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和语言专家詹姆斯·彭尼贝克使用的其在计算语言学方面的开创性研究,本质上就是计算我们习惯使用的话语的频率,这些研究展现了我们的语言承载了我们的感觉、自我概念、社会智力等方面的秘密。我们容易遗忘的词语,例如代词和介词,可以成为泄露秘密的东西:因为它们和指纹一样,每个人都不同。使用创新性的分析技术,彭尼贝克透视了包括推文在内的语言。谁曾想到在大学入学申请文章中使用了过多动词的高校学生很可能学习成绩更差?或者通过一个优选对代词的使用,可以预测他是否会将国家引向战争。你的话语透露了你的心,无论你是有意还是无意这样做。
该书是胡塞尔毕生哲学探索的晚年结晶,但与他前期思想(至少可追溯到1910年的手稿)是一脉相承的。这本书有力地证明,尽管胡塞尔后期对时间、主体间性、“生活世界”和历史哲学的重视使他显得有某种“转向”,但“胡塞尔从未放弃他的观念论及其作为一种‘严格科学’的哲学的独特观念”。
什么是心理画?真的可以通过一个人画的房子、树和人读懂其所思所想吗?如何挖掘心理画隐藏的丰富信息,并在严格筛选和辩证分析这些信息后,帮助作画者解决其现实问题,疗愈其内心创伤? 在《心理画》(修订扩展版)中,中国绘画心理分析技术的先行者李洪伟和吴迪,结合近20年的房树人绘画实践经验,对数量繁多、各式各样的心理画案例进行了全面、深度的解读。由于在绘画时,人会把情绪、冲突、动机、愿望等心理问题和需求投射到图画中,因此,借助他们的精彩分析,我们将会明白:有网瘾或逃学的孩子到底在想什么;为什么男友总是朝三暮四;心情焦虑、抑郁时不断和人吵架到底是怎么回事;来访者一直在防御,不肯显露真实的自我应该怎么办;人才测评时,如果应聘者隐瞒实情又该怎么做? 《心理画》是第1部图典形式的绘画心理分析著作,新
森田疗法是由日本心理学家森田正马先生创立的一种专门治疗神经症类心理疾病的特效疗法。以往的森田疗法著作都是直接翻译的日文书籍或者编辑的书籍,而《走出强迫的泥潭》是完全由中国人原创解读的森田疗法书籍,将森田疗法治疗强迫症的整个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和指导。同时本书还将森田疗法与中国的国学结合在一起,将森田疗法本土化,更利于我们中国人来理解和学习。 作者是著名心理咨询师,中国式森田疗法的代表人物之一,从事强迫症咨询辅导的咨询师之一,云天家园心理咨询机构创始人。本次出版是将多年钻研森田疗法的经验所得重新汇集、编辑和修订成一本书,希望能够帮助更多强迫症的朋友走出症状,获得心灵的健康!
每个人可能都听过这样的话——“善待自己”“原谅自己”“对自己好点”“这不是你的错”。你是否也曾经像我一样疑惑:要怎样才能做到这些? 究竟是谁或者自己的哪一部分应该被原谅、被温柔以待? 其实,我们都有两个独立的内在自我:内在小孩和内在父母。这两个内在自我都有自己的个性,也有自己的希望、梦想和恐惧。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为了满足一个自我的需要,而牺牲另一个自我。因此我们常常发现自己无法找到内心的平衡与平静。 《内在父母的觉醒:给内在小孩无条件的养育》一书则提出:内在父母应当承担起改进与内在小孩内部对话模式的首要责任。当内在父母开始聆听并了解内在小孩的渴求和需要,对内在小孩倾注爱,并以滋养和支持的方式养育内在小孩时,内在小孩也能体验到更好的养育带来的益处。这两个自我将会继续相互激
全书分症候学、综合征及辅助检查3部分,共41章,涵盖了神经系统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体征、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综合征、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技术。涉及范围包括:高级神经功能障碍、脑部症状、发作性症状、异常运动、共济障碍、肌张力异常、肌萎缩、反射异常、疼痛或感觉障碍、自主神经障碍、脑神经障碍、影像学异常、神经电生理检查及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如基因检测等。本书以症状或体征为纲、疾病为目,按照临床医师的诊断推理过程,通过一种临床所见,预示出数种或数十种疾病,再根据每种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要点做出最后诊断。通过图表及文字说明,叙述了常见症候的解剖学基础、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鉴别诊断。本书内容翔实,是各级医院神经内外科医师、相关专业人员和医学院校师生有价值的参考读物。
《认知神经科学史/认知神经科学前沿译丛(辑)》是“认知神经科学前沿译丛”(共7册)的一个分册。主编是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认知神经科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其列为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八大前沿科学领域之一。 《认知神经科学史/认知神经科学前沿译丛(辑)》主要介绍认知神经科学这一新生交叉学科的历史,对心理学史研究人员具有参考价值。
《常见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与防治》由艾春启、王虹、程时秀、陈生梅主编,一本关于常见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与防治的专著。全书共13章,涵盖了重性精神疾病总论、各论及常用诊疗技术、药物药理、急诊处理、整体护理技术、社区管理、健康教育、精神康复和相关法律等内容。突出介绍了常见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应急处置,以及常见精神疾病的中医规范治疗、中西医结合优化方案和中医护理常规等。《常见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与防治》中内容科学、实用,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可供精神科医护人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以及居/村委会人员、民警、民政助理、残联助残员等使用,还可供患者家属参阅。
