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结果分类系统(NOC)为护理措施产生的护理敏感性病人结果提供了标准化的术语和度量尺度。该分类系统由Iowa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开发,适宜各种临床、教育和研究机构中的各类临床工作人员、学生、教育者、研究者和管理者使用。该结果系统内容全面,并包含了以结果来评估和量化病人的具体指标,因此《护理结局分类(第3版)》必将成为护士、学生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 《护理结局分类(第3版)》特点: ·包括330个以研究为基础的结果,可标准化期望的病人结果。 ·每个结果均包括定义、指标列表和度量尺度,以方便临床使用。 ·提供了NOC结果和NANDA护理诊断之间的链接,促进临床决策。 ·用编码的分类学方法将NOC结果组成一个概念框架,便于查找每一个结果。 ·提供了临床和教育机构实施NOC的例子。 ·提供了NOC与Gordon功能健康型态的
安珊珊等编著的《心血管病护理手册(第2版)》是在2006年《心血管病护理手册》的基础上修改补充而成的,其内容既总结了临床护理经验,又介绍了前沿护理技术。《心血管病护理手册(第2版)》共七章,从危重症监护及抢救技术,心血管病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心血管相关疾病护理和介入、手术护理配合等方面进行阐述。另外,书中还录了常用英文略语和各种检查项目正常值。书中介绍了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护理要点及危重症的监护和抢救技术,内容通俗易懂,重点突出,实用性强,可供心血管专业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借鉴。
本书编者以急、危、重症为主线,以急救技术和监护技术为重点内容,详细介绍了从院前急救环节到急诊救治、创伤手术、急诊重症监护等整个急救链各个环节的护理热点问题及护理进展,如分诊转运、急救技术、重症救治、中毒救护、损伤救护及急诊重症监护技术等,还包括急诊与危重症中的护患沟通、急诊重症监护伦理等。本书实用性强,重点突出,语言简洁,便于读者迅速、准确地掌握相关知识,提高临床业务水平,可供急诊专科护士、护生学习和阅读。
丁炎明、王兰主编的《临床常见疾病一病一品专科护理》每个“一病一品”护理均包括护理框架、护理方案和专科护理品牌三部分。针对常见的46种疾病,按照”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并以”热心接、耐心讲、细心观、诚心帮、温馨送、爱心访”这一贯穿患者入院、住院、出院和随访全过程的”优质护理服务链”为疾病护理实践过程的主线,突出患者角度对护理服务的愿望与体验,同时依据循证护理的步骤,通过**的资料来源收集实证资料,制定疾病*佳的护理服务流程、护理方案和专科护理品牌。本书可用于临床护理人员巩固并*新疾病护理知识的参考,新护士专科疾病护理的培训资料,以及护理管理者管理的依据。
如何培养PICC护理门诊的实战型、实用型人才?本书贴近PICC临床护理需求,详细介绍PICC临床应用较广泛、全面及前沿的安全管理规范和技术操作流程。全书分为四篇,共23章。篇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与管理既简要介绍静脉输液相关的皮肤、血管、神经等组织器官的解剖、生理,又逐一分析常见刺激性药液的理化特点及其静脉输注的安全性管理流程。第二篇PICC置管的临床应用详细介绍PICC置管目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各种PICC置管技术、PICC尖端定位、PICC维护技术及PICC在ICU及层流病房的应用等。第三篇PICC置管的安全管理重点阐述PICC护理门诊的构建及管理,留置PICC患者的健康教育,PICC置管前、中、后的管理,PICC并发症和少见疑难问题的处理,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PICC相关性血栓的处理,心血管系统疾病与P,CC的相互影响等。第四篇为PICC护理的科研探索和法律保障。
《中医护理分册》共分为十六章。绪论部分介绍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护理学发展概况。章,介绍中医医院病室的设置与管理。第二章,中医护理概论,介绍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以及病人的护理评估和中医护理的原则。第三章,中医护理的基本内容,从病人的生活起居、情志、饮食、中药用药、运动与康复等方面介绍了中医护理的基本内容。第四至第十章,介绍中医内科、儿科、妇科、外科、骨伤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证护理。第十一章,介绍危急症的辨证及护理。第十二章,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介绍中医常见传统护理技术操作,如针灸、推拿、拔罐法、刮痧法等。第十三章为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配合。第十四章、第十五章为中医护理教学、中医医院在职护士培训的相关内容。《中医护理分册》为中医专业护理人员的培训教
本书是根据卫生部《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由北京医师协会组织全市老年医学专家、学科带头人及中青年业务骨干共同编写而成。体例清晰、明确,内容具有基础性、专业性、指导性及可操作等特点。既是专科医师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指导用书,也还是北京市老年医学专科领域执业医师“定期考核”业务水平的专享指定用书。本书适合广大执业医师、在校师生参考学习。
《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在1999年版的基础上对各科病证名称、秩序进行调整,新增《中医传染病护理常规》,删减了不常见的病证,如流注、精浊、腹外疝等章节。修改后的编写体例,一是遵循护理程序,对每个病证进行“护理评估”,从而掌握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状况及辨证内容。二是规范“护理要点”,强调专科护理特点,即一般护理常规、病情观察、给药护理、饮食护理、情志护理、临证(症)施护。三是突出对疾病的预防及保健知识的“健康指导”,使《中医护理常规》更加规范、符合整体护理及辨证施护的要求。
丁炎明、张大双编写的《临床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共分为五篇二十七章,涉及临床常用的专科护理技术操作,系统阐述了各项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每项技术操作规程按照操作目的、操作前评估、操作前准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的结构进行编写。本书秉承整体护理理念,突出专科护理特点;将专科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注重临床护理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体现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便于临床护士理解和掌握。
《急危重症护理常规》一书由临床护理专家精心撰写,阐述了护理工作者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查房护理流程、规范、采取的措施、护理水平评估及如何提高治疗效果等,也涉及引导患者家属如何对患者进行照护、病情及心理变化的观察、配合治疗等,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对临床护理工作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白衣天使”是人们对护士优美形象的赞誉。为了树立良好的护士形象,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护理规范用语与实践》从护理实践和创新的角度,提出了护士形象及窗口服务的标准及细则,规范了不同护理岗位的服务用语及内容,如各科室规范用语、涉外护理服务礼仪、人性化护理服务标准,护息沟通技巧及实例等。《护理规范用语与实践》突出了创新性、实用性及操作性强的特点,针对相关内容配有彩色图片,可作为提升护士自身形象,提高护理服务水平的手册,也可作为新护士培训考试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