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是21世纪中医界的大家。本书根据李可近10年来医案,选出280例。为了体现医案的真实性,特选出照片处方196例。作者对医案进行了认真点评,并总结出规律。从中可看出李可治该病的思路,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本书可供中医业者临床指导,也可作为中医教学参考资料。
骨与关节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亦是疑难病,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影响极大,其治疗亦十分棘手。本书从中医外治法的角度来探讨,大量参考国内相关文献,并结合作者自身的临床经验,博采众说为一体,以指导临床诊治为宗旨,突出骨与关节病治疗中以中医外治为核心的方案。全书从(病因病理)、(诊断要点)、(外治方法)、(现代研究)四个部分系统介绍了骨髓炎、骨结核、骨质疏松、骨坏死、骨性关节炎、骨折、脱位、小关节紊乱、强直性脊柱炎及各类关节炎等20种病证。是一部较为完善和实用的中医外治方法临床用书。可供从事骨与关节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参考,也为广大中医爱好者提供了一本好的读物。
本书旨在将中医诊疗纳入标准化、科学化及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为中医及中西医专业人员在日常诊疗工作中提供必须遵循的技术规范,也是对医疗质量实施评判的依据之一。在编写过程中,广泛听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对中医临床病证进行逐条复议、论证和完善,《常规》涵盖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科别,分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治疗方案、疗效评定、注意事项等部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药病证分类编码》所列病证原则进行编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常规》根据疾病共性确定诊疗方案,又倡导针对具体病人的特殊性选择方案。“辨证施治”、“审因施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等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临床运用时要找准中医、中西医
王世豪、朱巧艺主编的这本《耳穴综合诊疗彩色图解》注重用现代医学的观点,分节叙述现代耳穴的分布规律、机理、操作方法,及其在健身、防病和诊治疾病中的应用。在机理方面,《耳穴综合诊疗彩色图解》采用“生物全息”理论,明确解答了耳穴本质和与其对应的解剖部位的关系,引入“信息激潜”学说,在理论上阐述刺激耳穴、健身祛病作用力的重要来源;在应用方面,《耳穴综合诊疗彩色图解》写入了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总结的“杂交”配伍法,并公开了大量病例的视诊照片,为耳穴视诊提供难得的形象资料。《耳穴综合诊疗彩色图解》既适宜一般读者用于自我,也适宜耳穴医务工作者进行疾病的辅助诊疗,还可以作为教学、科研等参考用书。
本书的内容既立足于教材,又有别于教材。所选方剂在功用、主治病证的描述方面尽量与教材所选条文的内容相符合,使初学者易于理解、易于接受。本书还在“新”字下功夫,绝大部分方剂的歌诀是由作者所创作,同时也采纳个别以前文献中比较明了的方歌。每条方剂的内容简明扼要,以歌诀为主,同时介绍每一条方的组成、功效、主治、临床运用、现代研究等。在主治方面,改变了以往文献中以症为主的表达模式,尽量归纳出其证机,使初学者更易于理解与掌握;在临床运用方面,采用中西医汇通的描述方法,既使用西医病名,又使用中医证名,使临床医生及西医学中医者更容易理解。本书既可作为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方剂学》的参考书,也可作为临床医生的实用参考书,对于其他中医爱好者来说也是一本非常有用的学习资料。
从研究的角度来看,《性传播疾病中疗500案解读》对《霉疮秘录》所载医案35则悉数收入并予详细解读,这在以往医学出版物中是没有的,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社会价值取向、特定传播流行、医学治疗水平等之一斑,特别是对流行病、传染病的研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本书以周炳文“治脾胃以安五脏”为核心的“运脾转枢”重要学术思想为轴线,将主要章节定为“运脾转枢”学术思想及临床研究、临证诊疗、思辨特点及临床经验方、学术传承等部分,学术观点独特,资料详实,病案典型,治验经方实用有效,对中医临床工作者具有很好的学习和借鉴价值。本书重点突出,兼顾全面,实用性强,方便读者应用于临床。
本书由中医学专家编写,画家绘图,在第4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全书共分6章,先行文字解说,再随文插入相应图表。前5章介绍针灸发展史略及针灸基本理论图解,十四经穴、经外穴和微刺系统穴位图解。十四经每条均单独绘有概观的经络与穴位图;头部及躯干正背侧则有总图。十四经穴、经外穴、微刺系统(头针、耳针)均为分解图,以单色平涂法描绘,穴位均用不同颜色的彩点表示,力求符合人体解剖,定位准确精美.第6章为常见病症处方例,并有指针应急处方,供临床应用参考.本图解以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的《针灸穴名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及《耳穴名称与部位》为依据,致力于腧穴的规范统一.本书具有检索容易、图文相配、便于理解、一目了然等优点,是针灸、按摩、外治等医疗、教学、科研的工具书,适合医学生、教学人员、临床工作者、研究者及针
李成文、李建生、司富春主编的《现代版中医古籍目录(1949-2012)》收录1949—2012年出版的中医古籍3600余种,其中包括丛书、类书、全书等中医古籍300余种,可以方便检索60多年来版本的中医古籍。其特点在于方便检索全国各出版社中医古籍出版概况,便于从各种途径检索中医古籍目录的书名、作者、成书年代,弥补了中医古籍书目检索工具之不足,对研究和利用中医古籍、医史文献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代版中医古籍目录(1949-2012)》可供从事古籍整理工作者和中医院校医、教、研及医史文献专业研究人员参考阅读。
《中国中医现代砭术:砭术治疗初探》是我国部关于中医砭术系统理论与临床治疗相结合的学术著作。适合中医院校师生、中医临床医师、针灸师、推拿按摩师以及喜爱中医的读者阅读。《中国中医现代砭术:砭术治疗初探》以教材形式,较全面地将中医理论与砭术操作手法通俗地展现给读者。《中国中医现代砭术:砭术治疗初探》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总论概括地论述中国砭术的历史沿革及现代挖掘,将祖先遗留的中医砭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体现了中医砭术的历史性、实用性和科学性。中篇砭术基础以中医基础理论在砭术中的应用为重点,阐明砭术治疗的原则和实践。下篇各论共分9章108节,包括百余病症。各病症分别述中西医病名、临床表现、病因病机、西医诊断、中医辨证和治疗操作。有些典型病症还附有医案举例。具备中医理论基础知识的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