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洪翰主编的《胸部病变CT与MR对比临床应用(精)》有以下特点:①图像多,文字少:本书图像多达5000幅,文字部分力求简明扼要,突出实用性;②病例多、病种全:《胸部病变CT与MR对比临床应用(精)》收集了同一患者、同一疾病、同一部位、同一时间进行过CT与MR两种成像技术检查的病例数近200例,病种近百种;③信息量大、读者面广:本书影像对比的病变是胸部病变,也包括胸椎病变、乳腺病变的cT与MR两种技术的对比,在某种程度上讲,这本书是《胸部病变cT诊断》与《胸部病变MR诊断》的合著本。所以既适合于影像专业人员使用,又适合于心胸外科、呼吸科专业医师使用。
本书共分为三篇,篇为骨肿瘤的概论,主要论述骨肿瘤的一般影像学规律,第二及三篇将骨与软组织肿瘤分开讨论,主要根据肿瘤的不同组织来源,就其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病理表现分别加以论述。本书注重鉴别诊断,在每一个疾病的最后都进行了鉴别讨论,部分列有鉴别诊断表格,以拓宽读者的诊断视野。着意将病理的描述由浅入深,大部分病理图片的重点都用不同的箭头明确标出,使读者能在脑海中将大体影像与细微的镜下结构联系起来,便于更好地加深对肿瘤的认识。
随着疾病和(或)药物所致免疫抑制宿主的增加,近二三十年来深部真菌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肺脏是深部真菌感染最常见的靶器官,诊断和治疗相当困难。肺真菌病按其发病机制可分为寄生性、过敏性 和侵袭性(含半侵袭性)等类型,以肺曲霉病代表性。在我国,肺真菌病以机会性 (条件致病性)真菌为主,偶见肺组织胞浆菌病和马纳菲肺青霉病。近年来分类学上倾向于将肺孢子菌划归真菌,肺孢子菌肺炎也是我国比较常见和重要的肺真菌病。胸部影像学检查是肺真菌病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诊断技术,不可或缺。X线和CT的影像学表现对于肺真菌病虽然不是特异性的,但是某些特征性表现或若干影像学表现的组合,结合临床和(或)实验室资料,则有重要诊断价值,有助于缩小鉴别诊断的范围,为侵袭性诊断技术选择径路提供依据,或为经验性治疗决策与评估提供参考。另一
随着各种临床检查技术日益广泛的应用,疾病的鉴别诊断越来越多地依靠影像学检查,而正确、经济地选择已有的影像方法诊断和鉴别是非常重要的。《腹部疾病影像鉴别诊断》简述了腹部影像应朋解剖和影像学检查方法,并着重叙述影像学诊断原则和要点,腹部疾病影像学征象、鉴别诊断思路和要点、注意事项等。在对基本慨念和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的同时,结合作者长期积累的临床经验和体会,列举了大量病例,使《腹部疾病影像鉴别诊断》图文并茂,资料翔实,也很好地突出了《腹部疾病影像鉴别诊断》实用的特点。木书适合医学影像工作者和医学相关专业医年、学生阅读参考。
本书分总论、颅脑CT、颈部CT、胸部CT、腹部CT及肌肉骨骼系统和脊柱CT等六篇,照片图1000余幅,结合儿童的特点,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CT表现等方面叙述了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重点阐述了疾病的CT表现,并对一些疾病的鉴别诊断也作了介绍。本书图文并茂,重点突出,简洁实用,可为儿童各科临床医师和放射科医师的日常工作提供帮助。
医学影像学(MedicalImaging)已由传统的X线诊断发展为包括X线、CT、MRl、超声诊断、核素显像和介入放射学的现代医学影像学,形成了集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为一体诊治并存的学科。医学影像学是一门临床医学学科,是医学影像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医学影像诊断是通过对影像检查图像观察分析,区分正常和异常影像表现,反映影像表现的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基础,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最后得出疾病诊断。在医学影像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注意收集各种病例影像资料,坚持形象化和实践性教学,理论课后安排阅片训练。其目的是使学员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充分理解和掌握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提升识别正常和异常影像表现的能力。根据学员的反馈意见,阅片训练是医学影像学教学中非常重要和行之有效的环节之一,通过阅片训练,学员能更好地将所学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是目前先天性介入治疗领域最有难度、挑战性的技术之一。本书系统介绍了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基本知识,共13章,分别介绍了室间隔缺损的应用解剖、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心导管检查、超声诊断与术中监测、介入治疗策略、室间隔缺损合并畸形的同期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等内容,其中重点介绍了室间隔缺损部位与传导系统的关系、心血管造影的技巧与投照体位、室间隔缺损左心室造影形态学特点、封堵器的选择,同时特别提供了丰富的超声、左心室造影、介入封堵治疗的影像资料,并精心挑选了大量的有代表性的实例。