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介绍了双相障碍这种精神类疾患的科普性知识,包括双相障碍的识别、诊断、治疗、护理以及康复五个方面的知识,辅以生动案例,较为系统地解读了双相障碍的诊疗与康复内容,对于医学临床工作者、患者及家属均具有一定的借鉴学习作用。
《心理自助系列 双相情感障碍:你和你家人需要知道的(第2版)(*版)》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表格,便于读者记录自己每天的心境状态和服药的详细情况,并做某些预防练习,具有非常强的操作性。
内容简介:感觉运动艺术疗法是一种独特的、自我授权的躯体体验应用 它以身体为中心,以创伤为手段 并帮助经历过复杂创伤事件的客户积极应对压倒性的经历,直到他们感到不那么无助和不知所措,然后能够修复对过去的回忆。 作者艾尔伯特女士为读者提供了以身体为中心、以创伤为基础的艺术治疗方法,并引导读者了解引导式绘画背后的思想和过程,本书包括100幅全彩图像,这些都是有用的作品范例。适用于艺术治疗师、体感疗法从业者、身体治疗师、艺术家和心理健康专家。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学辞典》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心理科学》杂志主编、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长,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治良,以及哈尔滨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郝兴昌主编。杨治良教授是中国实验心理学家,是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心理学学科带头人,心理学专业领域的一流学者,主编过多部心理学工具书,工具书编纂经验丰富;哈尔滨师范大学郝兴昌教授是心理学界新生代学者,研究的专业领域广泛,并且能较快吸收并反映学科的新兴发展状况和趋势。《心理学辞典》是两代专业学者优势互补,与辞书专业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共同打造的心理学专业精品工具书。是在《大辞海 心理学卷》的基础上修
本书是 中国科学普佳作精选 丛书之一。是一部探讨癫狂梦醒的科普著作。本书收入的作品,都是研究这一领域的佼佼者,论著不只限于对科学知识的阐述,而是注重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本书内容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做到了科学性、可读性、趣味性的统一。作家们娓娓动听的叙述,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科学家们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正如 润物细无声 的春雨,滋润着渴求知识的广大读者的心田。
这是一本实践导向的教科书,旨在阐明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和其他疗法相比,传授和学习精神分析治疗的过程不那么清楚明了,很容易让学习者一筹莫展。这本指南以作者对实习生进行培训的长期经验为基础,其核心要点是:精神分析取决于分析态度的培养,而不仅仅是“以技术至上”,它是一本立足临床情境、以技术原则为导向的书。 这本书在关键领域提供了一个循序渐进且切实可行的指导,比如如何进行诠释,如何进行评估,怎样使用心理动力学术语对个案进行概念化,以及如何结束治疗。它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践指南,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了重要的信息。第二版从头到尾都做了 新,涵盖神经科学中发现的引人注目的新材料、精神分析心理治疗日益增多的证据基础、美国关系学派和动力性人际治疗的发展,以及 近关于移情的研究。
荣格把 与灵魂等弗洛伊德尚未注意到的重要问题引入分析心理学的领域中,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著的《未发现的自我(精)》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人类的心灵探索、时代的精神潮流、文学艺术与 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考。荣格还对艺术,以及东西方的文化做出了许多精彩的论断。
