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是医院永恒的主题,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规范各项操作是医疗质量的根本保证。2004年,我院临床各科专家教授集思广益,编写出版了《北京协和医院医疗诊疗常规》系列丛书(以下简称《常规》),深受同行欢迎。《常规》面世7年以来,医学理论和临床研究飞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应用于临床并逐步成熟,同时也应广大医务人员的热切要求,对该系列丛书予以更新、修订和再版。 再版《常规》丛书沿袭了版的体例.以我院目前临床科室建制为基础,扩大了学科覆盖范围。各科编写人员以“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三严”(严肃的态度、严密的方法、严格的要求)的作风投入这项工作,力求使《常规》内容体现当代协和的临床技术与水平。 该丛书再版正值北京协和医院九十周年华诞。她承载了协和人对前辈创业的、对协和
作者根据2006年在日本研修期间收集、整理的牙周美容外科相关成果,并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分6章介绍了牙周美容外科实用技术,如牙周美容外科基础操作、牙龈切除术、牙龈成形术、牙槽嵴扩增术、牙冠延长术、暴露根面的牙龈覆盖技术等,文中同时配有大量精美的样图。本书内容新颖,实用性强,适合口腔牙周科、口腔全科医师及相关科室医师参考阅读。
一 (牙合) (牙合)就是上下牙的接触关系。 依此概念推理,无牙颌则无验;单颌总义齿修复前是有牙无(牙合);总义齿修复后重新有了(牙合)。有了什么验?叫牙尖交错(牙合)吗? 牙尖交错验,是指上下颌牙牙尖相互交错咬合,达到其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牙合)关系[图1一1、2]。 该概念应该只适用于解剖(牙合)的真牙列与义齿。舌侧集中(牙合)、杵臼耠、长正中(牙合)型并无解剖(牙合)式的牙尖交错,验接触也不广泛;平面验的无尖牙接触的虽广泛,但并无尖交错。 ……
《McCracken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学》是一本经典的教科书,已经出版1版。我社此次引进的是的1 版。本书共三篇24章,分别介绍了牙齿缺失的总体概念和治疗计划,临床和技工室操作,义齿维护、暂时性修复体和颌面修复体等内容。与前几版相比,本版增加了对牙齿缺失总体概念和可摘局部义齿的地位的简要介绍,以期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此书。本书适合临床口腔科医师、技师和口腔医学生阅读。
口腔颌面外科技术近年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手术越做越细,范围越来越广,难度越来越高。如恶性肿瘤的颅-颌、面联合切除、显微外科技术在缺损整复中的应用、颞颌关节的精细再造和唇腭裂的序列治疗等等。这些手术绝大部分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的发展推动了全身麻醉技术水平的提高。 本书主要介绍了口腔颌面-头颈部手术的麻醉知识。本书主要包括三部分:局部麻醉、镇静术和全身麻醉。本书内容丰富,讲解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本书共分6章,系统地介绍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病的外科手术规范化操作方法,并对各种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麻醉方法、体位、手术步骤和配合、注意事项、术后处理等临床技能进行了详细讲解,尤其突出了手术步骤的分解、术者与助手的配合、术中规范化操作等特点。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具有很好的实用性,特别是以图表为主要形式讲述手术步骤与配合,直观易学、设计精巧,对于提高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的技术操作及手术技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适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实习医师和基层外科医师、社区医师阅读参考,也可以作为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教程。
