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肾内科临床治疗用书,主要读者对象为肾内科年轻的临床医师,也包括各专科和全科医师。在第1 版 处方 的基础上,第2 版优化突出了疾病的新进展,更新了治疗指南、诊断标准及方法,突出了药物治疗的新方法以及治疗的警示内容。 全书共分十四章,涵盖了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肾小球疾病,感染,肾小管间质,其他系统疾病导致的肾脏损害、肾衰竭和血液净化等内容,较为全面地阐述了肾脏病学的基础和进展。 本书的特点有:,简明实用。每一个泌尿系统疾病在明确诊断要点后,以临床处方为中心展开阐述,不但介绍治疗原则,而且列出治疗的具体方案,有利于读者参考应用。第二,针对性强。编写内容涉及疾病的分型、分期,有利于读者根据临床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第三,重点明确。本书主要介绍以药物治疗为主的常见泌尿系统疾病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血尿与IgA肾病的基础知识;如何读懂化验单;成为自己的家庭医生;药食同源,教你如何吃得好;调养生活,治病强身;医患、患患交流,等等。全书语言流畅,通俗易懂,非常适合普通大众阅读,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指导性及实用性。
李相友等编著的《免疫抑制剂与肾病》由多名具有丰富经验的肾病诊疗临床专家编写,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免疫抑制剂的基础理论、发展历程、作用机制、临床分类和在各种肾病中的具体应用及进展,重点论述了各种常见的免疫抑制剂在肾病中的应用和不良反应及其防治。《免疫抑制剂与肾病》内容新颖,结构紧凑,适合内科医师和肾病医疗、教学、科研人员,以及医学院校师生、肾病患者阅读参考。
本书以问答形式系统而简洁的阐述了肾脏病学的基础理论及临床知识。全书共分六大部分,分别介绍了肾脏结构与功能的临床检查、常见肾脏疾病各论、儿童与老年肾脏及其疾病特点、肾脏病基础研究及其进展。对于临床常见的疑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了重点论述。全书内容新颖、确切、实用,适合于临床各科医生及医学院校师生阅读。
《透析原理与实践》(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Dialysis)第二版是由美国俄亥俄州医学院肾脏病专家William L.Henrich教授主编的现代专业著作。该书就血液透析的规范化治疗原则、透析原理以及解决临床实际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作了精辟论述,并涵盖了近年来血液净化的新方法、新经验、新成果及新的研究进展。 全书共分两个部分,三十八章。部分着重介绍了透析技术的原理、组成以及一些新的技术和新的发展。第二部分主要描述了在临床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与版相比,该书增加了“透析器的复用”、“透析相关肝炎与处理”、“透析病人的神经系统异常”、“ 透析病人内分泌功能障碍”等与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有关的问题。 《透析原理与实践》一书不仅系统地阐明了透析相关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历史,还总结了近年来有关终末期肾脏疾
本书分为:常识篇、病因篇、症状篇、诊断与鉴别诊断篇、治疗篇、预防保健篇6个篇章。以问答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尿毒症的一般知识、引起尿毒症的原因、尿毒症的诊断、尿毒症如何防治及治疗中的一些注意事项。本书适用于尿毒症患者及其家属阅读,也可供临床医生参考。
自美国哈佛大学MelTil和Murray博士的移植小组于1954年成功地完成首例同卵双生子间的活体肾脏移植以来,肾脏移植经历了探索、发展和逐渐成熟的过程。如今,肾移植已被确认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肾病的治疗方法,成为各种器官移植中开展最多、 成功率的器官移植,已是临床的常规手术。但是,由于肾移植患者术后要终生服用免疫抑制剂,移植术后病人的心血管、消化、血液等系统出现的内科问题的几率高于普通人群,这些问题会使患者移植肾失去功能,甚至造成病人的死亡。因此,肾移植内科学已成为广大。肾移植工作者的必修课程。 应此需求,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肾移植部主任张小东教授组织我地及香港、台湾的肾移植领域相关专家,并邀请国际上该领域知名专家Anhur J.Matas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美国器官
全书分38章,分别讲述糖尿病肾病定义变迁、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动物模型制作、病理生理学、病理学特征、流行病学、症状学、诊断与治疗、预后等,也讨论了儿童、老年人、生育与妊娠、肾移植等与糖尿病肾病相关的问题,以及糖尿病肾病其他合并症等。本书内容从基础到临床,由浅至深、图文并茂,文献详实。深入阐述了糖尿病肾病相关学科的知识进展,为相关领域的医师(尤其是肾内科、内分泌科同行)提供重要参考。
