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的专著,分为四篇。篇主要是医理论述,介绍了皮肤病的中医辨证及多种中医治法在皮肤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第二篇着重介绍皮肤科常用中草药的药理研究及其进展,第三篇以病为单位系统介绍了常见皮肤病的病因病理、诊断与鉴別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部分名家的治疗心得及经验:第四篇介绍了对中药可能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肾毒性反应、肝损害等的调查分析,中草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并附以中药配伍禁忌歌诀及中药极限量供读者参考。 本书适合广大中西医皮肤科临床医师参阅。
本书就胰腺炎这一临床常见急腹症的相关前沿问题进行论述,并加入编者单位的诊治经验和 体会,有较大的临床指导价值。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基础篇,主要阐述胰腺炎的基础理 论,包括解剖、生理和病理生理、影像学检查及祖国医学对胰腺与胰腺炎的认识等;中篇为临床篇, 主要阐述轻型胰腺炎与重症胰腺炎病因、病理、重症度判定方法、自然病程、中医见证规律及中西医 结合治疗要点等;下篇为实验研究,就急、慢性胰腺炎的基础研究方法与现状做较详细论述。 该书是一本汇集高水平的西医及中医胰腺外科诊断及治疗经验于一体的中西医结合外科专 著。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吴咸中院士担任丛书总主编、本书荣誉主编;中国中西医 结合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崔乃强教授担任本书主编;编者都是长期从事胰腺外科临 床一
本书为《现代中西医诊疗丛书》之一,共分五篇,90余万字。总论汇集了本学科的进展,重点介绍了现代听力学、鼻变态反应学及新型鼻、喉、气管、食管内窥镜等诊疗技术,并对中医作了概述。在各论中对每一疾病均从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三方面叙述,理论联系实践,突出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疗法。具体介绍了常见手术、急症手术和近年来新开展的手术如喉切除手术发音重建术等。在中医方面除深化了中医理论和辨证施治外,收集了许多验方、名医经验,尤其着重介绍了针灸和各种中医外治经验,体现了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本色,对缺少中医专门论述的许多疾病如鼻窦囊肿、耳源性颅内并发症、爱滋病在耳鼻喉科的表现等均作了较全面的中医论述,补充了本学科的中医内容。在中西医结合方面,突出了中西医结合的新思路和诊疗经验。使本书成为既荟萃中
本书的新理论及治疗方法基本上都是朱汉章教授提出来的,由其研究生重新整理,将其提出的新理论及治疗方法进一步研究,进行深化和延伸,并且结合主编多年的针刀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进行发挥。 本书所讲述的内容有对针刀医学许多旧理论及方法的否定,而且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将中医整体观及辨证论治融于针刀治疗,并令疗效有了质的飞跃。
《肺结核中西医诊断治疗学》根据现代医学对肺结核病的研究成果,分别就肺结核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肺结核诊断、鉴别诊断、化学药物疗法、西医疗法、中医中药治疗与肺结核及其常见症状的饮食疗法等进行了系统阐述;另外,还对儿童肺结核、老年肺结核、妊娠期肺结核和耐药肺结核等特殊类型,以及肺结核常见并发症、肺外结核病和肺结核合并病等诊治也进行了详细介绍;对肺结核的护理、预防与预后等也作了说明。
本书主创人员由中医和西医两方面的专家组成,均为长年工作在杭州、上海、北京一流医院的肿瘤临床工作,在本单位均为肿瘤某一治疗方法方面的学科带头人,具有丰富的临床阅历,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和教训,并能及时运用现代文献检索手段了解肿瘤临床研究各方面的新信息和新成果,可以保证本书内容的科学性、新颖性、性。 全书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经济学的观念为指导,运用循证医学和方法学研究讨论问题的方法,详细介绍了肝癌不同临床分期尤其是晚期肝癌的中西医综合治疗的思路和具体实施方法,放化疗副反应的防治,各种肝癌并发症的中西医综合处理,晚期肝癌的姑息治疗,各期护理工作,康复治疗的方法,临终关怀的实施,以及临床GCP的实施。反复强调了于不同分期各种中西医治疗方法的有机结合,以尽可能帮助读者在改善患者症状
医学涉猎的脉管炎范围甚广,与不少临床学科瓜蒂相连。本书重点介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脉管炎、糖尿病性肢端坏疽、雷诺综合征及静脉瓣膜(包括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性浅静脉炎、静脉曲张、周浅静脉炎引起的溃疡)的发病机理及中西医治疗方法。
本书较为系统地总结了现代著名临床家危北海的临床经验,并介绍了其从医过程,是现代中医学术发展概况的反映,它带有浓浓的时代色彩。本书的编辑出版是对现代著名,临床家经验的梳理,也为人们学习、继承乃至发展中医学术奠定了基础。
吕玉波编著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研究方法学(精)》为部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路经研究的方法学专著。主要内容包括中医临床路径的难点及其适用性分析、方案设计、建立中医临床路径的关键技术、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评价等。
本书是由主编与一批学有所成的专家和中青年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者共同编纂而成,是中西医结合骨科近50年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为体现本书的实用性,在总论中由各相关专家撰写,各相关章节中均由临床一线的专家完成,针对骨折、畸形、骨病的发生部位(骨干、干骺部、关节内)、类型、移位或畸形程度.进行分析之后,提出相应治疗措施。为使读者明确书中的技术特点与学术思想,对每种骨折、畸形、骨病有全面、清楚、系统的认识,均对实际病例的治疗过程进行扼要的描述,之后对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加以分析与讨论。本书所列举的内容,均是应用中西医结合外国定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的病种。本书提倡:”医生要做该做的手术,不要做想做的手术。”凡能应用闭合手法整复、矫正,就不必应用切开的方法矫正;凡是能用外固定的,就不必用内固定进行
