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神经生物学》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脑和神经活动的基本知识——神经细胞活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的神经生物学基础,还涉及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原理。全书虽结合临床,但仍以基本理论为主,重点介绍医学神经生物学中重要的理论和重要的科学实验技术。 《医学神经生物学》适用于临床医学及神经生物学相关专业的学生选用,也可供神经生物学基础研究者参考。
本系列图书从脑卒中发病、患病及住院人群健康管理—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超声、影像筛查—治疗(内科、外科、介入等手段)—康复—护理等各个层面,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脑卒中防治的规范化操作过程。旨在深入宣传脑卒中防治知识,制定相关标准和干预准则,培养专业人才,指导临床规范筛查、循证施治、合理用药、组织科学研究等,通过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节约并控制医疗费用等资源,探索我国慢防治新途径,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本书以神经外科常见的病例为引子,选用医生自己医治的典型病例,在真实性、实用性、科学性的基础上,从病例介绍、检查、诊断过程、治疗、临床讨论与分析等几个方面分别详细阐述。
介入神经外科学也称介入神经放射学,属介入放射学范畴。本书篇系统介绍了与介入神经外科相关的脑、脊髓血管解剖,介入神经外科学所用导管、栓塞材料、造影设备、围手术期处理、麻醉、适应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及介入神经外科学采用的各种血管内疗方法。第二篇是作者多年来进行的介入神经外科学的基础和实验研究。主要有血管内栓塞材料的研制,脑血管痉挛的诊治研究,球囊导管暂阻断动脉腔内血流的实验研究、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研究,实验性颈动脉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动脉狭窄、动脉瘤模型建立、血流动力学及治疗研究。第三篇讲介入神经外科学的临床应用,系统介绍了此项新技术在脑、脊髓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本书是作者几十年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升华,广泛吸收了国内外同行的先进经验,
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类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许多内容均为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医师多年的实践经验,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本书对神经外科医师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书中提到的观念和治疗方法,是目前国际神经外科比较通行的。本书参考一些国外文献,以首都医科附属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的临床工作为基础,同时,还借鉴了一些医院神经外科的先进经验编写而成,内容力求体现微创神经外科学的理念和技术。编写上尽量作到实用,简而明。因此,作为患神经外科疾患的病家,本书也可供参考之用。
本书是紧紧围绕烟雾病(又称Moyamoya病或自发性基底动脉环闭塞症)的相关诊断、治疗与护理及康复等问题编写的一本实用手册。全书共六部分,分别从脑血管的基础知识、烟雾病的相关基础知识、烟雾病的诊断内容及标准、烟雾病的相关检查、烟雾病的治疗与护理、烟雾病患者的康复指导等方面回答了300多个问题,帮助基层医务人员和患者梳理烟雾病诊疗知识,以便更好地选择治疗和康复方法。全书图文并茂,便于理解和掌握。可供神经外科等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及病人、家属学习参考使用。
因多种原因,本书的出版延迟了4年,因此在1979年8月1日到1983年12月31日期间,又增加了355例病例。这部新增加的病例加入本书,正好与以前的手术结果进行比较,条件统一为手术医生应用显微外科技术,0章就是这第二部分病例统计的补遗篇。 不论神经外科护理、麻醉方法是否有改进,单是手术医生本人在处理破裂动脉瘤的经验上,后一组病例显示出手术结果的明显改善。关于手术经验,我个人认为,在开始手术的一二百例病人中,经验是随着时间而增长,结果也随之改善。但在200例病人的经验这后,娴熟的技术并不能再明显地减少死残率。此时更重要的是,手术的经验越多,对病人和手术时机的选择则越好。 本卷的1-9章是1967年1012例动脉瘤的全面分析。章是总论,第2-5章是不同部位动脉瘤的手术结果,第6和第7章分别是巨大和多发性动脉瘤,第8章是非手术治
《周围神经外科学》对从事骨科、显微外科、手外科工作者是一本的参考书。周围神经损伤是一种可以引起肢体功能严重障碍的疾病,无论平时还是战时都是十分常见的。近20多年来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和结果有了明显的进步。临床研究和相关的基础研究更进一步深入。为了将这些成果及时介绍给大家,我们组织了一大批周围神经外科方面的专家,编写了此书。目的是进一步普及周围神经方面的知识,《周围神经外科学》介绍周围神经研究的进展,以临床为中心,结合解剖、病理生理、电生理等基础知识进行论述。全书共100余万字,300余幅插图。参与《周围神经外科学》编写的作者多数是周围神经外科领域知名的专家教授,在本几十年的实践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临床经验。《周围神经外科学》也是他们多年经验的体现。全书分20章,以大量文字介绍了周围神经损
室内设计徒手绘技法火星课堂是“火星课堂?建筑设计”系列中的一本,专门介绍室内设计中的手绘技法,全书共13章。章~第5章详细讲解了手绘工具的特点及使用方法;快速表现中的点、线、面的基础知识;透视原理及各个透视的绘制技法和临摹练习技法;构图时的注意事项等。第6章~1章主要讲解了彩色铅笔与马克笔在快速表现中的使用技法;不同材质的表现技法;陈设与配饰的表现技法;空间着色的技法;建筑景观的表现技法;设计方案中的平面与立面的表现技法。2章主要讲解了设计与手绘的关系,包括如何观察事物、发现并记录事物等内容。3章为家居空间和工装空间的表现案例赏析。 随书附带1张DVD9多媒体教学光盘,内容包括书中部分内容的视频教学,并且附赠多个精彩手绘案例(从起稿到上色)的教学视频。 室内设计徒手绘技法火星课堂可作为
本书是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神经内镜委员会主委张亚卓教授组织全体委员编写的继续教育培训教材,其目的是为了规范神经内镜对常见病、多发病的手术操作技术及适应证的选择。本书内容包括:神经内镜的仪器设备、手术技术的训练、 技术操作特点、技术培训方法、手术入路,以及常用神经内镜手术。
《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2012版)》(作者中华医学会)补充近年、外临床资料,如未破裂动脉瘤的诊疗规范;增加了脑淀粉样血管病变脑出血、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等章节;对功能神经外科疾病一章重新编排;补充完善了脑肿瘤间质内放射治疗及脑活检等立体定向技术。另外,卫生部主持制定的临床路径已在很多医院采用,需要进一步规范普及,本次再版增加了17个神经外科疾病临床路径。
三叉神经痛是社区临床工作中常见的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统计的发病率52.2/10万,女略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卢振和主编的这本《三叉神经痛》重点介绍了三叉神经痛的各种治疗技术要点、注意事项、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实际指导意义大,操作性强,适合基层全科医师和患者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