腹膜透析应用于临床经过了一段漫长的发展过程。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因感染率高易并发腹膜炎和肠粘连,临床基本上未广泛应用,但肾病学家们一直未停止对其进行研究。随着腹膜透析的广泛应用,其适应证亦在不断拓贡。腹膜透析体外连接装置、腹膜透析方法和腹膜透析不断改善,使腹膜透析病人的生存期明显延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腹膜透析发展至今,已公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替代治部的有效方法之一。范围内腹膜透析病人正逐年稳步增加。 我国人口众多,慢性肾功能衰竭在我国发病率约为1/万?年。腹膜透析无需特殊仪器设备,心血管稳定性比血液透析好,且操作简便,有利于基层医院开展,亦符合我国国情。 该书共分三十七章,力求严谨、新颖、全面和实用。
肾脏病学为内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肾脏既是排泄器官,又是内分泌器官,对机体机环境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肾脏病学内容十分广泛,除原发于肾小球、肾小管及肾间质的数十种疾病之外,还包括其他各系统疾病如结缔疾病、代谢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继发性肾脏病变。一些系统疾病累及肾脏后甚至以肾脏病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大多数肾脏病,如原发病不能控制,则最后以肾衰竭而告终。 本书是对原书第二版的每个章节进行了个性或重新撰写,重点突出每个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对新技术和新疗法的介绍不惜笔墨,全面反映当代国际肾病学界的理论、技术和诊疗水平。另外,增添了一些新近发现的肾脏病。 全书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精简篇幅,保持字数在100万左右,各章所列参考文献以最近5年为度。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肾脏病学研究领域中涉及的实验技术,旨在为肾脏病专业的同仁提供一个简明、全面、高效的实验技术流程。全书分8章,章重点介绍了肾脏各种固有细胞的分离及培养方法,包括常用的商品化细胞系。介绍了常用的基因转染方法以及激光共聚焦检测和流式细胞仪的应用。第2章主要介绍了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专门分析了常见的实验失败原因并提出对策。第3章主要介绍了常用的肾脏常规病理、免疫病理、分子病理及电镜技术。第4章简要介绍了转基因及基因敲除动物模型的制备。第5章介绍了常用的肾脏疾病动物模型以及高难度大鼠肾脏发育、肾移植模型等的建立。第6章简单介绍了电生理技术。第7章为尿液留取方法。第8章详尽阐述了生物资源库的标本留取、保存等过程,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大规模临床试验提供研究平台。附录对实验室
慢性肾脏病(CKD)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 性健康问题,其中CKD相关的蛋白质能量消耗(CKD PEW)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深入研究。本书系统地阐述了CKD PEW的原因、病理生理机制、前沿研究进展,以及临床评估和管理等相关知识,提出并强调肾脏康复新的理念、技术和方法,论述改善蛋白质能量消耗与肾脏康复的关系。本书对从事CKD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者都有所裨益,为临床医师对CKD PEW患者管理提供了指导性建议,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CKD PEW管理水平,改善CKD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
《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译本(包括慢性肾脏病的临床实践指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透析病人的营养、贫血的治疗、慢性肾脏病脂质代谢紊乱七个部分)出版以来,获得了广大肾脏病工作者的热烈欢迎,一再重印、一再千罄。2004年下半年又继续出版了慢性肾脏病高血压与降压药物的临床实践指南和慢性肾脏病骨代谢及其疾病的临床实践指南两个部分,我科同仁在繁忙的医、教、研工作之余完成这两部分的译、评工作,即《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Ⅱ》特奉献给全国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