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泌尿系疾病超声诊断与介入治疗的专著。全书分为五篇三十一章,共62万字,附图800余幅。 书中简明介绍了泌尿系解剖生理、正常肾超声图像、肾超声微泡造影等;系统论述了泌尿系疾病超声诊断的检查方法及鉴别诊断,超声图像的表现特点及其临床意义;详述了肾疾病介入诊断和治疗,如超声引导下的肾穿刺活检、肾囊肿穿刺硬化治疗、肾肿瘤射频消融微创治疗等。适于超声科医师及相关科室医师阅读。
本书的特色之一在于论述疾病的同时,提供了大量的脑电图资料。电生理异常是癫痫的核心问题,因此,能够记录这种脑电生理异常的脑电图是癫痫最重要的检查手段,而熟悉和掌握脑电图是成为一个癫痫学家的先决条件。自从1935年美国学者Gibbs发现了失神发作的特征性脑电图改变,人们对于癫痫的认识由于脑电图的帮助进入了崭新的时代。通过癫痫性放电的出现方式、出现部位,以及异常放电形态等的细致分析,脑电生理不助于判别是否癫痫,而且提供了分类的信息,并且能够加深我们对于不同临床发作类型和综合征类型的理解。目前,脑电图的理论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而脑电图的数字化、录像脑电图检测等技术方面的问题已经使临床的应用更为便利。常规的头皮电极能够满足于临床的一般需要,针对需要外科治疗的病例,颅内电极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发现放电
本书以2008版WHO血液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为框架,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阐述: 利用多色流式细胞术进行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和淋巴系统肿瘤的免疫分型。 结合目前微量残留病水平对于评估白血病患者预后、进行危险度分层,指导个体化治疗的新策略的需要,详细讲解了微量残留病的检测原则、抗体组合、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流式细胞术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红细胞病、血小板检测和免疫功能检测中的应用。 流式细胞仪的工作原理、标本制备、相关的仪器操作及常用的抗体、抗体组合、免疫分型报告的标准化和国际上的相关指南。 本书内容涉及理论和实际操作,书中配以大量流式细胞分析图和细胞形态学图片,有助于读者的理解和掌握。不仅适用于从事流式细胞术使用和分析的人员及临床医生,而且对临床医学
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如磁共振血管成像(mag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CT血管成像(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l,TCD)等的应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已经非常容易诊断。此外,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9,DWI)的应用,使我们得以进一步研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类型和病理生理机制。近年来,有关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危险因素、脑卒中机制、临床症状、诊断和药物治疗方面研究的文献迅速增长。此外,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支架和血管成形术的材料和技术也迅猛发展,并且磁共振灌注成像(pef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ingle photon emission puted tomography,SPECT)和正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等技术的发展也有利于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外科搭桥手术。
本书以2008版WHO血液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为框架,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阐述: 利用多色流式细胞术进行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和淋巴系统肿瘤的免疫分型。 结合目前微量残留病水平对于评估白血病患者预后、进行危险度分层,指导个体化治疗的新策略的需要,详细讲解了微量残留病的检测原则、抗体组合、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流式细胞术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红细胞病、血小板检测和免疫功能检测中的应用。 流式细胞仪的工作原理、标本制备、相关的仪器操作及常用的抗体、抗体组合、免疫分型报告的标准化和国际上的相关指南。 本书内容涉及理论和实际操作,书中配以大量流式细胞分析图和细胞形态学图片,有助于读者的理解和掌握。不仅适用于从事流式细胞术使用和分析的人员及临床医生,而且对临床医学
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医学科学日新月异,使过去限于器官或细胞水平认识的疾病,已深入到分子水平重新理解。肝脏作为人体主要的物质代谢器官,肝病历来又是人类常见多发病。高新技术的应用,使许多肝脏疾病的本质认识,不断提高和深化,对其诊断技术和防治方法,亦日趋完善。每当我们得到版本的肝病专著和期刊时,常为其进展神速而耳目一新,深感到我们的知识和经验需不断更新和充实。有鉴于此,我们敬爱的老师——内科学、消化病学专家过晋源教授,于1991年初创议编写《肝脏病学》,要求着力反映进入90年代的新成就。全书分为5篇49章,包括肝病的基础理论、诊断技术、重要的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肝病各论和肝脏外科。各章不但介绍基本理论和概念,阐述该领域的发展和成就,同时也反应编者的研究成果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如病毒性肝炎
《实用临床布鲁氏菌病(第2版)》是在版的基础上修订再版的。该书不但系统叙述了布病的病原学、发病机理和病理、临床诊断治疗等相关知识,还特别注重增加了临床的实践经验、体会、操作细节、新知识、新进展等相关内容,更进一步提高了该书的实用性。
《神经科医生案头书系列:临床学定位(第6版)》为《临床学定位》第6版,是变与疾病定位的经典著作,提供了一种合理的、系统的临床思维途径。《神经科医生案头书系列:临床学定位(第6版)》依据临床症状或观察到的体征,为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展示清晰的路线图。详细的讨论使读者充分地理解何以一种症状或体征可以被定位于特定的解剖区域、《神经科医生案头书系列:临床学定位(第6版)》涵盖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范围。全书包括96幅表格,以及126帧精美的解剖学插图及示意图。
《住院医师查房医嘱手册丛书》肾内科分册是一本适用于住院医师、医学院校学生,着重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锻炼其查房水平的手册。本书收入肾内科常见、多发、重点性的疾病二十余种,努力使读者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结合本书较快地熟悉肾病专科的临床思路及工作流程的特点,尽快进入状态,在有限的轮转或培训期间程度地培养出肾内科的临床思维。 查房是医师临床诊疗过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不仅是医师分析病情、确定诊断、决定治疗方法的过程,而且也是上级医师授业解惑的重要课堂。一个医师的查房水平及熟练程度,集中反映了他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诊疗水平。本书从患者门诊收入院开始到给患者办出院结束体现全过程动态情景教学,帮助年轻医师通过查房锻炼临床思维能力,为进一步提高打下基础。 医嘱是临床医师在临床诊疗工作中,
本书吸收了当前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理论和技术,由外 临床肠外与肠内营养领域的专家、学者编写而成。全书共分为4篇:(1)肠外 与肠内营养的基础理论;(2)肠外与肠内营养的管理、应用技术和制剂;(3) 肠外与肠内营养在各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4)肠外与肠内营养的研究方法 及应用。所述内容体现了医学专家在科研、教学和医疗方面的特长,也凸显 了循证医学的重要作用。本书适合临床医师、护师、营养医师、药剂师及有 关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肠道相关淋巴组织是机体的免疫器官,肝脏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大量研究表明,肠道和肝脏之间存在内在联系,肠道疾病和肝脏疾病可同时伴发,同时肠肝共同筑起机体防御系统。刘玉兰主编的《整合肝肠病学:肝肠对话》主要阐述“肝-肠轴”这一新概念,“肝-肠轴”使医学对肠肝循环免疫有了新认识,基于新理论的指导,会出现一些新型抗体或拮抗剂,使肝肠共患疾病同时得到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