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对于有志于从事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广大医师、进修医师、心导管室工作人员及相关科室的医师,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本书为《医学影像鉴别诊断指南丛书》之一。分7章,先后介绍了消化道、肝脏、胆及胆道、胰腺、脾等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内容涉及X线、CT、MRI、血管造影像学诊断理论图片。全书条理清晰,语言精练,图文并茂,非常适合影像科学低年资医师、医学院校影像学专业学生及临床消化科医师参阅。
戴建平等编著的《医院管理学(医学影像管理分册)》共分为11章,在保留版中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放射学科的战略发展、放射学科的运行与管理、放射学科的医疗服务、放射学科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放射学科技术部门的管理、医学影像学科的设备管理、核医学的管理、超声医学管理和医学影像学教育的基础上,为适应医改的需求、有利于精细化管理,增加了放射学科诊断路径一章,对涉及放射学科管理主要方面的主题进行了探讨,作了较为深入的剖析、推理和前瞻性展望。
《临床实用心电图图谱》共分6章,以病例的形式分别介绍了冠心病、先心病、心脏辦膜病、心律失常、心脏起搏和食管调搏心电图。书中心电图谱近500幅。涉及病例300余例,临床实用,可操作性强。适合于临床医师、心电图医师、麻醉科医师、研究生和心电工程技术人员阅读。
本书病例来源于医学专业网站“医影在线”中的真实病例。病例是从近万病例资料中精选而得,谓之“精粹”,应该不为过。阅读的过程,就好像与熟悉的同事朋友一起会诊讨论,读起来不仅可以在专业知识上获益,而且倍感亲切,如偶遇疑问,还可以返回网站与百余位同道共同商量切磋,其互动性是其他同类书无法比拟的。本书分为两篇,篇为典型病例,共7章98个病例。内容涉及到肝脏病变、脾疾病、胰腺疾病、胆系疾病、肾及肾上腺疾病、胃肠道疾病和腹腔、腹膜后腔疾病等。第二篇为疑难病例,共2章15个病例,从定位诊断辨误和定性诊断辨误两个方面叙述。每个病例均提供了大量的影像图片资料,并针对这些资料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讲解,其中包括临床资料、影像所见、网友交流、最后诊断、点评、总结、启迪等,可以使读者从中受益匪浅。适合影像科及临床
本书是一本全面介绍X-射线成像、核磁共振成像、核医学成像和超声波成像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的专业性著作。本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放射医学的教学和研究已经发燕尾服到医学影像的水平。本书的把医学作为人体信息的载体,把医学影像学提升到医学信息学的高度,介绍了医学图像格式的标准化、医学图像的处理与分析、医学图像信息的管理和网络传输等一系列科学和技术问题,可以作为医学物理专业或者相近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者教学参考书。作为目前最为完整介绍医学信息学的专著,本书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的教师、工程师和医生的参考书。
本书共6章,在简单介绍X线诊断的基本原理与应用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生殖与腹膜后腔以及骨与关节、头颈五官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思路。本书内容系统,文字简练,注重实用,旨在帮助读者绘出一张粗线条的“大网”,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织密这张“网”,使之疏而不漏。适合影像科医师、医学影像专业学生以及临床医师学习参考。
本书按照医院影像科室的不同,分为X线检查、CT检查、磁共振检查、超声检查四章,每章针对人体各组织部位影像检查的典型案例精心编排内容,以图文对照形式编排,供影像技术专业学生临床实习使用,也可供影像技术新上岗人员参考。本书以口袋书的形式呈现,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和方便性特点。
本书共8章。章总论介绍3DCE-MRA的基本原理、对比剂使用、图像采集技术、后处理技术等,着重于关键技术的介绍,为读者提供方法学。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阐述头颈部动脉、胸腹部大动脉及分支、肺动脉、四肢动脉血管常见多发病变的3DCE-MRA表现,以大量的临床实例和图像加以说明,帮助读者理解并掌握这些病变的诊断技巧。第七、第八章分别介绍了门静脉及腔静脉常见病变的3DCE-MRA表现及诊断要点。本书图文并茂,旨在让读者了解无创性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诊断血管病变中的优势和不足,为读者介绍获得高质量3DCE-MRA的各种关键技术,为该技术普及应用造福患者提供指导;总结血管病变的3DCE-MRA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帮助读者全面深入地认识血管病变;使读者了解3DCE-MRA在临床治疗计划制定中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