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放射学理论与实践(第三版)》是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培训用书,是《介入放射学临床实践》(2004年出版)的第3版。《介入放射学理论与实践(第三版)》再版时对内容进行了全面更新和补充,从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角度阐述了各类疾病的介入治疗;既注重对学科热点问题的研究与探索,紧跟国际研究动态,又密切结合临床实践,介绍作者的临床经验。
本书旨在系统性介绍感染炎症与相关肿瘤的关系及放射学表现,重点阐述清楚感染炎症与肿瘤的机制、关系及相关肿瘤,并介绍其放射学表现,引起读者对感染炎症与相关肿瘤关系的重视,预防感染炎症可能是预防肿瘤的关键。本书分为七章,即感染炎症相关肿瘤阐述、感染炎症相关肿瘤的诊断、细菌感染炎症与肿瘤、病毒感染相关肿瘤、寄生虫感染炎症与肿瘤、真菌感染炎症与肿瘤和其它感染炎症相关肿瘤共七章,内容涵盖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临床诊断与影像的经验及**研究成果,是一本较系统、全面的叙述感染炎症与相关肿瘤放射学的专著。 本书为国内外感染炎症相关肿瘤放射学专著。本书适合临床各科医务人员及医学生参考使用。
小时候,认为书是一种神圣的东西,凡是能写在书上的,都是真理。而现在,书好像又有点泛滥,常常在大同小异的一大堆书中千挑万选,才能找到一本适合自己当前阅读水平的书。 其实,书不过是一种工具,人是最擅长使用工具的。当想了解一门新学科时,阅读一些入门的书籍,可能是最便捷的方法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不妨把这句话理解为抓住关键点,再向上追溯,向下拓展,进而了解、掌握全貌。比如纷繁复杂的磁共振原理,序列就是关键点,而不必总是从原子学起,枯燥以至于厌倦。作者个人认为介入知识的关键点就是操作。 任何学问在它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在逐渐细化和复杂化的同时,也有意无意地不断进行着自我的神秘化和神圣化。所以学习理解一门新学科的过程,可以说就是一个简化、通俗化的过程。而现在流行的“
《袖珍放射专家:胸部的100个主要诊断(英文版)》主要内容包括:DiffuseAlveolarDamage、AspirationPneumonia、Atelectasis、CryptogenicOrganizingPneumonia、AlveolarCellCarcinoma、CardiogenicPulmonaryEdema、EosinophilicLung等。
本书作者从临床实践出发,总结了多年来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头颈部、胸部、腹部、盆腔、骨和软组织肿瘤的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的实践经验。各个章节主要侧重于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过程、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介绍,并列举了大量的病例图片,可供介入放射科及肿瘤科医师参考使用。
本书自1910年正式出版以来,已被译成多种语言并多次修正原版,其中德语版14次,英语版5次,法语和意大利语版各3次,西班牙语版2次。本译著为首次中文版,译由自Juergen Freyschmidt教授等于2003年主持修订的版本。 本译著依据原著顺序分为7篇,内容全面,涵盖全身所有骨髓和关节,涉及内容细致到诸如每一块腕骨、指骨、跗骨等具体骨骼,检查方法也几乎包括了所有适合于骨骼的影像学方法,如X线平片、CT、MR及核医学等。原书1100余页,图片和线条图到达4200余幅,表格70余个。每篇均以人体各个部门的骨骼为主线,每一部位又均按“畸形、创伤、坏死、炎症和肿瘤”等5种病理变化进行阐述,其中重点强调正常变异与早期临界病理状态之间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值得提出的是本书的写作和表达体系,由于能够方便读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查阅和参考,不失为一本“字
《名师手把手教学丛书:名师手把手教你学CT诊断(第2版)》共分11个章节,包括CT成像基础、颅脑、五官、颈部、呼吸系统、腹部、消化道、脊椎、泌尿生殖、运动系统和血管,加入了大量图片,采取了病例分析的方法,做到了图文并茂,便于理解、记忆和阅读,是指导影像工作者实际工作的良师益友。
本书旨在系统性介绍感染炎症与相关肿瘤的关系及放射学表现,重点阐述清楚感染炎症与肿瘤的机制、关系及相关肿瘤,并介绍其放射学表现,引起读者对感染炎症与相关肿瘤关系的重视,预防感染炎症可能是预防肿瘤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