《精神科住院医师培训手册:理念与思路》是一本可以拿来读,更应该拿来用的书。通过对《精神科住院医师培训手册:理念与思路》的学习和使用,精神科的受训者们应该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的框架下,有效地完成大纲要求的重要培训目标以及具体的临床指标:掌握精神科医师必须掌握的精神科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解学与精神卫生学的重要理论,掌握精神科临床实践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同时,《精神科住院医师培训手册:理念与思路》力图在培养精神科医师的职业态度和临床思维方面有所侧重,希望达到开阔思路,引发思考的作用,而不仅仅是用于简单地照搬一些规程或者规范。 《精神科住院医师培训手册:理念与思路》并非精神医学研究理论的综述,因为不少知识点在《精神科住院医师培训手册:理念与思路》出版之时,就是过时之日。《精神科住院医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应用于单个儿童、家庭和集体治疗的方法。每一章都说明了让儿童积极参与治疗、发展出明确的治疗目标以及快速儿得稳固的效果的方法。针对儿童期恐惧和恐怖症、悲伤反应、创伤事件、行为问题、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等问题,本书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手段。对特殊父亲及子女、离异或领养家庭中的儿童、患有慢性疾病的儿童也提供了相应的短程治疗方法。书中列举了大量的理论和技术,包括认识行为游戏治疗、格
《精神科药物临床手册(中文翻译版)》基于已发表的数据(对照临床研究、药代动力学试验、队列研究、系列案例和案例报道)以及临床专家意见编撰而成,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精神科各类疾病所用药物。《精神科药物临床手册(中文翻译版)》对药物通用名、商品名、分类、指征和剂量、药代动力学、作用机制、禁忌证、相互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项、患者用药等进行了介绍。不仅阐述了药物与药物之间的作用,还列出了药物与食物及其他因素之间可能发生的作用及其后果。
《临床心理治疗学(第2版)(精)》分3篇40章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的概念、判定方法与标准、心理障碍的检查与诊断、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常见的心理症状、行为动机与挫折应对等内容以及临床心理治疗的基本概念、分类、适用范围、过程、治疗的原则和影响因素,详细介绍了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疗法、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家庭治疗、合理情绪疗法、认知领悟疗法、森田疗法、催眠疗法、婚姻疗法、疏导疗法、咨客中心疗法、暗示疗法、工娱疗法、气功疗法等心理治疗手段;还对各种神经症、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应激反应及适应障碍、人格障碍、性功能障碍、进食障碍、睡眠觉醒障碍、躯体形式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性偏离心理、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老年期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以及常见内、外
本书就是遵循上述的整体健康观写出的。全书分3篇:上篇描述性格的概念及其分类;中篇介绍了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消化性溃疡、癌症、精神分裂症等15种常见慢性病和自杀的现代病因观点及防治方法,突出叙述了性格心理因素的作用及其防治;下篇介绍关于性格成因和塑造性格的方法。本书内容新颖,科学实用,通俗易懂,适合广大群众及专科医师阅读。
《实用精神医学丛书-双相障碍》,本书各分册针对相应主题进行阐述,对于以疾病为“主题”的21个分册,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其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分类、分型、临床表现、量化评估、客观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康复及预防等知识,并附有相应的典型病例分析。另外的4个分册“精神疾病的预防康复、精神药物的临床应用、精神症状量化评估、精神疾病的物理治疗”则围绕相应主题,从“方法”“技术”“量表”等角度和形式进行叙述,介绍精神疾病的评估、预防、康复、物理治疗、药物应用,使从事于精神卫生领域的工作者掌握基本的、实用的药物、方法、技术、量表等知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资料,抑郁症是最摧残和消磨人类的疾病之一,未治疗和未充分治疗的抑郁症导致的慢性不健康状态的社会和经济花费是相当可观的,且经常被低估。 CINP(Collegium Internationale NetIro-Psy-chopharmacologicum)于2004年成立了抗抑郁药物特别工作组来调查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各个方面的问题。这项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尽管过去的50年中有效的抗抑郁药物广泛应用,但仍然有少部分抑郁病人尚未治疗或未充分治疗。作为一个致力于推动神经精神药理学的研究、教育和临床应用的国际组织,CINP的主要任务是普及现有药物的知识,旨在改善精神障碍治疗。特别工作组的这份文献的目的不是为了编撰一部学术专著或一套指南,而是提供给精神卫生工作者或其他专业人员一份有关抗抑郁药物临床使用中重要、全面而客观的资料。 该特别工作组由1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