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共六十四卷,分为二十四集,明代张介宾撰,是一部大型综合性中医著作。作者张介宾(1563-1640),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浙江绍兴人。 黄宗羲《张景岳传》记载他十四岁从 父游于京城,师从于当时名医金英,尽得其传。林日蔚《景岳全书纪略》说先祖(景岳)自幼聪敏过人,博览全书,于兵法、医学尤为通晓。壮年曾从军,因不得志,专心钻研医学,探隐研神,医日进,名日彰,时人比之仲景、东垣。 张介宾在诊疗之余,又勤于著述,有 《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质疑录》等医学经典著作流传于世。《景岳全书》是他晚年所作,全书包括中医理论、本草、方剂、临床各科疾病等内容。作者文笔流畅,博采众家之长,理论多有创见。此书一经问世,便广受欢迎,历史上有多达四十余种版本流传,对后世影响深远,是广大中医爱好者和从业者的之书。 本次整理出
《拾慧集》是清代岭南医家何德藻编的一本综合性中医文献,刊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内容包括《长沙杂病》五卷、《长沙妇科》《长沙外科》《医学准绳》《寒温明辨》《杂病补阙》二卷、《眼科辑要》《喉科要旨》《保幼八则》《痘门六法》《麻疹重新》《伤损秘传》等十二种。是以伤寒学术为中心的综合性医学丛书。本书对《拾慧集》进行系统整理,对作者生平、学术思想进行研究,以为岭南伤寒学术提供参考。
岭南,在传统上是指越城、大庾、骑田、都庞、萌渚五岭以南的地区。这个地区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富有特色,是我国地域文化中的重要分支。厂东是岭南地区的核心地域,近代以来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发展均走在地区的前列。在这里,传统中医药以独特的作用深得人们信赖,一直呈现生机勃勃的局面。
这是一本广泛涵盖了《本草纲目》内容的科普读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十个章节。每一个条目,注者都配有该物种的介绍、习性,全面且详细地描写了动植物的性状、释名 。配以大篇幅来自日本江户时代的彩色手绘插图,读者能在领略生动有趣的本草世界的同时体验300余幅图带来的视觉盛宴。全书白话文为主,可读性强,内容不失专业,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读者阅读、学习。四色全彩印刷,极尽轻奢文艺之风。翻阅本书,让你感受生生不息,周而复始之美。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即章,从整体上对先秦两汉简帛医方的研究进行概述,同时还提出构建简帛医学体系。第二部分即第二章,是本书的主体部分之一,是按医方数量整理出各科医方并进行集成,将已出版的简帛医方中较为完整的方剂,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时间跨度从战国至东汉。第三部分即第三至第七章,是对内科、外科、养生、房中、祝由等五类医方的专门研究。
本书采用竖排繁体的形式呈现给读者中医文化之经典。《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 神农 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已知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仍是临床常用药;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所论药物适应病症能达170多种,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这也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这是我国药物学早分类法,为历代沿用。当中药药物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所载药物药效绝大部分是正确的。直今仍为中医学子之书。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简介 汉 张仲景著 民国 桂林 罗哲初手抄 朱俊 点校 210页 6.875印张 桂林古本《伤寒》,一名《伤寒十二稿》(即《伤寒杂病论》)。前清同治六年,桂林左修之先生受之于医圣张仲景先生四十六世孙张绍祖氏。 得其家传《伤寒》一书,相传共有十三稿,每成一稿,传抄殆遍城邑。兹所存者为第十二稿。至光绪二十年,罗君哲初问业于左公,尽得其传。罗君得此书以后,抱不得其人不传之旨,精录什藏历三十余年,秘不示人。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简介 汉 张仲景著 民国 桂林罗哲初手抄 朱俊点校 210 6.875 桂林古本《伤寒》,一名《伤寒十二稿》(即《伤寒杂病论》)。前清同治六年,桂林左修之先生受之于医圣张仲景先生四十六世孙张绍祖氏。得其家传《伤寒》一书,相传共有十三稿,每成一稿,传抄殆遍城邑。兹所存者为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