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皮肤病图谱(第3版)》分总论与各论,共23章,在第2版的基础上增加了美容皮肤科一章,其他章节内容也有些修改和调整。《常见皮肤病图谱(第3版)》重点介绍常见多发皮肤病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和治疗要点,采用多年积累的典型皮肤病彩色照片为主,并配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两者相得益彰,互相参证。全书内容丰富,突出皮损,叙述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要而不繁,实用性强,可供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特别是社区医师、乡村医师参考。
本书主要根据作者数十年来进行遗传优生咨询门诊和研究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和积累的病例资料,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编写而成。 全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着重介绍临床遗传学的基础理论,主要介绍有关遗传和遗传症的物质基础遗传病的产生原因各种遗传病的分类主要特征及遗传病的识别诊断要点再发风险的推算和预后,以及可行的预防措施和婚育优生指导原则等。下篇结合典型病例照片介绍一些主要遗传病的临床特征遗传方式诊断和防治要点等。内容翔实,论述简明扼要。 本书可供广大的临床医生,特别是遗传优生工作者,遗传学教学科研人员,医学院校高年级学生学习、参考。
循经取穴而后运用针灸防病治病、强身健体,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项重要方法。然而,皮肤上的穴位在皮下的位置如何?它有多深?如何走向?至今尚无多少专著向读者介绍。本书利用图谱的形式,按皮肤、肌肉、血管和神经、骨骼、内脏,分层介绍了人体三百多个穴位的分布、走向和深度,为读者了解人体穴位提供了形象而科学的资料。 本书还附有人体穴位名称、各穴位的主治疾病、针灸常识和针刺注意事项,可供医务工作者和针灸爱好者参考。
为确保人们用药安全有效,进一步加强野山参的管理,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我们针对上述情况,从1993年起对野山参的采集、加工、鉴定等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并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资料和文献。尤其在1996-1998年三年中先后三次到我国目前野山参的产区——长白山山脉的抚松、靖宇、恒仁、集安、通化、长白、辉南、延吉等地,对野山参的历史、生态、环境及分布、品系、资源、采集、加工、鉴定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考察研究,取得可喜成果,并就地收集和拍摄了大量珍贵的资料和照片,现精选了其中部分照片,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编写纂成本书。本专著既体现对祖国传统医药遗产的继承,同时通过作者精心考察整理,创造性地使本专著成为较完整、较系统的一套野山参鉴别技术工具,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很强。该书的出版将会大大地方便野山参经营者、从事中药药
20世纪90年代以来,麻醉学在临床麻醉、急救复苏、重症监测和疼痛治疗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许多相关和边缘学科如药理学、外科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更加丰富和充实了麻醉学的理论,促进了麻醉技术的进步。本书分为两个部分。部分为临床麻醉,着重于临床麻醉的实施,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突出各种麻醉方法和不同病种的麻醉实施和注意问题,努力使之成为临床麻醉工作者手边的工具书。第二部分为神经阻滞图谱。由于目前尚无比较系统的神经阻滞图谱书籍,我们特收集了从头部至足部,从周围神经到神经节或丛的各种神经阻滞方法,用图谱标记和文字说明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使读者一目了然,易于掌握。
