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古籍校讀法》是為學習研究中醫古籍閱讀方法而编寫的教材,主要供高等院校中醫類專業研究生使用。 本教材的編寫目的,是通過校讀理論的講授、校讀實例的剖析以及校讀實踐的訓練,使研究生正確把握校讀中醫古籍的方法,增强發現、分析、解决閱讀中醫古籍問題的能力。 清季俞樾《古書疑義舉例。序》指出:“執今日傳刻之書,而以為是古人之真本,譬猶聞人言筍可食,歸而煮其簣也。”竹之初生者為筍,而簣則是用竹片編成的床墊。傳刻之書並非古之真本,猶如簣並不是筍,以此說明今人傳刻之文,並非全是古人之真文。同樣,今人注釋講解之義,也並非全是古人的真義。為使所據之經是其本來的面目,便需要認真地校勘;為使所釋之義是其原有的意義,便需要準確地闆讀。具而明之,校讀法就是依據本書,參考他書,發現謬誤,探求理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