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总论》、《各论》两大部分。《总论》叙述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对肿瘤治疗的方法及临床研究进展概况;《各论》介绍了31种癌症的诊断与治疗,其内容由[诊断要点]、[分期标准]、[治疗]、[预防与护理]四部分组成,个别章节还设有[鉴别诊断]等,重点是[治疗]部分。本书《总论》与《各论》各成体例。《总论》以综述形式为主;《各论》每章的叙述形成大体一致,但由于内容多寡不一,或在大项目内包含有小项目,故个别章节的体例自成一格,总以说明问题为愿。本书《各论》每章的治疗部分,分别介绍了西医治疗、中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及重症与并发症的治疗。西医治疗包括外科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等新技术、新方法等。中医治疗以辨证论治为主,兼述应用及良方荟萃。中西医结合治疗介绍其方法,不作具体治疗或操
《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手册(修订本)》是一本大型工具书。全书共计十九章,收载了皮肤病及性病共200多种,其中包括了临床工作中常见的及一些罕见的病种,内容力求新颖、实用,尤其在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面论述详尽。同时,《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手册(修订本)》将每一疾病均分为西医和中医两部分,分别由西医师和中医师撰写,为西学中、中学西的医务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参考资料。《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手册(修订本)》适用于从事皮肤病、性病诊疗的医务人员,也适用于临床各科医生。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分上、下两篇。上篇重点介绍膝关节的应用解剖,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等内容;下篇主要介绍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原则与方法,以及健康教育、针灸推拿、运动锻炼等非药物疗法,中药、西药的内、外治法,针灸、推拿疗法及名医名家的诊疗经验。《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资料丰富,内容翔实,既有临床基础理论,又有具体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可以供骨伤科临床医师参考使用,也适合骨伤科患者及其家属阅读。
本书是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的专著,分为四篇。第一篇主要是医理论述,介绍了皮肤病的中医辨证及多种中医治法在皮肤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第二篇着重介绍皮肤科常用中草药的药理研究及其进展,第三篇以病为单位系统介绍了常见皮肤病的病因病理、诊断与鉴別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部分名家的治疗心得及经验:第四篇介绍了对中药可能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肾毒性反应、肝损害等的调查分析,中草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并附以中药配伍禁忌歌诀及中药极限量供读者参考。 本书适合广大中西医皮肤科临床医师参阅。
本书分为两部分。部分主要介绍了中西医对肥胖病的认识,涵盖了我们十余年来对肥胖病的研究成果,主要介绍肥胖病的分型、、病因病机、发生发展的演变规律以及肥胖病防治方面的新观点和新思路。第二部分主要介绍肥胖病相关疾病的病因病机及防治。本书阐述了我们一些独到的见解,如肥胖病可按《黄帝内经》分型为“膏人、脂人、肉人”,对肥胖的预后判断具有前瞻性的价值。肥胖树概念的提出,使人们能清楚地看到肥胖的发展过程和危害,以及着眼于肥胖的治疗对于预防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重要性,体现了“治未病”的先进治疗理念。关于肥胖病的治疗方面,突出介绍了我们多年来行之有效的中医药方法及药物,搜集了很多关于中医中药及针灸等疗法的相关资料,供临床医师及肥胖病患者查阅、应用。
本书共12章,系统、详尽、深入地论述了颈椎病一病,包括颈椎的应用解剖和生物力学,颈椎病的病因病理、中医病机、检查方法、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医辨证,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康复治疗和预防。重点介绍了颈椎病的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各种治疗方法及其进展,如小针刀疗法、中药离子导入、硬膜外腔中西药物灌注、介入疗法、微创手术等。本书是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骨科专家的经验总结。内容图文并茂,实用可读。主要供从事骨伤科临床、科研工作的专业人员参考,也可供关心颈椎病一病的人员学习。
在我国,周围血管疾病是常见疾病。近20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率出现下降趋势,然而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糖尿病性血管病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日趋。据推测,我国2000年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就有2000万例,并以每年60万例的数目在递增;糖尿病性坏疽也有100万例。因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并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研究已经走过40多年漫长历程。从1954年开始,以应用中医中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一个疾病为开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病串证,同病异治,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从中医中药治疗发展到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经历了10年多时间。在此基础上,依据中国传统医学血瘀证和异病同治的
