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负压伤口治疗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编写,理论篇约10万字,主要写负压伤口治疗的作用原理、机制,组成部分,治疗模式、压力值、适应证、忌证、操作流程等的理论研究和靠前上近期新的实践指南的编译。实践篇约20万字,主要写负压伤口治疗在压疮、糖尿病足溃疡、静脉溃疡、创伤伤口、术后伤口等常见伤口中的应用和研究,并附有相应的治疗图片约80张,图文并茂、阅读性较强。
《颈腰关节疼痛及注射疗法(第6版)》由骨科学专家编写,在前5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作者参考外新文献,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详细阐述了颈项、肩部、胸背、腰部、骨盆、骶尾部、髋部及颞颌、四肢关节的临床解剖特点,疼痛的症状、体征与诊治措施,重点介绍了各种注射疗法的适应证、药物、体位、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骨肿瘤疼痛、多发性骨关节疼痛的注射疗法,并精选了部分典型病案。
《现代脊柱外科学(第3版 套装共6册)》的雏形源自1983年定稿、1984年5月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脊柱外科临床研究》一书。之后又在同一出版社出版了《颈椎病》(1987年完稿、1988年2月出版,责任编辑是王慧娟女士)和《下腰痛》(1990年元月完稿,同年8月出版,责任编辑仍是王慧娟女士);此两《现代脊柱外科学(第3版 套装共6册)》除简装本外,另有一批高标准的精装本。这在当年缺书、少刊物、纸张紧张的年代十分难得,难怪当我将《颈椎病》(精装本)(全为道林纸、硬壳)送给重庆三军大黎鳌教授请他指教时,他十分惊讶地说:“多少年见不到如此精美的出版物了!” 5年后更为精致的《现代脊柱外科学》正式出版,此书完稿于1995年春节,正式出版发行为次年11月,有50多位中外学者参与撰写,全书内容除涵盖颈椎病、下腰痛和脊椎
《基础临床按摩疗法:解剖学与治疗学的结合》主要阐述了为解决疼痛和功能障碍而对软组织进行手法操作的西方现代临床按摩方法。其特色是将详细的解剖学知识与基础临床按摩技术结合起来,通过安嵌在活体模特照片内部的组织结构,可以确切地看到肌肉的位置并理解其所起到的作用,从而可作为临床工程师触诊和治疗的参考。书中提供了450余幅精美的彩色图片,读者可清楚地看到相应部位有关的周围结构、体表标志和治疗师的手法。为了向读者提供更丰富、更直观的信息,对身体各部位肌肉的阐述采用了如下编排方式: 名称、功能、读音、注意事项、词源学、疼痛的相关部位、概况、需要检查的其他肌肉、说明、治疗手法、肌连接。
《疼痛治疗技术(上下卷)》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最佳疼痛治疗指导! 著名疼痛医学权威Steven D.Waldman医生,联合杰出国际专家团队,从多学科角度,全面阐述一系列疼痛综合征。 Steven D.Waldman博士在其医学生涯中撰写了无数开创性的疼痛治疗论文。本书即集结了他的医疗经验,其全面性是独一无二的。 《疼痛治疗技术(上下卷)》的标记和分类便于读者快捷查找。 主要章节包括疼痛治疗的基本理论知识;疼痛患者的评估;临床实践中常见的疼痛综合征;局部疼痛综合征;疼痛与症状处理的特定方法。 《疼痛治疗技术(上下卷)》提供了近1200幅插图,包括线条图以及临床照片和影像学图片。,有助于读者迅速准确地作出诊断。 《疼痛治疗技术(上下卷)》提供了用来诊断和治疗疼痛综合征的最新操作技术。 《疼痛治疗技
《内观疗法》主要内容包括:内观的起源、内观的治疗构造、内观疗法的研究方法等内容。
本书共36章,系统地介绍了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临床输液学的基本理论,介绍了各种紊乱的临床诊断,并给出了具体的输液方案,讨论了输液治疗不当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并介绍了各种疾病,特别是危重疾病的液体治疗方案,包括急、慢性呼吸衰竭、慢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右室梗死、糖尿病严重并发症和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不全、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肾脏疾病和肾功能不全、急性脑梗死和烧伤等的输液。此外,尚介绍了婴幼儿输液、老年人输液等知识。可供基层医生及低年资主治医以下医生阅读参考。
本书内容包括互动心理疗法的理论探讨、治疗模式、技术流程及案例介绍等部分,是一本操作性很强的实用技术指导教程,为从事临床心理治疗的临床医生和心理医生等同仁提供一种全新的参考文献,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共同为发展中国心理学事业做贡献。
