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是21世纪中医界的大家。本书根据李可近10年来医案,选出280例。为了体现医案的真实性,特选出照片处方196例。作者对医案进行了认真点评,并总结出规律。从中可看出李可治该病的思路,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本书可供中医业者临床指导,也可作为中医教学参考资料。
本书紧扣“实用”“中医”“儿科学”关键词,是全面系统论述中医儿科学基本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大型实用型中医儿科学临床专著。本书内容有特点:一是体现厚重的中医儿科基础理论,从中医儿科学术源流、古今历代儿科重要医著到中医儿科学基础理论,从儿科发病特点、诊疗特色到小儿养育保健与护理特点,均系统论述;二是融汇古今儿科学术精华与医疗经验,对儿科病证分中医传统候证与现代临床疾病加以论述,力求全面系统,更着力于实用,注重实践,将适用于小儿的传统疗法如外治、推拿、针灸以及民间便方、名医验方运用于现代儿科临床;三是专注于辨证论治的中医临证思维,破除“辨证分型”“分型(证)施治”的西医思维模式与框框,从临床实际出发,对每一病证的治疗以[证治条辨]的形式编写,充分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性、灵活性与包容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糖尿病总论,阐述糖尿病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西西诊断和治疗概要、中医辨证治、常用的中药、方剂及中医辅助治疗方法。下篇则主要论述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阐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中西医学认识概要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变、糖尿病性高血压、糖尿病性、糖尿病足、糖尿病性胃肠病的发病体制、西医诊断和治疗概要、中医辨证论治以及研究概况。本书主要由长期工作在临应酬一线的、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编写,力求在内容上做到全面、新颖、扼要;注重中医临床特色,中西兼收;充分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突出反映新发展、新技术、新方法。
《温病条辨》是温病学的代表著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系学习中医的一门必修课程。鉴于原书论理浑身,岐义也多,为了适应读者需要,乃汲取历代文献精华,结合编者多年教学、临床经验而编是书,名为《温病条辨临床学习参考》。 本书体例仍按原书分篇分条。对每条原文设有提要、注释、原文分析、参考资料、按语等项。重点是原文分析,除诠释原文外,还提出一些理解原文应注意的问题并指出原书作者的长短得失,惟以临床实用为宗旨。在每篇之末,附有结语,包括学习要点和复习思考题,供习研者参考。 本书以1958年4月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增补评注温病条辨》为主要蓝本;书后附李厚堃所编的《温病赋》,以供读者参考。
作为北京中医医院60年院庆的献礼,经历长时间的准备、编写、修改,明医馆丛刊(41本)终于问世,本书作为此丛书的一本。《王禹堂治肿瘤方药心悟》一书是王老临床数十载治疗经验的一次总结,也是对以往治疗体会的一次升华,书中提出诸多独有的心得体会,只待后学细细体会,方知其中奥妙之处。
《望诊遵经白话图解》将《望诊遵经》进行重新点校,并加以白话解释,配以图片,可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书的内容。因望诊为中医四诊之首,故学好望诊能更好地为学习中医诊断打好基础。目前,人们对中医望诊非常感兴趣,望面、望眼、望舌、望耳、望手等望诊类图书很多,望诊属于经验医学,多是古人所传下的经验,《望诊遵经白话图解》就是把古人的望诊经验进行了全面的总结。通过望诊,可以使人们在疾病的早期,更快地判断病情做到有病早知道、早治疗。
舌诊,又称辨舌,是指通过观察舌象,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诊断方法,是中医诊法的特色之一。舌为心之苗,又与肝、肾、脾、膀胱、三焦等许多经络相通。“病之经络,脏腑,营卫气血,表里阴阳,必形于舌。”通过舌诊可分辨体质禀赋,判断正气盛衰,分辨病位深浅,区别病邪性质,推断病势进展,估计病情预后,指导处方遗药。因此,舌诊是中医工作者治病处方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推动中医事业发展,更好地继承前人辨舌用药经验与知识,我们在搜集参考大量有关舌诊文献的基础上,采取以病名类归舌诊的方法,从处方用药着手,编纂成《中医舌诊与用药》一书,目的在于通过比较系统地归纳、整理,以试图总结一下古今医家舌诊与用药的规律,对中医院校师生、临床中医和西医学习中医的同志,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本书章至第五章,
为整理和总结占令中医文献中的临证经验和诊治依据,发扬中医药特色,挺高临床各科的诊疗水平,乃编写《专病专科中医古今证治通览丛书》,本书为之分册。李云英主编的《突发性聋》选择了有中医诊治优势的突发性聋进行文献研究和整理。运用规范、严谨的幢索方法检索古今相关文献,以期较系统了解渡病的中医诊疗状况。全书从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名医医案,古籍汇编等角度进行阐述。对突发性聋病名的古今源流进行探讨;阐述古今医家对该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等机理的认讽;通过梳理占代医家对该病辨证论冶的成果,力图呈现该病的中医证治规律。对古今治疗方法进行分类整理,希望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和新疗法,另从经验医案角度寻求名医家对该病的治疗方法及用药思路。《突发性聋》基于史献研究结果对该病的证治进行论述,科学性和实
当代名医学识博深,经验丰富,绝技秘法,成竹在胸,故临证常能力挽沉疴,起死回生,如俞慎初五金玉米须清利化结石;仝小林温阳补肾兼活血、通络利水消水积等——这些绝技秘法,屡用屡效,深受国内外称赞。本书精选近10年来国内学术权威刊物中所发表的各家名医临床实践经验,展示科研成果。为了充分弘扬当代名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便于广大科研工作者、临床医生和医学爱好者阅读、借鉴,本社特系统出版当代各家名医治疗绝招,以飨读者。
本书一律采用现代医学病名及其分科分类方法,全书共约570个病种,分九篇。篇为总论;第二篇为内科疾病;第三篇为妇科疾病;第四篇为儿科疾病;第五篇为外科疾病;第六篇为耳鼻咽喉口腔疾病;第七篇为眼科疾病;第八篇为中医老年医学;第九篇为日、韩传统医学诊疗经验。最后列附篇,介绍了现代医学临床检验正常值,五脏辩证标准,现代中药药理作用研究参考以及中药新制剂应用参考等,以备查阅。 全书以“病症结合”为主线,阐述现代医学各科疾病过程的临床表现与检测结果的中医辨治,少讲认识,详讲具体治疗方法与有关处理措施,本书大多采取现代医学对各科疾病的分期分裂,力图与中医交谊舞证论治紧密挂钩,以期更加切合现代临床实用,在治疗方法上,以作者大量实践过的有效治法、经验为,同时参考现代临床报道,对某些疾病或其过
五运六气医学,不仅是时间医学,还是空间医学,作者称之为中医时空医学。五运六气是外感病之源,研究外感病不能脱离五运六气,离开五运六气而论外感病,犹如瞎子摸象,所以张仲景着《伤寒论》、吴瑭着《温病条辨》、雷丰着《时病论》等都谈病原在五运六气。因此,五运六气是诊治疾病的大纲。 五运六气不但是外感病之源,也是杂病之源。人之有生,一禀于父母之精,二禀于天地之气。受于父母之精为有形之阴,乃遗传之因素为先天;受于天地之气为无形之阳,乃生化之因为后天。但致病因素有三:一是遗传因素,二是天地自然环境因素,三是社会环境因素。今只论自然环境运气致病因素,不论遗传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