本书共分8章,先从西医的角度系统介绍了下丘脑?垂体疾病、甲状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糖尿病及相关疾病、代谢、内分泌急症等的病因、临床表现、理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法、疗效和预后;再从中医角度阐述了上述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和中医辅助治疗方法等内容。本书内容新颖、实用性强,反映了当前中西医结合诊治内分泌代谢疾病的方法、经验和进展,对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诊疗工作者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是一部案头常备的参考书。
本书分7篇27章,分别为生殖内分泌学、生殖免疫学、生殖内分泌与免疫调节中西医研究进展、妇科疾病、产科疾病、和节育。作者从中西相结合的角度较为详尽地阐述了生殖免疫和内分泌学的基础知识、研究进展和生殖学科常见疾病的西医病因病理、中医病机、诊断及中西治疗等。各篇所涉及的内容均为目前临床医师经常遇到的和始终关注的重点、难点与热点问题,本书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观点鲜明,实用性强,适合妇科、男性学科专科医学及春他科室中、高年资医师参阅,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本书是一部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母)外翻的临床专著。本书共16章,~7章系统介绍了足部疾病诊疗的基础知识,包括足部的解剖、常用检查方法、足部相关疾病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等。第9~16章主要介绍了(?母)外翻及相关疾病的诊断与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方法,部分章节之后有针对该病治疗方法的述评。全书计有333幅插图,以利读者对本书的解读和学用。本书图文并茂,理论结合临床,突出实用,力求使广大读者对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母)外翻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及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的特点和优势有一个全面、系统、清晰的认识。本书主要供骨伤科医生,尤其是基层骨伤科医生习用参考。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分三篇。篇为基础篇,分两章。章介绍了中医皮肤性病学基础,内容包括中医皮肤性病学的发展史、中医皮肤性病学的病因以及皮肤性病的中医辨证。第二章介绍了西医皮肤性病学基础,内容包括皮肤的解剖与组织结构、皮肤的生理与病理、皮肤病的诊断学。第二篇为临床篇,分二十章,共介绍了200多种常见和疑难的皮肤病与性病,并对其中西医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和治疗要点进行了论述。第三篇为药物篇,分两章。章介绍了皮肤性病的中医论治方法,第二章介绍了西医药物治疗的方法。《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对一些重点疾病如湿疹、银屑病、药物性皮炎、红斑狼疮、皮肌炎、白癜风、生殖器疱疹、梅毒、、等进行了重点论述。《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是一本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皮肤科专业参考书,实用
《中西医结合脊髓病学》共二十一章,前七章介绍了有关脊髓的解剖生理、症候学、诊断技术,中、西医对脊髓的认识以及脊髓病中、西医常用治疗方法等内容,后十四章对每种病分为概述、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预后与调护、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地论述。《中西医结合脊髓病学》中西并重,融会贯通。适合广大临床工作者、医学院校师生尤其是神经内科医师参考阅读。
疼痛治疗学作为医疗临床的一门学科,近年来发展较快。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增强,以疼痛而就诊的患者不仅逐渐增多,病种涉及到医疗临床各专业。有时面对较棘手的急慢性疼痛,许多临床医务人员乃至疼痛治疗的专业人员也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而困惑。广大临床医师迫切需要在知识更新的同时,掌握治疗疼痛简捷而有效的方法。因此,根据作者的临床和教学、科研体会,归纳整理,编写了本书。作者力争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吸纳近年来疼痛研究的新进展,系统地论述了疾病的中、西医基础理论,介绍了中西医结合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力求使读者在面对病人时,能根据其病症,灵活应用中、西两法,选取的治疗方式。本书不仅是疼痛专业医师书,也是各临床科医师的参考书。很多,如何选取最适当的方法和方药,较快地解除病人的疼痛,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