为继承与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技术,在2010年即该项技术应用于临床32周年之时,在中国生物医药技术协会心电学技术分会(中国心电学会)主任委员郭继鸿教授的倡议和领导下,于2010年8月7日成立并组建了中国心电学会无创心脏电生理委员会。多年来在委员会各位主任委员及全体委员的不懈努力下,在3位德高望重的顾问郭继鸿、蒋文平、屈百鸣教授的提携与大力支持下,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技术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该技术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各种不规范问题发生,而这些问题可直接引起检查结果不准确,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出现了恶性心律失常。为此,无创心脏电生理委员会在2011年专门编写了个《食管心脏电生理中国专家共识》,力求在无创心脏电生理检查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更严谨、更有效地指导从事该项技术的
从负压伤口治疗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编写,理论篇约10万字,主要写负压伤口治疗的作用原理、机制,组成部分,治疗模式、压力值、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流程等的理论研究和国际上*的实践指南的编译。实践篇约20万字,主要写负压伤口治疗在压疮、糖尿病足溃疡、静脉溃疡、创伤伤口、术后伤口等常见伤口中的应用和研究,并附有相应的治疗图片约80张,图文并茂、阅读性较强。
《悬吊治疗技术基础与临床应用》分成七个章节。第一章“悬吊治疗技术发展简史”和第二章“悬吊治疗技术在世界的应用现状”让读者对悬吊治疗技术有了初步的认识;紧接着第三章介绍“悬吊治疗技术理论与基础”,让读者从机制上了解悬吊治疗技术在临床上的治疗作用;依次为第四章,介绍“悬吊治疗的功能评估”,让读者对接受悬吊治疗技术的病患进行专业的功能评估,方便治疗前后比较,体现治疗效果;第五章介绍“悬吊治疗设备的使用”,让读者认识、了解和掌握各组装部分的用途;第六章和第七章分别介绍了悬吊治疗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和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授之以渔。
本书内容包括互动心理疗法的理论探讨、治疗模式、技术流程及案例介绍等部分,是一本操作性很强的实用技术指导教程,为从事临床心理治疗的临床医生和心理医生等同仁提供一种全新的参考文献,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共同为发展中国心理学事业做贡献。
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新的研究技术和研究方法在精神科临床的应用,新型精神药物不断地涌现,以及临床验证和临床循证医学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精神障碍病因学及治疗学的认识。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合理使用精神药物,优化治疗策略,提高患者的临床缓解率,促进患者回归社会,我们编写了《精神障碍药物治疗指导》一书。《精神障碍药物治疗指导》较全面地反映了精神药物、精神药理以及精神障碍治疗学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应用的经验,并参考近年来我国和其他国家有关精神障碍治疗指南的更新,重点介绍了临床常用精神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证、用量用法、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及注意事项,并对常见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的选择、步骤及规范化的治疗进行了较为翔实的描述,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实用性、合理性,希望能成为临床医
近些年来,重症监护病房(ICU)和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在急诊医疗部门中的地位更趋重要;与此同时,有关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研究和诊疗规程等有了很大进展。为此,《欧氏重症监护手册(第6版)》增加了16位作者,对许多章节进行了重要更新,目的是为重症医学专业学生和从事急诊工作的医护人员以及范围广泛的相关临床医师和医疗专业人员提供最新的、简明的实用工具书。 《欧氏重症监护手册(第6版)》增加了“重症监护中的临床试验”一章,大的改编章节包括:“气道管理与急性上呼吸道梗阻”一章,“内分泌紊乱”篇中“尿崩症及其他多尿性疾病”“甲状腺急症”和“危重患者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三章。“无创通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章节也进行了更新,后者包括对有关呼气末正压(PFFJP)、液体疗法、类固醇、俯卧位和吸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