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内容包括心电图的基本概念、逐步准确分析心电图的方法、异常P波、束支阻滞、ST段异常、异常Q波、心房肥大和心室肥厚、T波异常、电轴及分支阻滞、其他临床情况、心律失常,后一章为心电图自我评估小测验。共包含320份心电图和相应的指导性解析。 其中*独特的是易于掌握的11步分析法,应用此方法便可快速而准确地解析心电图。这种渐进式解析法在简化心电图分析的同时也能达到过去50年来专业书籍中多种方法未能达到的高度准确率。
本书以整体心血管临床评估的 五指法 为核心,这种有序、系统的临床评估方法包括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片和实验室检查。*部分详细阐释了 五指法 评估心脏病患者的每一个步骤,以及成为技术出色的心脏医师的 成功关键 ;第二部分则对*的药物、介入技术和尖端的外科技术作了深入探讨,从而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现代临床视角;第三部分则是联合应用,即针对不同的心脏疾病种类,提供临床线索和操作指南。本书可帮助新入门的医学生、住院医生、心脏病学研究人员和执业医师提供一种快速而清晰、深入的对临床心脏病学的认识,以及宝贵的临床操作信息和治疗方法的实际应用。全书还配有大量的线条图和幽默漫画,为出色的内容更增添了独特的色彩,使阅读和学习本书成为愉悦、难忘的事。
1本书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从方便读者家庭自疗出发,阐述了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概述原因和症状特点,详细叙述疗效确切,简便易行,可在家庭实施的自然疗法。本书内容科学实因,通俗易懂,既是城乡居民家庭自疗保健的良师益友,也可供广大的基层医务人员学习参考。
本书初用英文写成,现为方便国内读者,将其译成中文,以英汉双语形式出版。 在本书所讨论的所有36例病例中,每例都包含数张电生理描记图。如例包含五张图,它们标为Fig 1—1至Fig 1—5,按阿拉伯数字顺序排列直至Fig 36—4(即第36例,包含四张图)。为给读者尝试自我解读的机会,我并未在每例的张图处标明后诊断,而是仅逐层分析,故当读者读完每例所有各张图后,后诊断自然就应水到渠成般涌出了。
本书由多位国际著名心脏电生理专家共同撰写,涵盖了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设备、技术、策略等多方面内容。该书从房颤消融电生理中心的建立到具体的消融策略、操作技巧,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术后随访等各个方面,均有详细的阐述。同时配有200余幅精心挑选、制作的图表和照片作为辅助说明,使得本书的内容更易于理解。总之,其翔实的内容、深入浅出的论述、生动的表达形式,实为致力于房颤消融领域的专业医生不可多得的参考书籍。此外,有关人员素质要求及硬件配备、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等章节。同样适用于相关的从业人员(如导管室护士、技师等)。
高血压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据估计,目前我国约有9000万高血压患者,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尤其高。由于高血压是冠心病、心肌梗塞、心力衰竭、脑卒中的重要原因,高血压病的防治一直就是临床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国内外对高血压的研究进展很快,新型的降压药物不断出现,防治知识也在不断更新。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病人及其家属咨询一些问题,现将这些问题分类解答,希望能对患者及其家属有所帮助。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策略》(第三版)是由美国著名的心脏介入专家STEPHENG.ELLIS和DAVIDR.HOLMES,JR.教授主编,来自13个国家的数十位专家教授共同参加了这部思路清晰、颇具特色、富含启迪的冠心病介入治疗学著作的撰写。 全书共设七篇51章,内容涉及再血管化的风险与获益的总论、成像技术和病变评估、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技术,同时包括了外周血管、结构性心脏病及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技术、冠状动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问题以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辅助治疗和介入心脏病学的未来等。
《当代心脑血管病诊断与防治》共4篇,《当代心脑血管病诊断与防治》主要内容包括: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和健康教育、心脑血管病的无创性检查、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当代心脑血管病诊断与防治》由周道启等编写。
近年来,对于心血管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日益深入,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的证据,逐步明确了它们的临床适应证和新的研究领域,推动了它们临床作用。生物标志物的监测可直接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危险分层、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判断。除肌钙蛋白外,BNP的发展是近年来受关注的心血管生物学标志物之一,对BNP的临床应用研究越来越多,BNP检测也得到许多专家学者的认可和指南的推荐,这项医学成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BNP对于诊断和监测心力衰竭不仅是一项有益的辅助,同时还评估病死率和再入院率提供了有益信息。另外,BNP可以用来筛查有潜在心功能障碍的高危患者。BNP的发现和应用,在心血管病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因此,BNP检测被评为2002年国际医学十大新闻和2002年值得关注的十大临床医学成就之一。
