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与其他专著有着显著的不同,作者队伍呈多元化,其中不著名的心血管病学、心律失常学专家,还有的生物医学工程学专家、教授。还包括了动态心电图机生产厂家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有着丰富应用经验和体会的临床医生和技术人员。本书的内容以实用、深入、广博、发展为宗旨,系统地介绍了动态心电图的工程技术、操作技术与信息资料的分析原理,详述动态心电图现有的各种分析功能的设计理念和应用领域,并针对动态心电图临床应用中多年悬而未决、敏感而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本书不仅涵盖了缓慢型和快速型心律失常,还针对心肌缺血、起搏器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心室复极异常、特殊心电现象、以及小儿心律失常等领域进行了多层面、多角度的讨论。此外刚刚引入的植入式Holter等技术和18导动态心电图技术相关的问题书中也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我国开展已有二十多年,随着技术方法的不断充实和改进,新技术逐渐增加,染色过程逐步自动化,如今免疫组织化学的应用已进入大规模普及阶段。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已被病理学工作者普遍采用,目前已成为病理学科的常规行业技术。本书写作目的在于集中大型医院、医学高等院校的大量实践经验,写出一本指导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病理诊断上应用的书籍。病理诊断离不开借助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寻找诊断依据:病变性质的确立、实体瘤的鉴别、转移癌原发部位 的推断、淋巴瘤的分型、肿瘤预后判断、靶向治疗特异蛋白表达的评估,以及感 染因子的鉴定等。本书有助于广大病理工作者正确认识和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合理选择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完善实验操作和质量控制,科学地分析和判读实 验结果,协助病理医生作出适当而全面的病理
本书以介绍颅脑解剖学、影像学定位新方法和个性化手术设计新思路入手,以术前更定位为目标,重点介绍了各种颅脑病变定位方法及其不同手术入路的个性化设计思路和手术步骤,以及无框架立体定向辅助颅脑手术定位方法、神经导航下颅脑手术定位与手术设计方法,包括根据颅脑具体病变部位和性质,影像片上解剖学标记,病灶范围测量、定位等,并对定位方法、入路设计和手术步骤地每一个重要环节均配有详细的图例和说明。本书实用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强,反映了该领域目前研究成果和技术水平,适合神经外科临床医师和相关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默克患者症状手册是一本简洁的、便于使用的参考指南,可使卫生保健从业者正确地评估患者,并着手治疗以减轻其症状。本手册很小足以放在工作服口袋里。便于读者查找他们寻找的信息。本手册对常见症状的叙述全面、清晰、简明,对临床轮转的医学生、护理从业者(NPs)和医师助手(PAs),以及正在训练成为NPs和PAs的学生来说都是理想的临床手册。同时,它对临床医生也是一本极好的参考书。
在医学科学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几年前编著的《骨髓细胞学和病理学诊断》、《检验与临床诊断一一骨髓检验分册》、《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现代诊断学》、《血液形态学四片联检模式诊断学图谱》和《现代血液形态学理论与实践》等著作需要再版。鉴于该原因,我们以新书形式于2013年出版了《白血病诊断学》和《慢性髓系肿瘤诊断学》、2014年出版了《骨髓检查规程与管理》、2015年出版了《贫血诊断学》。《血液病分子诊断学》也是全面、系统更新的著作之一,作为《白血病渗断学》、《慢性髓系肿瘤诊断学》、《骨髓检查规程与管理》和《贫血诊断学》的同系列专著,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人力支持下也将面世。 血液病是最早和最成熟使用分子诊断的学科。分子学相关技术的突1{L猛进,引发了血液学分子知识的大爆炸。从发现和阐述血液病的根本机制,到
《实用诊断学》内容丰富,详细论述常见症状、体征、病史采集方法、实验室检查、电生理学检查、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医疗文书书写等临床相关诊断学内容。《实用诊断学》特色:1.前言中将根据医学模式的转化和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阐述《实用诊断学》的“大诊断”编写思路。2.《实用诊断学》提出的“诊断学”概念不同于教科书中提出的以教学培养医学生和以应用为主的理念,因此《实用诊断学》也适用于临床医师参考。3.《实用诊断学》加强了临床思维的阐述,并在各篇章节中均体现了加强临床思维的理念。4.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均以选用指征、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结果判读、注意事项为主,而不写具体检查方法。将实验室检测结果在《实用诊断学》附录中列出,减少篇幅。5.《实用诊断学》提出临床医师基本能力(临床基本能力)的理念与
《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第6版)(精)》的特色非常鲜明,以症状或体征为纲、疾病为目,涵盖了内科、感染病科和神经内科绝大多数常见病、少见病及罕见病,对每一疾病的基本概念、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作出重点突出、简明扼要的介绍。每章书后并详细列出国内临床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实是国内外难得的一本关于内科疾病鉴别诊断的巨著。 本书既可作为案头的一本工具书,又可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参考书,可读性和实用性兼备。
《医院感染病诊断》从四个方面以“诊断”为中心进行阐述,即从发生医院感染的十二类部位、二十几种(类)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十多种诊疗措施相关的医院感染、医护人员与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职业感染,阐释有关感染的表现及特点,有关检验与检查对诊断的意义,流行病学要点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适当介绍可能的易感因素和高危因素,并适当介绍有关的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