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名医李延是编篡,初刊于1664年。作者鉴于流传较广的高阳生《脉诀》言辞鄙俚,谬误颇多,遂汇集古今脉学著作,结合其叔父李中梓所传的脉学予以辨驳订正。全书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内容详备。
本书为作者为学员讲授中医基础理论的讲座内容整理。内容涉及中医理、法、方、药各个方面,在中医理论体系的框架中详细阐述了经典理论在临床治疗中的运用方法,为《医门推敲》第三部的续篇。展现了作者对中医理论的经典解读及临证应用的独到感悟。 全书延续了前三部书的写作风格,语言通俗,论述翔实,生动演绎医门推敲之门径。
《壶天散墨(第3版)》初版于1985年,曾荣获上海市卫生系统的书目奖。本书是裘沛然医论集,主要陈述了裘沛然对中医学上某些问题的见解。如对医学理论的探讨,处方用药的体会,临床点滴心得,养生研究,医史考证等多个方面共42篇。其书据作者自序:“抉择陈言,剖析疑似,俯仰今古,直道心源。”对前人论述,有质疑,有正误,议论有条理,分析较深入,颇多独自见解。本书涉猎古今文献,以散文形式叙述中医理论与经验,所论内容言之有物,文笔生动,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壶天散墨(第3版)》可供中医临床医师、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药学爱好者参考阅读。
全书的核心内容是疾病的预测,先兆是疾病预测的前提,先兆证就是疾病的早期信号,掌握先兆证的规律对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具有重大意义。本书以中医传统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现代科学 进行探索,力图揭示先兆证与疾病的内在联系,总结各种疾病先兆预测的规律。全书从先兆证的理论基础,先兆证的特点、规律,先兆证的特定部位以及先兆证的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论述,并选择了以内科为主的疾病进行分析,理论结合临床实践深入论述,而且介绍了阻截治疗的方案和验方。
李可被誉为21世纪中医无冕之王。作者研习李可古中医学之路,深深体会到中医复兴的路在2000年前的古代,《易经》与《内经》结合,是《李可六经辨证学》一整套的理法方药基础,其囊括百病,是攻克世界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全书按李可六经医学学术思想体系,由浅入深,分为太阳篇、阳明篇、少阳篇、太阴篇、少阴篇、厥阴篇,并附有临床案例以作佐证。本书可供中医业者临床指导,也可作为经方研究者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