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肿瘤学》从基础到临床系统地介绍了乳腺癌的病因与发病机制、预防与控制、诊断与鉴别诊断、综合治疗策略和方法,以及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生物靶向治疗的新理念、新技术,也包括了规范化治疗方案以及特殊类型乳腺癌及老年人乳腺癌等内容。《乳腺肿瘤学》内容科学严谨、立论正确、资料可靠。对目前尚不明确、难以界定、结论有待证实、证据不够充分的论题,只做一般介绍。编写力求内容翔实、观点新颖、方法实用、临床与基础研究相结合,能反映该领域当今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对从事乳腺肿瘤诊治的临床医护人员、医学院校的师生及研究人员,以及致力于乳腺癌防治的医护人员和妇幼保健工作者,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肿瘤之名源远流长,早在2000-3000年前,埃及和我国已有关于肿瘤的记载,但远不在常见病之列。本世纪初肿瘤在世界各地仍是比较罕见的疾病。我国直到50年代初,在北京市居民病死率中肿瘤占第9位。目前已成为多发病、常见病,为死亡原因的、二位,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 中医治疗肿瘤是我国的特色,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是我国的优势,但是长期以来,在这一领域中并没有取得令外医学界公认的重要成果,无论学术界或民间,无论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都有不少争论和误解。有的否定和贬低,有的则过分夸张, 同时对其作用机理也缺乏清晰的认识。因此,正确理解和科学认识中医治疗肿瘤的科学原理,实事求是评价其作用和效果,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面临的重要课题。 现代医学对于疾病过程的认识是“病”,由于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使
目前对于放疗后的各种损伤仍缺乏系统的研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作为最早开展放疗后放射损伤研究的单位之一,在其发病机制、临床诊断以及综合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课题组两年前编撰的《放射治疗后神经损伤学》,系统地介绍了放疗后神经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成果。由于该书篇幅较多不便于携带,且在基础理论方面涉及较多。为了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突出临床实用性,我们特在该书的基础上,结合并补充了近两年外在放射性损伤临床诊治方面的进展,编写了这部以临床应用为主的诊治手册,以期对广大读者能够有所裨益。
人类抗击癌症投入不菲然而结果不甚理想。本书作者提出了“癌症是一种代谢病”的全新观点。全书分21章详细介绍了这一理论的证据及相关临床实践。作者围绕癌症起源的争议现状、以往研究的癌症模型、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能量学研究、癌细胞的呼吸功能和引起癌细胞呼吸障碍的关键环节、线粒体的抑瘤性及其转移的生物学特性等大量医学研究做了总结分析,提出癌症起源于代谢异常的观点,将癌症的问题定位于细胞质而不是细胞核,从而对现行的癌症治疗策略做出重新评估并研究设计了癌症代谢治疗的新方法——生酮饮食,将其应用于临床治疗和癌症预防,为当今抗击癌症提出了新思路。
李可是21世纪中医界的大家,作者根据《李可经验专辑》及李可先生近10年来的医案、医论文章,从不同侧面,总结出一部《李可肿瘤医案》。其核心是凡病皆本气致病,脾与肾为人生两本,但凡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六经辨证统百病,生死关头救阳为急,四逆汤养阳长寿,集《内经》《伤寒》《金匮》《本经》、彭子、钦安于一身,走出一条古中医学发展的道路。本书可作为中医业者临床指导,也可作为中医教学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