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主编,是解读《伤寒杂病论》中方剂的工具书,也是全面、系统、科学地研究《伤寒杂病论》中方剂在用方辨证中的基本含义、科学定义及其应用价值,将《伤寒杂病论》中方剂理论体系密切联系临床实践,作为指导临床治病的重要研究成果。 本书以全面详细、客观务实、贴近学习、便于实用、切入问题、点拨思路、学以致用为特色,旨在使读者在理论深造与临床提高方面都有全新进步和跨越。 本书收录经方260首,其中"导读、方歌、方药、用法、功用、适应证、用药分析、用方思路、随证合方、注意事项、应用指征"是研究经方核心内容,"方论"是研究经方百家各抒己见内容,"方论评议、药理作用"是研究经方开阔学用思路及方法内容。 全书编写思路独特新颖,解读经方精确,内容丰富翔实,理论指导临床,是中医院校师生、中
全书分为总论、各论以及附录三个部分,全面覆盖中西医结合诊治恶性肿瘤的各个领域。从病位、病因、病机、病理演变到疾病属性,从现代医学分期、治疗及前沿进展到中医辨证论治、单方验方、饮食调护、预防保健等逐一论述,内容贴近临床,充分体现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的理念。
《徐灵胎医学全书》为医学全书。清 徐大椿撰。16种。此书是在1764年徐氏自刊的《徐氏医书六种》基础上增辑而成。计有《难经经释》、《医学源流论》、《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医贯砭》、《伤寒论类方》、《兰台轨范》、《洄溪医案》、《慎疾刍言》、《内经诠释》、《洄溪脉学》、《脉诀启悟注释》、《六经病解》、《伤寒约编》、《舌鉴总论》、《杂病源》、《女科医案》。徐氏学识渊博,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著述甚丰,且颇为后世所重。现存多种清刊本及上海广益书局铅印本。
《余听鸿医案》医案和论述大部分属内科范围,为其手录治愈的重症及疑难杂病,兼及平日得之师友问的治验。全书共载病种九十二门、医案一百十九则,内容主要涉及内、外、妇等科,病证范围以关格、肿胀、湿温、咳嗽、戴阳、泄泻、时毒、发背、产后病等为多。医案记录详尽,辨证精审,用药灵活多变,如治关格、痹痿、上下脱、阴、阳斑等数案,病情变幻多端,余氏用药能洞中肯綮,反映了其丰富临证经验。 《外症医案汇编》四卷,是近代中医外科流派 心得派 的集大成著作之一。余氏精内外科,鉴于有许多需要内科配合治疗的外科证,往往由于病家和专科医生不明确综合治疗的必要性,每致意见分歧,贻误患者。为了弥补这一缺憾,他选辑了清代名家如陈学山、薛生白、缪宜亭、叶天士和徐灵胎等的外证医案七百余则,间附以自己的治验案,分为十三部
主张以六经辨治热病,同时何氏又是绍派伤寒的继承人,于寒温辨治两法的融合运用有着独到经验。
高憩云撰有《外科医镜》十二卷,《逆症汇录》,《外科问答》,《五藏六腑图说》,《运气指掌》,《外科三字经》,《六气感证》等。
李可是21世纪中医界的大家。本书根据李可近10年来医案,选出280例。为了体现医案的真实性,特选出照片处方196例。作者对医案进行了认真点评,并总结出规律。从中可看出李可治该病的思路,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本书可供中医业者临床指导,也可作为中医教学参考资料。
绪论概述了针灸学的概念和特点,全面阐述了针灸学的发展史、对外传播和 交流,归纳了针灸学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上篇经络腧穴,主要论述了经络腧穴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重点介绍了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和腧穴的定位、解剖、主治和操作等;中篇刺灸方法,主要介绍了常用针具、针灸体位等基本知识,强调了常规针灸治疗量和针灸施术注意事项,重点论述了以毫针、艾灸为主的各种针灸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要求等;下篇针灸治疗,主要论述了针灸治疗作用、原则和临床诊治特点、针灸治病特点、针灸处方等,重点介绍了各科常见病的针灸治疗,以适应临床需要;附篇介绍了针灸研究进展,解释了古代人体部位名称,以适于现代针灸的编写思路提纲挈领地介绍了子午流注针法和灵龟、飞腾八法,选录了针灸歌诀。书后附三张 标准穴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