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概论、耳、鼻及鼻窦、咽、喉、气管及支气管、食管、颈部、颅底、鼻眼相关外科共10章。对每一部分的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手术技术、设计原理、手术入路、手术步骤、手术要点都结合作者多年来的临床经验及研究成果做了详尽论述。在上一版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影像学尤其是影像断层解剖学研究的资料,并加入了数字技术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的应用。更新了近十年来临床解剖学研究的新成果及临床手术方式的新进展,突出了临床解剖的特点。
《咽喉经验秘传》原著者佚名,清·程永培校刊。《咽喉经验秘传》是一部较早的咽喉科疾病辨证施洽专著,集录了前人有关喉科证治的宝贵经验。全书不分卷。首论咽喉总论、通喉痹论、喉痹论方、诊法、治法凡例等;其次,详述常见咽喉、口齿疾病的症状、病因病机和治法,图文并茂,辅以歌诀;此外,介绍喉症相关方药内容。本次整理以清修敬堂刻本为底本。
本书由美国很好不错的前庭康复医学专家原著,靠前本领域的有名专家集体译著。全书共六部分31章,包括前庭系统解剖、生理、反射功能等基础理论,前庭系统常见疾病与功能障碍的病因病理、检查评估、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以及非前庭性头晕、眩晕的诊治康复等。本书内容优选,图文并茂,指导性、实用性强,适合耳鼻咽喉科、康复医学科医生和临床相关专业人员阅读参考,也是各医学图书馆珍贵的典藏书。
本书由知名的专家编写,以临床病例为基础,通过展现作者从接诊病人到患者出院全过程的诊疗思维,启发和引导读者建立起科学缜密的临床思维。 本书尝试改变刻板的教科书形式,通过生动、典型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例,模拟临床诊疗过程,并不断提出疑问,引导年轻医师在阅读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思考可能遇到的问题。
咽鼓管在中耳生理、病理生理、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中起关键性作用。许多中耳疾病,例如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等,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Bluestone博士论证了如何对咽鼓管的了解能够帮助临床医师正确处理和中耳有关的鼻腔、鼻咽和腭的疾病。书中反映了当前国际上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循证、系统、全面地阐述咽鼓管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生理、诊断试验及在中耳疾病中的作用研究新进展,提出了许多常见的中耳问题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独到的见解,描述了的中耳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方法,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这是Bluestone教授用英文出版,目前国际上专门论述咽鼓管及相关系统的本书;由陈家祥教授、陈舒华博士、主任医师译成中文。《咽鼓管:结构功能及在中耳炎中的作用》不但有深人的理论探讨
本书主要针对基础内镜鼻窦手术及其扩展应用。该书首先对病例选择、手术时机的掌握、围手术期治疗等准备工作进行详尽的阐述,然后具体细致地描述了几种内镜鼻窦手术的步骤,并强调了术后随访的重要性。书中特别强调手术适应证的掌握、围手术期药物治疗以及鼻腔功能保留等看似手术技术以外的内容,尤其适于初涉鼻内镜领域的鼻科医生,帮助他们对内镜鼻窦手术形成由浅入深的完整认识。对于已有经验的医生,本书也可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耳鼻咽喉科学史话》采用文学手法生动地将世界名人与耳鼻咽喉疾病完美结合,全部素材源于作者王荣光近20年在《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连载的编译文章,并增加了一些短文及图片,以细腻生动的文学故事描述了耳鼻咽喉的解剖、生理、病理及疾病。让读者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更多地了解耳鼻咽喉疾病,有较强的可读性,提升读者对学习耳鼻咽喉科学的兴趣与理解。《耳鼻咽喉科学史话》可供喜爱国外历史文学或医学的读者赏析。
本图谱系作者在数十年的临床工作中,对耳鼻咽喉科疾病具有代表性的局部病变体征,亲自描绘并经专业技术加工而成,现从其中精选491幅,分编为喉、鼻咽、口咽、鼻、耳、气管及支气管、食管共七章。本书收集病种类型多,图象真实,对耳鼻咽喉科教学及临床专业医师、基层全科医师的临床工作均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半月板手术学》重点介绍了半月板结构,半月板对机体的重要性和功能,以及半月板疾病的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法,涉及半月板移植后长期效果,并对半月板手术的未来做出了积极的展望。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人们对半月板功能的重新认识,半月板损伤后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变化。骨科医生力求尽可能保留半月板,当遇到半月板外周撕裂时,关节镜下半月板修补术已成为治疗的爱选方案。而选择半月板部分切除则需要谨慎,因为这样可以大大地减少因半月板切除所带来的影响。在近20年里,当患者面临因半月板切除所带来的疼痛时,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悄然出现。未来的实验研究主要集中于半月板部分切除或者半月板修复失败后出现膝关节单间室疼痛方面,也就是部分半月板移植的深入研究。
2003年笔者李明华和唐华平在浏览国外网站时发现了“binedallergicrhinitisandasthmasyndrome(CARAS)”这个新的诊断名词,意译过来就是“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这个提法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因为在临床工作中确确实实有这样一种病,而在全球范围内对这两个病进行联合定义和联合治疗的循证医学资料却少之又少。于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开始积累观察资料,制造了相关的口鼻两用雾化装置,在上、下呼吸道疾病的联合诊断和联合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在此基础上,我们遵循着“书是照着病写的,病不是照着书看的”这句名言开始撰写这本《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