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针灸全书》是一部大型,古今针灸精华的实用性工具书,分为上篇、下篇与附篇。上篇概述针灸发展史,基础理论,经穴名称,出处,取法,定位,主治作用,刺灸法,及古今验方与现代研究等内容。并汇总古今常用针法、灸法的操作程序,对多种针法内容予以规范。又新增刺灸法操作量学要素及临床常用的腹针疗法、小针刀法内容,体现了针灸学科发展的时代性。下篇:重点介绍了针灸辨证、脏腑、经络八纲辨证、治则治法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其具体应用。对近200多种针灸疗效较好的病症进行规范详尽描述。附篇:对针灸学古今集锦、集历代文献之精华和诗词,歌赋于一体。起着括约全书及画龙点睛的作用。尊古而不泥古,据典而不囿典,并配合近千幅图表,让读者阅读更加直观。
该书是继《古代中医急救全集》《中医急诊临床使用手册》后又一本中医急救医学丛书之一。该书选注医案来源:一是国医大师、名中医、中医专家学者之医案;二是急、危、重、难中医医案;三是医案完整,既有病史、临床表现,又有理化检查结果及西医诊断,且有中医理法方药、治疗经过和结果;四是各医案均加按语和评注,阐述中医理论和医案方药特点;五是医案选自国医、名医著作和中医类医药杂志所载;六是利于学者研讨、医生应用、学生学习之用。全书十五章,涵盖内、外、妇、儿科的急危重难疾病,共选注231例医案。
在“五部医话”的基础上,以方便临床医生借鉴和学习为原则。本书精选治疗内科疾病并且病证、治法、方药齐全的医话医案按照肺系病证医话、心系病证医话、脾胃系病证医话、肝胆病证医话、肾系病证医话、气血津液病证医话、肢体经络病证医话等进行选录和编排,编排方式采取以病类案的方法,选择对临床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医话医案,以病证为纲、医家医话医案为目,进行汇编。本书兼顾了临床医生的需求和“五部医话”的原书医话医案特色,以供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生阅读和学习。
本书为清代医家唐宗海所撰。唐氏推崇陈念祖《金匮要略浅注》,但对陈氏注解尚有缺误深以为憾,遂对陈书予以补缺正误,并加以发挥。唐氏为名噪一时的中西医汇通派代表人物,他以中西汇通的观点诠释补正该书,在沟通中西医学方面做了大胆尝试。
本书从临床药用实效出发,阐注《本经》药物四气五味、主治功效,使后世医家推一药而知百药,明一理而知百方。其经文注文重在解释经文本身,言简意赅;附论融会《内经》、《伤寒》、《金匮》之精义,重在钩玄药性机理与用药规律,著明其所以然。后附有药学专著《药性切用》,按草木果菜等分为16部,载药70余种。本次以乾隆元年丙辰吴江徐氏刻本为底本点校注释。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临床应用(精)》主要介绍了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LC-MS/MS)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全书内容分为LC-MS/MS的方法原理及LC-MS/MS的临床应用两大部分。LC-MS/MS的原理与方法包括LC-MS/MS技术原理、临床诊断方法的开发、优化和验证要求。考虑到LC-MS/MS技术的先进性和可操作性,本书有大量质谱技术临床实际应用的案例,包括检测、新生儿筛查、维生素检测、治疗药物监测、蛋白质分析等一系列检测项目的I临床意义、方法进展和实验室应用实例等内容。
本书内容包括互动心理疗法的理论探讨、治疗模式、技术流程及案例介绍等部分,是一本操作性很强的实用技术指导教程,为从事临床心理治疗的临床医生和心理医生等同仁提供一种全新的参考文献,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共同为发展中国心理学事业做贡献。
明末清初名医李延是编篡,初刊于1664年。作者鉴于流传较广的高阳生《脉诀》言辞鄙俚,谬误颇多,遂汇集古今脉学著作,结合其叔父李中梓所传的脉学予以辨驳订正。全书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内容详备。
《伤寒悬解》为清代医家黄元御所著。该书14卷,撰“仲景微旨”于书前,列“伤寒例”于书末,对《伤寒论》重新编次,厘为12类,逐条诠释,阐发其精髓,使其义精新,立论明确,阐释透彻,发仲圣之微旨,前后融贯,一脉相承,独具特色。本书基本按 伤寒论原文 伤寒悬解 白话解 的编排模式,就《伤寒悬解》原文进行了逐句白话解,希望能帮助中医初学者及中医药爱好者更好地研习《伤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