心衰的患病率不断增多,并且其中很大比例的患者具有正常的左室射血分数。这些舒张功能障碍的患者常常是舒张性心衰。当对心衰的绝大多数研究集中于那些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的患者时,收缩功能尚存的心衰患者就被忽视了。不仅继续研究和治疗那些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的患者很重要,研究舒张功能障碍患者也同样重要,这样才可能为所有的心衰患者进行量体裁衣式的治疗。 Otto A.Smiseth、MichalTendera主编的《舒张性心衰》不但首次对舒张性心衰进行了系统讲述,而且从总体上对左室舒张功能的不同方面做出了全面纵览,阐述了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机制、诊断方法、治疗以及预后;同时也讨论了其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肥厚型及限制性心肌病以及缩窄性心包炎相关的特殊问题。 《舒张性心衰》的编者及其世界一流的编者团队不仅总结了心衰中关于
本书采用总结性图表的形式,系统地介绍了心脏的功能解剖、心脏电生理学的研究方法、细胞膜的结构和跨膜物质转运及信号转导功能、心肌细胞膜上的各种离子通道与膜屯流、心肌离子通道药理学、心肌细胞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及心肌的生理特性、心电图形成的机制、各种离子和神经递质对心脏的影响、心律失常发生的各种机制及其治疗的电生理学基础等。本书可帮助读者全面系统地掌握心脏电生理学的新理论和新观点、理论与临床密切联系,图文并茂,易于理解,启发科学研究的思路。 本书可作为医药院校本科生、研究生的选修课教材,对于从事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工作者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受体激动剂和阻滞剂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主要临床用药。本书分为16章,编者从受体的基本概念、心血管相关受体分布、功能等讲起,详细阐述了14类临床常用心血管受体激动剂和阻滞剂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内容,内容实用、条理清晰,并包含该领域进展,可供相关专业的临床医师和医学生参考阅读。
本书写作重点是在介绍每一种现代诊治要点的基础上,分析床边临诊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与临床实践的常见误区。 本书的特点是既保持了专业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又充分发挥问答式写作方式的优点,直入主题、深入浅出地介绍每一个具体问题。 近代临床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以大规模临床试验为基础的循证医学与重要疾病的诊断治疗指南。这些研究结果与临床实践的纲领性文件反映出了当前专家们对心血管疑难问题的认识水平和处理共识。为此,本书结合专题介绍了最近3年来重大临床试验结果与急性心肌梗死、心包疾病、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等疾病外制定的指南内容,并予以解读和客观的评述。目的是使各级医师以此为标准,规范临床诊疗工作的实践,限度地节约医疗资源,造福广大病人。 本书共分十三章。 章强调临床实践中普遍
这本手册的读者是需要处理急性胸痛病人,即必须鉴别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医生。因此,本书适用于急症内科医生、心脏病专科医生、重症病房医生、医务工作者、内科医生、内科医生、家政工作者和医生助理,以及普通居民、医学院学生使用。同样也适用于急症科和CCU护士。可用于临床研究或工作参考。
本书从实用性入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明扼要介绍了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知识、疾病诊断要点、治疗方案、药物应用等内容,汇集了目前国内医院在心血管系统疾病诊断、治疗及临床用药的基本情况。
《心脏病学实践》2001年以来出版了7版。七年来,心血管病学各分支发生了深刻而迅速的变化:从初药物洗脱支架带来令人振奋的结果,到今天药物洗脱支架的安全性问题引起关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技术从初露端倪,到今天被指南列为Ⅱa类适应证;急性冠脉综合征强化降脂治疗的重要意义从提出到广泛接受;高血压、房颤、女性心血管病的预防等各项指南和共识不断出台和更新,尤其是在过去的7年里,预防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心脏病学实践》翔实记录和见证了这些进展,而在介绍预防医学和循证医学的成就和证据、介绍和推行指南、缩小临床实践和指南之间的差距方面,《心脏病学实践》则发挥着更为积极的作用。 中国有句俗语叫“防患于未然”,而《黄帝内经》几千年前就挑明了“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