本书中所提到的对六岁以下自闭症儿童的治疗方法已经得到研究结果证明。这个成果是来自与这些能够学习推拿,把此疗法日常化并坚持五个月的家长们。几周过后,孩子们就开始改善。孩子们自己也会开始向家人寻求推拿,而家长们也会开始享受这段和孩子亲近共处的时光。 然而,对那些能够根据孩子的反应来进行推拿的家长们,他们会得到更多的回馈,换句话说,在进行推拿治疗过程中,家长能够根据孩子的肢体语言而进行正确的推拿手法的调整,治疗结果会更好。在我们的研究中,治疗师们会协助和确保家长们能够根据孩子的反应而做出正确的推拿调整。这些定期的手把手专业指导可以帮助家长们提高他们的技术。
抑郁症正日渐渗透我们的生活,给越来越多的人带来痛苦。它 不是单纯的悲观或抑郁情绪,而是有着复杂临床诊断标准的精神疾患。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抑郁症是 主要致残性疾病之一,也是导致 的重要原因。本书从历史早期的忧郁症开始追溯,继而讲述了现代精神病学对抑郁症的诊断和分类,又逐一介绍抑郁症的高风险人群、抑郁症的病因理论和治疗手段的演变,与之相关的一些争议及由它带来的社会负担等议题也得到了探讨。
《现象学和拉康论精神分裂症:在脑研究十年之后》致力于阐述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心理学机制。当一个听了我精神分裂症的讲座的学生告诉我这个讲座使她发生了改变时,我感受到这些观点蕴含有使人解脱的力量。那位学生告诉我:她的父亲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关于这种疾病的生物学知识曾使她确信她自己也将会不由自主地患上这种病,因此她一度对父亲很愤怒。而当她从我的讲座中了解到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成因后,给了她新的希望,使她知道患精神分裂症对她来说并不是必然的。她认为自己可以更加注重心理因素。这位学生告诉我:现在她对父亲的感情不再是愤怒而是怜悯。
什么是洞察力?洞察力是人们对相互关系的犀利观察,对行为动机的透彻分析,对大众心理的快速判断,它是一种心灵的能力,一种智慧的体现。本书将严谨的理论和生动的案例相结合,揭示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重要性,让读者明白提高洞察力不仅能使人变得睿智、严谨,发现别人难以发现的东西,还能提高你看人、识人的能力。
伴侣那么糟糕,为什么有些人离不开?为什么离开了一个糟糕的伴侣,又遇到一个更糟糕的伴侣?为什么你总是一次又一次地走进同样的死胡同?虽然你也会告诫自己“下次再有类似的事,遇到类似的人,不能再这样了”,可一遇到事情,又掉入了旧有的应对方式中。 一般来说,你能很好地掌控自己的日常生活。然而,你还是会经历一些丢失了掌控感的时刻,在类似的事情上吃亏、犯错、受伤。 你可以拥有保护自己的能力。 作者提出,每个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是由内在的四部分人格决定的:内在小孩、内在审判者、应对方式、成人自我。当我们去觉察并修正自己的应对方式时,我们能看到自己内心的冲突、创伤、心结,我们可以重新理解自己难以的情绪和感受,并通过刻意练习,拥有一个更加稳定的成人自我,一个不被情绪淹没、拥有良好社会属性、能完成任务
沙盘游戏是心理工作者不能不学的心理治疗技术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大致有以下几个理由: 首先,沙盘游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技术。沙盘游戏以荣格分析心理学为理论依据,通过象征的方式激发来访者内在自我疗愈和自我整合的力量,以解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实现心理的治疗。因此,我们必须强调的一点是,沙盘游戏最主要的作用在于心理治疗。 其次,沙盘中的各种场景无疑是来访者内心的展现,这些场景(可以称之为意象或者心象)帮助心理工作者很容易地了解和理解来访者,便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最后,沙盘游戏是一种无声的、心与心交流的工具,这使得它在儿童心理工作中有着巨大的优势。不仅如此,众所周知,我们中国人都是比较内敛的,不太喜欢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而喜欢所谓的默契、心有灵犀,沙盘游戏刚好满足了
本书全面介绍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关于人格研究的理论,主要围绕着精神分析理论、特质理论、生物学流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认知理论等六种主要的人格理论流派展开论述,并加以客观、公允、生动的分析,同时对其他分支理论、学说和流派也都有所涉及。本书不仅可作为高等院校教科书,也是心理学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好书。 本书行文流畅、通俗易懂,融入了丰富的生活案例,并穿插一些新闻报道和相关自测题,帮助读者测验自己或他人的人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