本书对近年来中西医肿瘤学的新进展及临床应用进行阐述,全书分二十一章,涉及33种肿瘤,每种肿瘤都简明扼要地介绍中医的病因病机、分型论治及西医的病理生理。诊断标准、常规治疗及研究进展。各章节作者均为近年来在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并来自知名的三甲医院,具有较高的理论和临床水平。相信本书的出版将有助于肿瘤中西医结合的规范化治疗,帮助肿瘤科医师开拓视野,了解新的理论与临床研究进展前沿。
中医药学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外交流更加广泛,中医药学正走向世界。中西医结合队伍不断扩大。笔者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深感作为一名西医在学习中医过程中,会遇到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等许多方面的困难,但也同时运用中西医结合方式解决了许多临床疑难问题,这是一名医生的乐趣。全面掌握中西医临床技能,能够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传统中医与西医都有各自的优势,又各有不足,如何相互理解,相互融合,创造出共同的语言,是重要的课题。笔者将自己多年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写出, 并例举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验案,希望对有志于此的同道有所启迪,使年轻医生少走弯路,更快成长起来。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书中提出的一些思想及观点不当之处,希望批评指正。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的宝库,在肿瘤治疗方面有许多经验可以借鉴、继承和发扬,而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它能取得相互配合、取长补短的作用,从而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对中晚期癌症患者能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存期。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必将为攻克癌症造福人类作出积极的贡献。 本书内容新颖,突出新知识、新进展,强调实用性及肿瘤的综合治疗,而且荟萃肿瘤临床专家的诊治精华,详细介绍各种常见肿瘤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单方验方、饮食调护、预防保健、简介及新上市的常用化疗药。本书适合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及医科学生、研究生等使用。
《睡眠障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基础与临床》是从现代睡眠医学的临床实践出发,结合中医关于睡眠医学的理论与实践,将长期从事睡眠障碍研究的临床经验融为一体,系统介绍了中医关于睡眠医学的基本理论、睡眠的生理与心理、特殊人群的睡眠问题、睡眠呼吸障碍、睡眠节律障碍、异态睡眠、睡眠运动障碍、失眠概论、失眠的中医治疗、失眠的西医治疗、睡眠障碍评估技术、睡眠医学的学科建设、睡眠实验室建设等进行论述,是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学专业及其他从事睡眠障碍人员的重要参考书。 《睡眠障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基础与临床》由汪卫东、刘艳骄和慈书平主编。
广东省中医院创建脑病中心,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中医与西医结合、内科与外科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急救与康复结合、内治服药与外治及练功结合。坚持人本主义,体现人文关怀。对中风病的防治,依照卒中单元理念,穿透各类多层面多环节的疾病时空,将现有的康复手段加以整合,不仅强调早期介入康复,并且注重规范“三级”康复治疗,以预期实现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与精神状态的恢复,还要减少并发症的目标。本书是由主编陈红霞、黄燕教授与谢仁明博士等专家群体认真搜集相关信息资料,汇总分析,撷取精神,结合国人国情所需编写而成的。
本书分7篇27章,分别为生殖内分泌学、生殖免疫学、生殖内分泌与免疫调节中西医研究进展、妇科疾病、产科疾病、和节育。作者从中西相结合的角度较为详尽地阐述了生殖免疫和内分泌学的基础知识、研究进展和生殖学科常见疾病的西医病因病理、中医病机、诊断及中西治疗等。各篇所涉及的内容均为目前临床医师经常遇到的和始终关注的重点、难点与热点问题,本书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观点鲜明,实用性强,适合妇科、男性学科专科医学及春他科室中、高年资医师参阅,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手册》主要是为神经内科医生和基层全科医生提供的西医和中医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治中的先进、成熟、实用的成果。本着中西医结合,诊治并重,临床实用的原则。以西医对疾病的诊断为线,常见和比较常见的疾病为主,介绍内容包括对每种疾病的病因、症状体征、诊断要点以及治疗提要;并对每一种疾病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进行立法、选方、用药和针灸的综合治疗。取材尽量采用新的,或比较新的成果,力求完整,但作为手册,又应简明扼要,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融为一体,临床实用为主,以符合我国当今的医疗水平。
无
连院长主编的《中西医结合眼科疾病诊疗手册》分上下两篇,上篇介绍了有关眼科疾病的病史采集、视功能检查和眼科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中医的五轮、脏腑、八纲、内障、外障、眼底病变、症状的辨证方法。下篇以现代医学解剖部位分章,以病名分节,共介绍了135种眼病,对每种疾病,依次简明地概述了其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预防调护。全书诊断、鉴别诊断采用西医的诊断标准,治疗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眼科疾病诊疗手册》融合中西医眼科的优势,参考诸多眼科名家的经验,并吸取近年来外眼科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成果,切合临床实际,是适合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临床医师和全科医师的一本简明扼要、方便实用的中西医结合案头手册。同时也可作为本科生、硕士生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