由于外伤、烧烫伤、肿瘤切除、糖尿病、褥疮等原因造成的体表软组织缺损是临床常见病症,的治疗手段是应用各种皮瓣覆盖创面。股前外侧皮瓣是临床常用皮瓣之一,可用于修复各部位软组织缺损(上肢、下肢、胸部、腹部、背部、骶尾部等)。穿支皮瓣技术是近几年出现的新技术,其基本理念是,以穿支血管为血管蒂,可形成各种类型的穿支皮瓣,应用更灵活,适用证更广泛。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是其中最为常用的穿支皮瓣,修复重建专业领域将该皮瓣称为“工具性皮瓣”,熟练掌握该皮瓣是修复重建外科的重要技能。陶凯主编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手术图谱》以图片的形式,详细介绍了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历史、解剖、应用细节和应用实例,同时还介绍了相关的外设备和仪器,有助于了解修复重建的进展。
本书图文并茂,所收集的图片均来自于近年上海交通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和消化病理室的典型病例,通过内镜图像和病理图片相结合,并配合详尽的说明,更具有指导意义,便于读者理解。再版书籍紧密把握消化道早期癌在内镜下诊治规范动态变化,对诊断技术方法、内镜下治疗规范均进行了更新。
《图谱:全身体征诊断彩色图谱》按解剖学顺序,从头到脚,提供了全身各部位最常见的体征表现。每种体征都给出了表现特点、诊断要素及病程。身体的每一部位均在有关章节中做了描述,先介绍其正常的健康表现,再介绍其异常或病变表现,如颜色和状况改变、肿胀、虚弱、干燥和不适等。《图谱:全身体征诊断彩色图谱》按解剖学顺序编排,题供了850幅临床照片,本版新增400幅,涵盖了全部常见体征。 《图谱:全身体征诊断彩色图谱》是一本包括普通内科在内的综合医学图谱。由于体征位于局部,而图片是按解剖部位,而不是按疾病排列的,因此,与同一疾病有关的图片可能出现了《图谱:全身体征诊断彩色图谱》的不同部分。 图片是在病床旁观察的体征,它既包括一些微小的体征,又包括一些明显而严重的体征。有时,同一种疾病的多张图片都展示出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是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应用解剖部分,下篇为颈部外科临床应用解剖部分。全书图片均为彩色照片,共计456幅,所有照片均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制作,限度地从专业角度体现了科学性与观赏性的统一。还通过大量的实物标本照片,按时空顺序排列,辅以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来表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内在关系,以期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效果。能对读者的专业发展有所帮助。
《盆腔解剖与妇产科手术图谱》(第3版)是在第2版的基础上再版修订的。书中将盆腔解剖学与妇产科手术学结合,妇科手术学与相关的外科手术学结合,从局部解剖到手术步骤,以图谱、文字注释并加以讲解,由浅入深,内容广泛。书中内容几乎涵盖了妇产科所有手术及所涉及的各个相关领域,是一部难得的、与妇产科手术相关的综合性精品专著,共分为上、中、下三卷。现第3版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这次译成中文版引进,相信对我国临床医师会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本书为中卷,即第三篇,详细阐述了宫颈、、外阴及会阴部手术。本书适合妇产科临床医师、医学生及普通外科医师、泌尿外科医师和乳腺外科医师等阅读参考。
本书为美国经典医学专著,自1996年出版以来,已经出版第5版了,本版次为首次引进的中文版。分12章详细介绍了代谢综合征概论,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的风险,代谢综合征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富甘油三酯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代谢,冠心病危险因素,饮食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药物治疗血脂异常的经验及策略,代谢综合征中的种族差别,肥胖的管理,代谢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危险干预措施的性别差异。该书图表精美,极具性,该书能为读者更好的理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相关领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特别是研究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专业医师和研究人员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本书分四部分,部分简要地介绍了心电图的分析方法;第二部分为异常心电图部分,介绍各种常见病心电图的诊断标准,并配有典型的心电图图例及分析结果;第三部分以自测的形式出现,先给出图例,由读者先进行分析,其后附有图例的分析结果,以供读者对照检查;第四部分,介绍较复杂的心电图病例诊断及鉴别诊断。本书可供临床医生、实习医生及进修医生进行再学习及提高之用。
