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中心静脉置管、动静脉内瘘、移植血管内瘘等的建立与维护,并发症的处理,介入疗法的应用,以及护理。此外,在重要环节上典型病例和分析,增加实用性。通过阅读本书,能使医务工作者在短时间内了解并掌握如何建立与维护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能把各项新技术用于临床实际工作。本书各种手术视频,使医务工作者能较快掌握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相关手术,造福尿毒症患者。
金震东教授、李兆申院士主编的《消化超声内镜培训教程》作为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培训学院培训用教程,凝聚了靠前外消化超声内镜专业活跃在临床和科研一线的专家,以手册形式撰写,涵盖常规消化腔内超声内镜(EUS)、环扫型超声内镜、超声内镜细胞学诊断及治疗等各方面内容。图文并茂,层次清晰,并配有视频,内容更形象生动、便于理解,是一本超声内镜医生常备手边的工具书!
全书共13篇139章,涵盖了有关血液病学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于血液病良性和恶性肿瘤的病因学、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治疗等方面,均给予了详细论述。内容涉及了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评估、诊断、治疗,乃至血液病的分子学和细胞学基础、实验胚胎学与基因组学、组织替换的细胞治疗原则等,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书中还针对恶性肿瘤的靶向治疗、单克隆抗体治疗及遗产学基础的进展,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反映了当前血液病学领域的前沿发展。
北京儿童医院自1955年建院以来,不但诊治了大量的呼吸道疾病,而且随改革开放的医学教育的发展,已培养出一支高水平的有梯队的队伍,尤其是老一辈知名专家江载芳教授仍活跃在医教研线,带领这批队伍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并把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来,为全国儿科医生奉献出一本高水平的、有特色的《实用小儿呼吸病学》。
血液净化通路一体化管理手册(丁震) 本书由三部分组成,上篇共17章,介绍了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相关内容,包括我国目前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发展状况、通路团队建设、血管通路穿刺护理等方面内容,通过参考国外血管通路临床实践,针对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较为实际的意见与建议。下篇共7章,主要讲述了腹膜透析的通路小组管理与通路质量控制,涵盖了腹膜透析通路的建立、置管期间的治疗与护理等内容。附录共17篇,仅以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肾脏内科为例,介绍了各种血液净化通路临床所需的操作流程、相关评估内容及并发症处理步骤等,便于肾脏内科及血液净化专业医护人员阅读参考。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外资料,促使理论联系实际,力求贴近临床工作。
《临床肾脏疾病经典问答800问》面向临床,选择了肾脏疾病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中的常用重点和热点的800个问题,内容基本涵盖了肾脏疾病专业临床医师应了解和掌握的知识要点。全书分24章:~3章重点论述肾脏的结构与生理及肾脏疾病症状诊断学;第4~6章阐述肾脏病常用操作技术与治疗问题;第7~21章主要描述常见肾脏疾病的临床表现及临床诊治问题;第22~24章从肾脏疾病发展的角度,介绍了危重症肾脏病诊疗、营养治疗及与肾脏病基础研究进展。全书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查找和学习。希望能为临床医生解决临床实践问题和增强科研能力,提供参考、借鉴和帮助。
第2版《癫痫治疗学》全书共74章,分为四个部分。部分介绍了癫痫的定义和分类、流行病学和病因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相互作用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等;第二部分概述了癫痫治疗学的基本原则,包括治疗学总则,新发和复发癫痫治疗原则,婴幼儿、老年人、残障患者的癫痫治疗,癫痫急性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的紧急处理,生酮饮食疗法,其他替代疗法,以及基因治疗等;第三部分详述了数十种已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抗癫痫药物;第四部分归纳了多种颇有价值的癫痫患者术前评估方法,并分述了十余种外科手术治疗癫痫的新方法。
本书详尽列出内镜下的照片,结合照片详细地讲解鉴别诊断的过程,并提出治疗的基本原则。
王果和冯杰雄主编的这本《小儿腹部外科学(第2版)》延续了版的基本架构,但对编写内容进行了全面更新,详尽介绍了小儿腹部外科学近年来的新进展,如先天性巨结肠的新术式、儿童实体瘤的规范化治疗、胃肠道畸形发生学的新理论、现代影像学的临床应用等,并重点介绍了小儿腹腔镜手术的特点与注意事项。全书内容紧扣临床工作实际,将文献资料与编著者个人经验相结合,大大增强了本书的实用性。《小儿腹部外科学(第2版)》可供小儿外科医师、小儿内科医师、医学生与研究生及兼作小儿外科手术的外科医师参考。
《儿科内分泌学:诊治与实践》重点关注内分泌患儿的临床实践、提出最佳诊疗实践目标,达到最佳的医学处理和最佳预后。《儿科内分泌学:诊治与实践》特点:1.告知你必需掌握的知识——在每个诊疗实践中你如何去做,2.诊断治疗流程,3.提出何时转诊,4.诊断试验的规程,5.全面的医学治疗,6.方便的图示指引和简单的设计。7.大量的临床彩色照片和教学图示。
《实用妇儿常见病诊疗流程丛书:小儿内科疾病诊疗流程》的重点在于疾病的诊断、鉴别、治疗和患者的管理流程。它不仅将医生们的诊疗决策行为及操作技术纳入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更重要的是注重诊疗流程的管理,使患者一踏入医院便进入了一个标准化的管理体系:从医疗到护理,从预检分诊到入院、手术、出院,从入院评估到治疗方案的制定、实施,从病人的分级管理到会诊、转科的多科协作等,通过紧密的跟踪实现诊疗的连续性和同质化。最终保证了整个医疗过程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确保临床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使患者无论在何时何地何接诊者中都能获得同质、连续的服务,满足社会和民众对我们医疗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也给各专科的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实习医师提供了学习的素材。
消化道支架的研究与应用,是消化科的一个亚专业方向,也是一种微创介入技术的发展,涉及临床医学、材料学和药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此类专业问题常在内镜、介入等专著中作为部分章节予以介绍,但是范志宁、李兆申、厉有名主编的《消化道支架》一书独具匠心,将消化道支架的研究、应用和发展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深入地介绍,尤其是详细介绍了与各种消化道支架植人相关的解剖、适应证与禁忌证、临床决策、方法与技巧、并发症等操作者非常关心的问题。《消化道支架》真正意义上为医学生、医生和研究人员展示了消化道支架领域的“大”与“精”,毫无疑问,这是专著中的专著,读者会从中受益匪浅。
罗小平主编的这本《儿科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诊疗规范》共分十章,内容涉及:生长障碍相关疾病、神经垂体疾病、甲状腺疾病、性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糖代谢异常、遗传代谢病、染色体病等。 该书能为本专业医师的临床工作提供实用性参考指南,对普及与规范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病的专业诊治和推进学科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近10年来,全球结核病疫情回升,我国成为结核病高发国家,结构病发病人数仅门次于印度,位居全球第二,小儿疫情同样严重,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报道:我国1992~2004年0~4岁儿童新登记的痰液涂片阳性(涂阳)肺结核病人31358人,近七年有明显增高趋势,如1992年新登记涂阳病人为1263人,而2004年增至2966年,增多1倍以上。我们临床实践中亦观察到近七八年来小儿结核病明显增多,年龄小到1个月,大至18岁。已多年不见的骨结核、肾结核、肠结核也有断发现。很多病儿在确诊时病情已经十分严重。由于强调结核病归口治疗等政策方面的原因,儿科医师长期远离结核病的诊治实践,有关结核病知识的补充和更新滞后,使有少肺结核患儿漏诊或治疗不合理。因此,提高儿科医师对结核病的认识已经迫在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