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融临床检验与诊断内容于一体,从临床实用性出发,以临床系统疾病为单元,以临床检验项目或项目组合为出发点,对常用临床检验项目的测定方法、参考值、检查指征、常见病因进行了阐述,并且反映了检验诊断的一些进展。同时还重点给出诊断思路,指导临床医生根据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与应用,思考与哪些疾病有关,为明确诊断应进一步选择哪些检查等。在内容上,临床检验与临床各科室间的紧密结合是本书的特点之一。而在形式上,通过图示表达临床诊断思路是本书的另一特点。 目前,专业分科过细,临床诊断与检验脱离现象较为突出,诊断疾病缺乏全面性。本书对拓宽临床医生的诊断思路,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将提供极有益的帮助。可供临床各专科医生、全科医生、实习医生、临床检验人员及从事医学教育的教师参考使用。
即时检验(POCT)的特点在于用最短的时间、最简便而经济的方法得到准确的结果,它是21世纪医学检验的一个发展方向,并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书由数十位检验医学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编写,旨在使医学检验工作者、临床工作者、医学科研工作者、医院管理者及其他医药相关领域工作者系统、深入地了解即时检验,进而推动即时检验的发展。本书围绕即时检验,介绍了其历史与现状、主要的技术原理与产品、经济价值分析、质量管理、目前在临床应用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等,能为读者提供许多十分有益的参考。
本手册是根据原机械工业部、劳动部颁发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机械工业)初、中、高级检验部分编写的。内容包括:检验基础知识、常用计量器具、轴与孔的检验、角度与锥度的检验、键与花键的检验、螺纹的检验、齿轮的检验、凸轮的检验、切削刀具的检验、滚动轴承的检验、抽样检查、表面粗糙度的检验、形位误差的检验、铸造的检验、锻造的检验、焊接的检验、表面处理的检验、热处理的检验、装配与成品等。基本上包括了从毛坯到零件加工、从总装到成品出厂的检验过程。它是检验人员的一本综合性手册。 本手册编写形式,以公式图表为主,辅以简要的文字说明。书中所列的数据资料,均取自的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内容完整全面、整数准确可靠,具有简明实用之特点。适合机械行业广大检验人员使用,也可供从事检验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检验与临床,分别介绍生物化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血液学检验、尿液检验、粪便检验等有关检验项目845项,按标准编号编排。每项分别介绍检测方法、参考范围以及临床评价,并提供该项的英文全称和缩写。下篇为临床与检验,按疾病系统排列,从传染、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籣、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代谢与营养缺乏、脑血管疾病、妇产科疾病、儿科疾病中选择了较具代表性的139种常见病,以疾病概述、病因和实验室检查的方式,介绍疾病与检验的关系。上、下两篇各成体系且相互响应,读者可以很方便地根据不同的需要找到相应的内容。书末附检验项目中文索引、英文索引和疾病索引,以方便读者查阅。 本书以规范、全面、实用、新颖为特点,既可作为临床医务人员和检验人员的业
本书以检验医学研究中涉及到的科研设计方法和常用统计分析方法为关注的焦点,以近5年出版的《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为主要的资料来源,针对检验医学科研中人们常犯的科研设计错误和统计分析方法选择错误,揭示产生这些错误的根源和危害性,提供了辨析这些错误,并对每一个错误做了细致的分析与解释,紧紧围绕实验设计中的三要素和四原则、分析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的要领,诊断性实验和一致性检验中的统计分析方法等重要内容,从正面详细阐述了学习和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的方法和技术,还比编辑学和统计学角度分别介绍了提高检验医学论文撰写质量的方法和策略。本书共分十三章,其中前八章内容与检验医学研设计与统计分析关系最为密切,第九、十两章为统计学的基础,第十一和第十二两章则是针对检验医学论文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最后针对检验专业
本书是“实习医师手册系列丛书”之检验分册,由长期工作在医疗、教学线的人员编写,以配合临床检验教材、教学实习为出发点,详细介绍了血液、代谢物、分泌物、体液,肾脏、肝脏疾病等各项常规检测指标、常用生物化学检测指标、免疫学检测指标,以及常见病原体检测指标的标本采集、检验方法、参考值和临床意义。适合各医学院校临床实习医师、从事检验医学带教教师及基层医学检验人员阅读参考。
按学科专业分类,详细介绍了检验医学中的临床血液学﹑临床生化﹑免疫﹑各种体液及临床微生物学中常见项目的参考范围﹑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为了方便读者查阅和阅读,书中尽可能列出检验项目的报告单格式。
先进的仪器需要高素质的技术人员操作才能得到合理使用,才能充分发挥仪器的功能和效益。我国从事医学检验工作的队伍在不断壮大,但全面介绍现代高新检验技术和仪器应用的著作较为缺乏,尤其是先进的实验技术与现代医疗诊治手段相结合,适用于临床医师及实验室工作人员学习参考的专业书籍更为少见。编著有鉴于此,组织了从事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根据各自工作岗位多年来的实践和体会,结合外的有关文献资料,编写了此书。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尤其偏重于实用),临床与实验室相结合,新技术发展动态与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使临床医师、医学院校师生、实验室研究和技术人员可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学习到较新的知识,指导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