缺少统一的定义和解释,不同时期,不同学科专业人员,对同一词语的解释和使用往往存在一定差异,迫切需要统一认识。营养学的相关词汇很多都分散在相关学科专业词典中,例如,医学、卫生学、生物学、生物化学、药学、农学等,需要把它们集中整理,提取与营养学相关的内容,便于广大营养工作者使用。 本词典以《中国营养科学全书》为主要词条来源,并参考近年来多部营养科学专著。广泛采集基础营养、人群营养、疾病营养、食物营养、公共营养和营养学研
本书主要介绍了餐饮企业如何在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烹饪器具、菜品烹饪加工节、从业人员、加工场所、就餐环境等各个环节进行安全控制,运用简便的方法建立科学的食品安全体系。 本书可供食品安全、烹饪相关专业师生和餐饮企业经营参考阅读。
本书系统完整地论述了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病候,并归纳为四个方面:①本经内循行于本脏(腑)所反映的病候;②本经外循行于形体、肌表所反映的病候;③本经相关脏腑、组织、器官所反映的病候;④本经的经筋、络脉病候。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虚实寒热四纲辨证,确立取经论治的治疗原则和取穴规律及相应手法,使针灸辨证论治趋于完备和系统化。本书纲举目张,眉目清晰,深入浅出,适合于中医研究人员及临床工作者学习参考。
刘积庆堂是医圣张仲景故里——河南省南阳市一个老字号中医堂,至今已历七代三百馀年。致力于弘扬医圣仲景学说,光大中医造福社会,医术精湛,享誉故里。《刘积庆堂家传中医文集》汇集了刘氏家族在几百年临床实践中积累下来的方法和心得内容涉及中医内外妇儿杂病诸科。这些学术方药技术,大都是其家传秘技,见解独到,方药组成,多是家传创制。有与仲景伤寒六经及历代大家相类之内容。但家传医术往往又有经典不记之独到心法。业中医者,倘若能够认真研读本书,付之临床,辩证施治,随证变通,悟得玄机,几可成大医邪!
全书内容都以体现我国传统医学之真髓为宗旨,务使弟子读之能得我国医学之真传,内容以歌诀形式编写,顺口易读,容易记忆。
沈宝藩教授为全国第二、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行医5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经验。本书由沈教授带领其学术继承人整理、编撰而成。 该书分为学术探讨、证治挈要、方药心悟三部分,全面介绍了沈教授的学术观点、证治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和其他常见内科杂病和方药运用的经验,本书可供中医临床工作者学习参考。
本书由明代医药学家李中立撰绘,成书于1612年。12卷。述药508种,分草、木、谷、菜、果、石、兽、禽、虫鱼、人十部予以介绍。作者针对当时已很普遍的医药分家、医不知药的现状,编绘本书,旨在讲述药物本原(即药材的正确来源、形状、炮制法等),同时,作者还亲自绘制了442幅药材图,方便临床医生辨认药物,开古代药材图谱之先河。后世多种本草书效仿其例,增绘了药材图,深受临床医家的欢迎。是非常有特色的中药书,对当今中医临床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是中药工作者以及中医各科临床医生的之书。 本次整理以明万历四十年(1612)作者亲手书画原本为底本,参照其他刻本重新整理。撰有导读并药名索引,便于读者学习和查阅。
中国总膳食研究成果首次结集出版,提供食品污染暴露评估的基础数据。总膳食研究是世界卫生组织极力推荐的风险评估框架中的暴露评估技术,作为风险评估技术中最重要的一环,成为其中的暴露评估重要工作内容。中国以陈君石院士为首从1990年开始实施总膳食研究计划,已成功开展了四次(1990、1992、2000、2007),第五次(2009——2013)也已经完成数据汇总工作(相关结果的出版在进行中)。 本书对第四次中国总膳食研究(2007)进行了全面的总结,首次介绍了我国食物消费量数据、食物加工因子、多种污染物的含量以及摄入量数据。在有关暴露量估计方面从微量元素、重金属元素及其形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其他新型污染物等当前食品安全关注热点的各个方面全方位阐述我国居民重点食物的污染状况,结合食物消费量数据全面评价我
由于环境的恶化,现代人包括饮食结构不合理,工作节奏快,电磁有害辐射严重,身体内有益微量元素严重失衡,肿瘤、心脑血管、代谢疾病、肝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恶健康人群已达到75%。而大多数普通群众甚至白领阶层对通过微量元素增补调节健康的知识的了解很少。王广仪编写的这本《管好自己的“人体化工厂”——微量元素500问》从非专业读者角度列出15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及几种人体必需宏量元素共500个有关微量元素营养功能和检测方面的热门话题,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科普语言逐一解答。可供医学临床、食品营养、生物化学、环境化学、预防医学等领域的专业或一般人群阅读,简明易懂,是促进全民健康教育的科普图书。
《营养功能成分应用指南》共有十一章,章为概述,描述了营养与功能性成分的分类、管理、评价方法和数据来源;第二至第十一章主要包括氨基酸、肽和蛋白质类(A),脂肪酸和磷脂类(B),碳水化合物类(C),维生素和矿物质类(D),有机酸类(E),生物碱和含氮、含硫化合物(F),类黄酮类(G),酚类(H),萜类(J)以及真菌、益生菌和藻类(K)等250余个化合物,描述了各个功能性成分在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分析方法、生理功能作用、安全性评价、应用方法和剂量、各国政府许可状况等信息。
《营养科学词典》自从2002年开始编著,经历一个相当漫长的编写过程,终于问世了。我们编写的初衷是鉴于我国缺少一部综合性的营养科学名词和常用术语的工具书。随着我国营养科学研究、教学、学术交流及群众科普教育工作的蓬勃发展,营养学词汇的使用日趋频繁.有一些营养学的核心词汇缺少统一的定义和解释,不同时期,不同学科专业人员,对同一词语的解释和使用往往存在差异,迫切需要统一认识。营养学的相关词汇很多都分散在相关学科专业词典中,例如,医学、卫生学、生物学、生物化学、药学、农学等,需要把它们集中整理,提取与营养学相关的内容,便于广大营养工作者使用。 本词典以《中国营养科学全书》为主要词条来源,并参考近年来多部营养科学专著。广泛采集基础营养、人群营养、疾病营养、食物营养、公共营养和营养学研究方
《临床基础营养(第4版)》系统介绍临床营养应用指征、各种应用方法的合理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并着重对各类疾病的合理营养提出了应用原则。原著作者群体为世界一流的营养学专家,所述内容更新快速、特色鲜明、临床实用,问世以来一直为广大临床医师喜爱和欢迎,并成为学科里程碑式的重要参考书。本版在时间引进翻译,以飨读者。 《临床基础营养(第4版)》译文表达准确、通俗易懂,不但适合临床营养师和医生,也是医学院校学生和科研人员很好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