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针灸全书》是一部大型,古今针灸精华的实用性工具书,分为上篇、下篇与附篇。上篇概述针灸发展史,基础理论,经穴名称,出处,取法,定位,主治作用,刺灸法,及古今验方与现代研究等内容。并汇总古今常用针法、灸法的操作程序,对多种针法内容予以规范。又新增刺灸法操作量学要素及临床常用的腹针疗法、小针刀法内容,体现了针灸学科发展的时代性。下篇:重点介绍了针灸辨证、脏腑、经络八纲辨证、治则治法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其具体应用。对近200多种针灸疗效较好的病症进行规范详尽描述。附篇:对针灸学古今集锦、集历代文献之精华和诗词,歌赋于一体。起着括约全书及画龙点睛的作用。尊古而不泥古,据典而不囿典,并配合近千幅图表,让读者阅读更加直观。
本书内容包括互动心理疗法的理论探讨、治疗模式、技术流程及案例介绍等部分,是一本操作性很强的实用技术指导教程,为从事临床心理治疗的临床医生和心理医生等同仁提供一种全新的参考文献,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共同为发展中国心理学事业做贡献。
明末清初名医李延是编篡,初刊于1664年。作者鉴于流传较广的高阳生《脉诀》言辞鄙俚,谬误颇多,遂汇集古今脉学著作,结合其叔父李中梓所传的脉学予以辨驳订正。全书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内容详备。
《伤寒悬解》为清代医家黄元御所著。该书14卷,撰“仲景微旨”于书前,列“伤寒例”于书末,对《伤寒论》重新编次,厘为12类,逐条诠释,阐发其精髓,使其义精新,立论明确,阐释透彻,发仲圣之微旨,前后融贯,一脉相承,独具特色。本书基本按 伤寒论原文 伤寒悬解 白话解 的编排模式,就《伤寒悬解》原文进行了逐句白话解,希望能帮助中医初学者及中医药爱好者更好地研习《伤寒论》。
“本输针灸”是一种依据腧穴的阴阳五行属性,辨证组方的针灸治疗方法,其名源于《灵枢·本输》篇(该篇主要介绍五脏六腑所出之五输穴,及其位置、属性、运行方式等)。所谓“本输针灸”是以《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理论为指导思想,遵循阴阳五行的哲学理念,以《内经》中所记载的腧穴为基本选穴,以五腧穴为核心穴位组方的治疗方法。本书通过对“本输针灸”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探讨,力求使《内经》的基本理论,在针灸临床治疗过程中,更具逻辑性、客观性、实用性、简单性,这也是作者一直以来学习中医经典的理念。
本书主要介绍了内蒙古老中医董静穴位割治截根疗法经验。内容主要分总论、各论、附论三部分。总论论述割治概述、治疗机制、割治规程。各论分述常见32种疾病的割治方法。每种疾病又从分期割治、方治释义、病案举例、附方药用、主方释义五部分予以论述。使割治有法可循,难以接受者有药可治,亦可先割后药,割药并用,或辅以针刺、水针封闭等。附论介绍了腧穴定位取穴法、常用特定穴位及常用针灸歌诀,以便对人体腧穴及其应用进行背诵记忆。《董氏穴位割治截根疗法(附光盘)》配以操作演示光盘,图文声像俱全,适合相关专业医师阅读参考。
彭子益先生是民国时期一位卓有成就的中医学专家,他既善于阅读理解中医古籍的经典原著,深得中医古籍的读法,能够深入理解中医古籍的奥妙道理,同时又乐于接受当时现代科学诸多学科的新知识,并能以现代科学的思维方法,比较恰当地解释古代中医的原理,即使现代的读者,也能从他的解释中得到诸多启发,因此可以认为,彭子益先生是一位既能深入理解古代中医原理,又能结合新知识而颇有心得的中医学者。临床方面,对中医的诊法、辨证论治的思维,以及组方用药的理解,多有独到的分析和经验心得,的确是一位既能精思妙悟,又很有临床实践经验体会的医学大家。虽然书中的有些讲法亦有偏颇或穿凿之处,但整体而言,仍不失学习中医的一本较好的参考书。
本书介绍了张存悌主任医师在多年临床中的医案,约有500个医案,非常贴近临床。按疾病系统排列,介绍了各种疾病的火神派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