本分册为《腹部读片指南分册》系列丛书,包括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少见和罕见病。本分册以常见病、多发病的常见典型征象为主,并增加常见病和多发病一些少见的或不典型的征象分析,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本分册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并配有大量典型影像图片和新技术图片及病理图片,从日常实际工作出发,重点介绍胸部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解读思路和诊断基本原则,使之更加贴近临床实际需求,以利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强调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综合应用,取长补短,实现多模态影像诊断的效应。
《现代肛肠外科手术图谱》共分二十一章,以图解的形式系统介绍了肛肠外科的基本理论、应用解剖,以及肛肠疾病的临床表现、检查、诊断、处理原则、手术选择、麻醉、器械等,重点阐述了各种肛肠外科手术的操作步骤、术中注意事项、并发症及其防治、术后处理、手术述评。书中对肛肠外科近年来的新进展和新技术的应用做了系统深入的阐述。《现代肛肠外科手术图谱》图文并茂,融手术学和手术图谱于一体,是肛肠外科医师、普外科医师及中青年医师理想的参考书。
本书以实验性糖尿病研究的700多幅典型组织病理图片阐明不同类型糖尿病的胰腺病变,胰岛素作用的主要靶器官——肝脏、骨骼肌、脂肪以及视网膜微血管、脑、神经、睾丸等相关并发症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此外,还介绍了实验性糖尿病病理研究所运用的技术方法和关键点。 本书可供糖尿病科研人员、临床医师阅读,尤其可作为研究生进行糖尿病研究时的参考书。
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对医学影像诊断的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颅底外科发展要求,新手术入路的发现,要求对颅底及相关的解剖知识有更加详尽的了解。而目前我国尚未有一本专门介绍颅底及相关结构的专著。本书内容翔实,插图色彩逼真,直观易懂,主要描述颅底与颅颈交界区的骨结构以及周围软件组织,包括脑、血管、硬膜、筋膜、结缔组织和皮肤。本书内容紧密结合临床手术入路,系统全面,实用性很强,是从事颅底外科和临床医师的良师益友,也可作为神经外科、耳鼻喉科、神经放射、颌面外科、神经科、医学影像诊断医师及解剖学家和生理学家的实用工具书。本书涵盖了颅底及颅颈交界区及有可能涉及到有不同颅底区手术入路的各个方面。书中描述的手术入路不仅包括骨结构的显微解剖,还包括所有的软组织,如皮肤、肌肉、硬膜、筋膜、颅神经和血管
作者将日常所收集的行之有效的正畸临床经验及基本操作,包括一些小发明、小装置,小技巧,教科书较少论及的治疗手段,以及进修医生在学习期间感兴趣的知识,加以整理,以图谱的形式汇集成书,便于初学者或没有机会经过正规进修培训,却又在从事口腔正畸医疗业务的基层单位医生及个体开业牙科医生阅读、理解及临床应用时借鉴参考。
谢利著的《周围神经阻滞彩色图谱(第3版)(精)》描述了成人和小儿各个部位的区域麻醉方法,介绍了神经刺激技术、超声引导技术以及神经周围置管等技术,适用于麻醉科医师及相关专业对疼痛阻滞感兴趣的医务人员。全书共分七篇,篇为总论,讲解了实施周围神经阻滞的基本步骤,所需要用到的器材和药物,以及成人的神经体表投射;第二篇是单次周围神经阻滞技术,包括上下肢、头、颈、躯干的神经阻滞;第三篇介绍了连续神经阻滞技术,包括上下肢和胸膜腔、胸椎旁的置管技术;第四篇是超声技术部分,介绍了超声的基础知识以及上下肢的区域超声图像;第五、六篇是小儿神经阻滞部分,分别介绍了单次和连续阻滞方法;第七篇是疼痛阻滞部分。本书基本涵盖了全身各个部位的阻滞解剖及方法,并给出了作者的操作经验及建议,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
郑魁山先生为中国针灸大家、中国传统针灸针法传承与创新之杰出代表、郑氏针法代表性传承人。在其近70载之临床、教学和科研生涯中,以传承弘扬传统针灸为己任,成就斐然,对中国乃至世界针灸事业之发展做出了贡献。方晓丽整理的《甘肃郑氏针法流派临床经验全图解》分为三章,内容包括:甘肃郑氏针法学术流派、郑氏针法流派临证精要、郑魁山针炙临床经验视频 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