“心理治疗核心能力系列丛书”为美国精神病学会推出的一套面向临床的实用治疗技术系列,包括5本。特色是将临床核心能力与临床案例相结合,以简明的语言讲解深奥的理论。 本书为该丛书中的一本。全书围绕病人处理、相关医学知识、医患沟通和专业化精神几点展开。同时还提供了临床实践的标准和用于评估自我临床能力的方法。本书适于医学心理学专业、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生。
本书命名为《现代口腔种植学))是因为:①口腔种植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理论体系、种植系统和临床操作技术,但有些已经很少使用,如纤维结合理论和纤维骨结合理论、其他材料的种植体和叶状种植体等,本书不再讨论和介绍;②以骨一种植体的骨结合理论作为种植体愈合的生物学基础;③以钛作为种植体材料;④以根形种植体作为常规种植体;⑤同时介绍潜人式和非潜入式种植的种植系统及其临床应用;⑥种植体植入应满足生物力学要求,达到较高的长期成功率;⑦种植修复应满足功能要求和达到的美学效果。因此,本书从临床实践出发,较为全面地论述了现代口腔种植的基础理论和临床操作技术,内容涉及到口腔种植的解剖学、组织学和材料学等基础研究以及口腔种植适应证、禁忌证、设计原则和种植外科技术、种植修复技术、种植体
在《麻醉超声诊断与介入技术》中,专家级的超声团队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指导您——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动脉置管,建立中心静脉通路及较困难的外周静脉通路。 专辟章节介绍普通超声在ICU和创伤处置时的应用,以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麻醉超声诊断与介入技术》有12个章节的内容涉及超声引导下进行神经阻滞和治疗慢性疼痛的操作。 还有更多精彩内容在书中!由马浩南等编译的《麻醉超声诊断与介入技术》各章节采取统一的结构,包括超声解剖、操作方法和参考文献等几部分,可以帮助读者迅速找到所需要的信息。DVD光盘包含150多个视频,正文对相关操作进行了详细说明。 《麻醉超声诊断与介入技术》是围术期超声操作的宝典,一书在手,围术期超声诊断和介入操作尽在掌握!
本书作者参考外文献,结合自己长期从事耳蜗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分上、下两篇,共28章。书中系统阐述了耳蜗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和耳蜗疾病。包括螺旋器、耳蜗细胞骨架结构和生物化学成分,耳蜗膜性结构、神经支配、血管分布、液体腔隙、放大器、外毛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耳蜗与毛细胞电位、细胞离子通道、微环境,耳蜗内第二信使及其功能、感觉单元、支持细胞生物学特性及信息编码,并结合临床,详细介绍了爆震性聋、噪声性聋、药物中毒性聋、突发性聋、听神经病、遗传性听力损失、老年性聋、耳鸣、梅尼埃病等常见内耳疾病与损伤的基本研究及其生物学治疗,以及毛细胞再生研究等。本书理论性、指导性强,是从事耳蜗基础研究和内耳疾病防治的高级参考书。
口腔磁性附着也被称为“第三代固位体”,是利用磁性材料吸附力的义齿固位装置。本书共分7章,分别介绍了口腔磁性附着体的概述;磁性附着体适应证的选择标准;磁性附着体的基牙预备和制作方法;磁体粘固后的维护;重衬;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粘固材料及附属品一览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通过CD-ROM与书中展示详细的操作步骤两个过程,使本书的临床内容易于理解。不仅展示了磁性附着体开发以来的基本内容,而且通过大量图片与照片,详细、准确地展示了作者经过十几年积累而形成的临床操作手法和技工制作方法。 适合口腔科临床医师特别是年轻医师以及相关人员的参考阅读。
本书的优点是: 首先,作者全面地复习了基础神经解剖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功能神经解剖学和血管解剖学等,在此基础上为展开本书的内容作好了准备。 其次,阐述了神经疾病急症的主诉评价。由于患者不是以疾病,而是以症状的主诉来看医生,因此,强调一名高明的医生必定是对患者的主诉有准确的把握和深刻的揣摩。强调评价目标是,迅速识别进展性或危及生命的疾病。对非危重病人的评价技巧:闻其讲话,观其走路,看其眼神。通过这三项简单的行为,医生未动声色即可以窥见患者神经功能之一斑。由于急症的时效性,应主要针对精神状态、运动活动、上位颅神经等指征检查,可取事半功倍之效。这些都提供了非常有益的经验。实际上,对主诉的评价是医生最重要的基本技能,是保证急症医疗有效运行的关键,也包含使病人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