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作者的长期临床经验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问答的形式,简要介绍了有关血液透析的基本知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的防治以及护理,同时介绍了在起居饮食、心理调整、康复运动方面的注意事项等,叙述通俗、图文并茂。希望通过本书能够使透析患者及其家属对血液透析治疗有更进一步的了解,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让透析患者的人生一样精彩、生活同样充满阳光。
近代免疫学、细胞遗传和分子生物学的检查虽然有助于血液病诊断,但血细胞形态学仍然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是血液病医师必须掌握的诊断技巧,本书系作者40余年来从事临床血细胞形态学工作的经验总结,是一本关于疑难血液病细胞形态学诊断的专著。 作者通过对实际病例的临床资料搜集和2000余幅具有诊断价值的显微镜下细胞图像观察,结合现代血液病诊断方法,说明了针吸细胞学(包括骨髓涂片、血片)和淋巴结(或皮损)印片检查对诊断疑难血液病的价值,并对易混淆的血液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出了有见地的看法。本书将有助于血液病学同仁学习如何在显微镜下对细胞形态进行临床思考和诊断。疑难血液病细胞形态学诊断的研究是血液病学知识来源之一,希望本书能帮助血液病学同仁从这个源泉中不断地区中不断地获得力量,提高诊断水平,造
《实用血细胞检验图谱》以简洁精练的文字、精美鲜亮的400余幅镜下照片介绍了很新的靠前血液学标准委员会(ICSH)和美国病理学家学会(CAP)血细胞定义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血细胞形态学室间质评的做法,内容丰富,重点鲜明,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可以帮助从事临床检验尤其是各级医疗机构从事血液常规检验人员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使用统一规范的血细胞形态学术语并进行正确的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报告。
血液内科与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外科、妇产科及眼科、耳鼻咽喉口腔科疾病密切相关,这些科的疾病均可出现血液病学问题,血液内科疾病也可首先表现为其他系统性疾病症状。笔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将院内外会诊及专科病房查房中常遇到的相关问题归纳为提纲,组织各大医院血液内科同行编写了本书,供各科总住院、血液内科医师及其他专科医师和医学生参考。本书共分两部分,篇为科间血液病会诊,第二篇为血液病会诊。编写本书的初衷力求资料新颖,贴近临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本书以淋巴循环系统的理论为基础,结合临床与科研实践,介绍了淋巴医学领域的进展。包括淋巴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淋巴系统与免疫,淋巴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淋巴丝虫病的流行病学及防治,淋巴水肿的影像学检查,肢体淋巴水肿的治疗,乳糜反流的治疗以及淋巴水肿的实验研究。内容科学性、实用性强,适于从事淋巴医学的临床及科研人员参考阅读。
该书由湘雅医院陈方平院长组织血液科临床一线专家编写而成。湘雅医院血液科是全国血液病医师培训基地,集医疗、教育、科研于一体,在居领先地位。该书是血液科历代专家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炼。该书以住院医师日常工作程序为线索,帮助医学生完成从学习教科书到规范及熟练临床实际工作的过渡。 全书内容安排以该学科所涉及的疾病为纲,从概述、入院评估、病情分析、治疗计划、病程观察、临床经验等方面进行阐述,体现了外新理论和新技术。书中涵盖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案、诊疗技术具有规范性、实用性强的特点。是住院医师临床病程管理的重要工具书。
本书为一本系统介绍白细胞疾病的专著,共11篇计85章。基础理论部分包括白细胞生物学,白细胞的生成、结构与功能,白细胞疾病的免疫学基础,自细胞恶的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临床部分按白细胞数量或功能异常,髓系肿瘤/白血病,淋巴组织肿瘤/白血病,慢性淋巴增殖,浆细胞病,组织细胞、树突细胞及肥大细胞疾病,造血组织和淋巴组织肿瘤治疗学进行分类编写。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反映了现今外在所涉领域的认识现况,且重点突出,切合实际,适合于血液病科、内科、儿科临床医师,检验科医技工作者、基层医务人员和医学院校师生学习参考。
本书着重论述体外循环技术用于多器官功能支持的治疗模式,旨在达到延长或支持生命的目的。首先阐述了多器官功能障碍及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和体外循环生命支持的理论依据,继而提出多器官功能支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生命支持的思路。进一步具体讲述体外循环技术对心、肾、肝、呼吸系统、多器官功能障碍、脓毒症的治疗模式。最后介绍了血液净化技术在非肾病领域中的应用。
本书是一部有关血液净化的专著,全书共分四篇57章。由较早从事血液净化且在该领域理论和临床颇有建树的医师编撰而成。作者系统介绍了血液净化的发展和相关理论,具体论述了血液净化的方法学,并对特殊患者和特殊疾病的血液净化治疗以及血液净化的相关并发症及其处理进行了更为详细的阐述。本书内容新颖、编排合理、严谨规范,对血液净化的临床实践有很强的指导性,适合从事肾脏病科、血液净化、ICU及感染科的临床医师和相关人员参考阅读。
本书共分为血液系统和循环系统两编,按照器官系统整合原则,将涉及血液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形态学,功能学,疾病发病病因、病理和进展规律,以及疾病基本的临床要点整合起来,形成有特色的血液系统和循环系统模块教材,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开展以问题为引导的讨论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